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赵、燕、韩、魏,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战国七雄”。但其实除了这七个国家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被称为战国七雄外的第八强国,它便是——中山国。
中山国是春秋末战国初由北狄鲜虞部建立的政权,其区域大致在今天太行山东麓的河北中部一带,因其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的“千乘之国”,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强国。不过这个国家却很特别,先于公元前407年被魏国占领,随后中山桓公迁都灵寿,中山国趋于鼎盛,成为了战国时期备受瞩目的诸侯国之一。但中山国的繁盛只是昙花一现,在公元前296年便彻底被赵国击溃!
那么问题来了,这号称战国七雄外的第八强国——中山国,为何会前后受到两次打击呢?我们本文一起来看一下!
一、中山国的建立
在春秋中后期,鲜虞人的主要敌人是晋国。
晋国早期的时候位于今晋南黄河汾水以东地区,远离周王室。当时的晋国相对来说比较弱小,且四周被分布得既广漠又密集的戎、狄部落包围着,为了求取生存便对周边的鲜虞部落进行了多次讨伐。几年后,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皆被晋国占领。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其城中有山,因此被称为“中山国”。而关于“中山国”这一名称,最早可见于《左传》:“公元前506年春,晋国拒绝蔡候伐楚的要求,专心准备攻打中山国。公元前505到504年间,晋国先后两次进攻鲜虞中山国。”
但是在公元前497年,因其晋国发生内乱,故而使得中山国得以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之机会,并开始介入到列国的纷争中来!
二、魏灭中山
魏国是由春秋时期晋国中的魏氏家族转化而来的,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凭借着雄厚的实力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其国君甚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此外,晋国时期的魏氏还利用一切时机扩大自己的领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在当时卿族之间的角逐中获利颇丰,从而奠定了魏国统治的基本范围。
虽然此时魏国的实力比中山国要大的多,但是吞并中山国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公元前424年,魏国准备进攻中山国的消息传到了赵国,赵国大臣常庄谈于是就向赵国国君赵襄子陈述其中利害,其言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这也就是说,如果中山国灭亡,那么赵国也就危在旦夕了,即所谓的唇亡齿寒。
正因为常庄谈的这次进言,从而使得中山国转危为安,而魏国对中山国的首次行动还未正式实施便胎死腹中了。
要知道,当时魏国如果真的将中山国灭掉的话,那么不仅仅只影响到魏国和中山国,而且还会影响到赵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利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中山国在整个形势下的变化,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然第一次行动失败了,但对于拥有雄才大略的魏文侯来说,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攻打中山国的决心。
公元前414年,赵国赵襄子之子赵烈侯刚刚继位,无暇东顾,这就给了魏文侯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随后,魏文侯便提出要向赵国借道进攻中山。起初的时候,赵烈侯并不答应,因为一方面来说,赵国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另一方面来说,中山国与赵国唇亡齿寒,如果一旦中山被灭,那么就会威胁到赵国的生存。不过赵烈侯的大臣赵利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建议!
赵利向赵烈侯陈述其中利弊,认为魏国进攻中山国无论谁胜谁负对赵国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如果魏国攻打中山失败了,那么魏国首先不能得到中山之地,其次就是在战争过程中必定会有所损耗,而这对赵国是有利的。反之,魏国虽然灭掉了中山,但是越赵治理中山对魏国也没有多大益处。所以赵国的明智之举就是答应魏文侯借道的请求,并同时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此时的赵国已经无形中成为了“魏灭中山”这场战争的有力推动者。
公元前408年,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魏文侯便派遣大将乐羊率兵北上,开始了讨伐中山的战争。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魏国终于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中山国。中山国的残余部众退入到了太行山中。
三、赵灭中山
中山被灭之后,中山桓公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彻底摆脱了魏国的统治并复国,其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成公时期,为中山国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当时的中山国其疆域约“方五百里”,成为了“诸侯所瞩目的北方一强”。
但由于复兴后的中山国在赵国的东北部,将其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这严重威胁到了赵国的统治。为了解决这个心头之患,赵国先后两次进攻中山国,第一次是公元前377年在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境内的“房子之战”;第二次是公元前376年在今河北省唐县西的“中人之战”。但侵略中山国的进程,最后因赵敬侯的死而告一段落。
赵国真正完成灭亡中山国的国君,是因胡服骑射而声名远扬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之所以要努力灭亡中山国,首先来说,赵国在经过赵敬侯和赵肃侯的苦心经营后,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赵武灵王一方面继承祖宗的遗愿,扩展北部边疆地区,另一方面则想进一步稳固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大国地位。其次,随着各国疆域的演变,中山国地处赵国的内部,将赵国的领土划分成了两个几乎不相连的部分。中山当时控制的太行山要塞井径和鸦之塞是联系赵国太行山以东的邯郸地区和以西的晋阳、代地的重要枢纽。此外,中山国南部的滤论河也严重阻碍了赵国进一步北进的战略行动。因此,赵灭中山势在必行!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君面对赵国强大的军事优势,自知不敌,只好割地求和,献出了四个重要的城邑,结果致使中山国元气大伤,但最终也只是求得短暂的和平而已。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和二十五年的进攻中,相继占领了中山国的大片领土,使其赵国疆土以北与燕国相接壤,西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一带。
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亡中山国,并将其国君迁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建立,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最终宣告灭亡。
赵国将中山国灭掉之后,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郡,即“中山郡”。中山国从此成为赵国进行南北沟通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中山人与赵人之间能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虞中山国的发展历程中,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摩擦从未终止过。比如由于晋国卿族之间实力的变化,中行氏、范氏和赵氏都曾讨伐过鲜虞部落。后来中山建国,魏国和赵国也都曾发兵灭亡过中山国。在战国时期,中山国还与燕国之间闹了矛盾。
而正是这些摩擦,从客观上来说,很好的促使了鲜虞中山国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交流,并使得鲜虞中山国文化逐步趋同于中原文化。所以中山国的灭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促进了鲜虞人和中原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