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年会不能停!》虽然不是一部那么工业化的视觉大片,但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挺工业化的尝试。和我的第一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相比,《年会不能停!》制作过程更复杂。
前者更多的是向内扒,把自己内心暴露给大家看,是和自己沟通的一个过程,只要自己想明白了很多戏,我就知道该怎么写。《年会不能停!》是一个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电影,从创作初期的采风策划,到后期强烈的视听语言的形式确定,电影内在情绪的提炼,需要沟通各种东西,跟各个部门来对齐颗粒度,需要沟通和决定的事情成倍增加。
这次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在追求一个新东西,包括视听语言和影片节奏。我们过去看的喜剧电影,它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镜头量,它会给观众足够的反映时间,一些喜剧化的表演也会拉长一点镜头,给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我们这次刻意追求一个更高速的、信息量更多的创作方式。我觉得现在的观众已经是被短视频影响起来的受众了,看剧都是1.5倍速,你没法改变这个现实,那我为什么不能用比你更快的速度、信息来适应观众,让观众在视听上得到满足。
在写剧本的时候,我们就是想象着这个节奏去写,有大量的蒙太奇段落,有大量的快速短暂的镜头信息,可能银幕上观众只能看到零点几秒、一秒钟,但它是一场戏。对我来说,这个拍摄压力非常大,全片将近2300个镜头,作为一个喜剧电影来说已经非常多了,再加上当时还处在疫情期间,限制很多,每天拍得都很辛苦。
制片人应萝佳也是编剧之一,她很清楚我想要的形式感是什么样的。我们和摄影指导、美术指导,跟各个部门去沟通,还参考了《大空投》,节奏很快。电影里面包含了大量的PPT,信息很直接。比如需要说明庄正直是什么角色、什么身份,我不再编织剧情来讲述他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而是直接给你他的档案、他的信息。我觉得现代的观众能够接受信息直给,很多电影和美剧都在用这种方式,其实很符合现代观众的一种观影习惯。
其实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会有担心和压力。前期在剧作阶段,我们已经确立了《年会不能停!》的主基调,后期主要在剪辑过程中,我们挑出来表演最符合主题情绪的镜头,从大量素材里找到每个人最好的那个反应,然后重新组合起来。
所以我们剪辑用了很长时间,《年会不能停!》2023年1月份拍完,直到9月份才定剪,电影原片3个多小时,要想怎么剪到2个小时之内,还能保证叙事清楚、人物准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剪辑老师很大胆,用情绪带动整个故事,有的时候节奏快比画面的信息准确与否更重要,可能从传统剪辑上来讲不会这么做。
有的戏根本不是这场戏的镜头。有一场戏是胡建林站起来说“优化不应该是个好词吗”,所有人惊讶转过头看他。直到调色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镜头根本不是这场戏的。
当时我面临一个选择,要不要这样做?后来我们已经做了观众测试,请各个部门、营销合作和投资方、演员都看过片了,但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镜头是有差别的,我觉得没关系,就跟着情绪走,跟着整个人物的状态走。就把这个留给观众去发现吧。
这次我们在片头用了很大的字,很鲜艳的色彩,其实也是一个蛮当代的美学追求。有些包装里我们会用PPT这种形式,就是想尝试一些新东西,因为没有人规定说电影必须得怎么样。也许有的地方是成功的,有些地方是不好的,可能干扰了观众,这些在实验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但我觉得这个实验本身很重要。
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电影里总有现实的荒诞性。其实这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我从小就听相声、看小品长大,最早的创作也写情景喜剧,慢慢地就会发现喜剧的根本就是在揭示这个世界的荒诞性的东西。
逻辑是个好东西,我们每个人做事都在遵循某种逻辑,但在现实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它是违反逻辑的、违反常识的。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是一个很痛苦的事。
我觉得看待生活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带着这样一个眼光,去看待生活中发生的那些让人糟心的事,其实挺可笑的。如果能笑出来,整个人生能轻松一点,这是我在创作里想带给观众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