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2:47:00 来源:戏说三国

“队长,我们被敌人包围了。”

“多少人?”

“遍地都是,估计最少一千人。”

“看准了吗?”

“没错。”

武工队长颜士臣听了,只觉得头皮发麻:我武工队员一共只有16个人。

“队长,怎么办?”

“烧文件,写遗书,然后跟敌人拼了。”颜士臣悲壮地说。

可是,结果出人意料。

激战到十几个小时后,武工队员竟然全身而退,没有一人伤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病号出手了。

这场战斗,发生在1947年8月16日夜,地点是山东泗水县圣水峪镇小河村。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武工队员

包围武工队的,是蒋军84师何志彬旅。

当时,蒋军正在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蒋军调集了68个旅,约4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统一指挥。

结果,依旧遭遇惨败。

当年2月,莱芜战役爆发,李仙洲集团被全歼。

当年5月,蒋氏的御林军74师被华野消灭在孟良崮,师长张灵甫兵败身亡。

蒋氏气急败坏,调兵遣将进行报复。

这个节骨眼上,蒋氏的正规军怎么会对我军十几个人的武工队大打出手?

原来,在莱芜战役之后,我军开始诱敌深入,有序撤退。

3月24日,蒋氏的得力战将胡琏和倒戈将军吴化文,分别率整编11师和第84师部进占山东,打算进行疯狂的报复。

可是,他们却扑空了。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吴化文(左二)

该县的干部战士在上级统一部署下,早就转移了。

这让敌人气急败坏,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们只好把怒火对准当地的百姓,配合地主进行反攻倒算。

我军的武工队不答应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很自然地想起抗战,觉得只有那时候才会有武工队。

其实,武工队并非抗战时期才有,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战略撤退之后,留下小股分队继续跟敌人周旋。

有的小股分队,也叫武工队。

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武工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员精明强干、文武双全。

泗水的武工队也是如此,他们都是从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堪称百里挑一。

武工队的原则是自愿报名,然后进行比武,最后敲定人选。

泗水的武工队,一共有65人,颜士臣为队长,张树梓任指导员,赵达为副队长。

县里的书记杜牧、县长王敬明也没有转移,跟随武工队行动。

武工队留在泗水,不断给敌人制造麻烦。

他们像钻入铁扇公主肚里的孙悟空,经常对泗水及其周边的蒋军发动袭击,打得敌人坐卧不安。

也许你会说,这60多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能有什么作为?

如果这样想,你就小看他们了。

比如,在当年6月,他们在军分区16团的教导员王士英和几个侦察参谋的配合下,打了一场漂亮仗。

桂宜让、张界文还有两个侦察参谋,首先到圣水峪东山南天门潜伏下来。

王教导员带5名武工队员穿上蒋军军装,出现在圣水峪村南。

经过侦察,他们发现11师某团正在这里的小学校驻扎。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华野部队

当天晚上,王教导员调来武工队员,端着从敌人那里缴获的M1卡宾枪,腰里别着手榴弹,神不知鬼不觉摸到敌人指挥部。

敌人正在熟睡,武工队员突然开火,打得他们晕头转向。

与此同时,还有几名武工队员摸到敌人的警卫连营地,向他们开火。

这几名武工队员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到村北。

突袭敌人团部的武工队员,也把那里的敌人引到了村北。

之后,两股武工队员撤出战斗。

黑暗中,警卫连和团部的敌人打在一起,死伤惨重。

直到黎明时分,他们才发觉中计。

由此可见,武工队员不是吃素的,确实神出鬼没,打得敌人寝食难安,人心惶惶,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胡琏和吴化文大怒,下令部下搜寻武工队的行踪,然后一举歼灭。

说到这里,敌人兴师动众,出动正规军围剿一个小小的武工队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8月16日黄昏,颜士臣带领十五名武工队员来到圣水峪镇小河村。

关于武工队员宿营地点,有两种说法。

张树梓的回忆录中,说是武工队当晚住在小河村;张洪涛回忆录说法不同,他说是住在兰沃村。

考虑到张树梓是武工队的指导员,而张洪涛是武工队队员,前者的说法比较可信。

此外,两个村相距很近,回忆的时候相距事发已经几十年,记错也不奇怪。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当时,由于敌人到处搜寻武工队的信息,大家到处转移,生活条件极差。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

再加上当时还是高温季节,吃的食品容易有细菌,当时武工队的队员大都得了肠胃炎,不停拉肚子。

他们手边,又没有消炎杀菌的西药,只能硬挺着。

小河村的村民张宝山听说后非常心疼,把自己的绵羊牵出来杀了。

武工队长颜士臣赶紧去阻止,没来得及。

“大哥,你这是?”

“宰了这两头羊,给战士们补补肚子。”

不一会,张宝山将拾掇好的羊肉放到锅中,放入作料,开始烧水。

不一会,水烧开了,羊肉开始飘香。

无巧不成书,邻居张麻子也闹肚子,晚上上厕所,闻到了肉香。

他隔着墙缝一看,不得了,张三宝家怎么有武工队?

张麻子随即出去,向住在的泗水圣水峪的还乡团报告。

还乡团不敢独自去,而是报告了吴化文的旅长何志彬。

这个吴化文,就是当过汉奸,后来在济南战役中起义,所辖部队又攻入南京“总统府”的将领。

蒋军何志彬部,就驻扎在前峪村,他们相距小河村都不远。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敌人得知后,从北圣水峪、前峪两路气势汹汹扑来,总计两千余人。

小河村属于圣水峪镇(现在为圣水峪乡),该镇境内多山,境内有大小山头90多座。

小河村南边没多远,就是立石山。

一旦有事,可以向山上转移;这也就是武工队为何要驻扎后在这里的缘故。

敌人还没有进村,便被我军发现,颜士臣为防不测,下令烧毁文件,打算跟敌人同归于尽,因为敌人太多了。

颜士臣指挥武工队员从南面上山,抢占了小北山山顶。

8月17日凌晨,战斗打响。

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战士们心情沉重,但是毫不畏惧。

在密集的炮火轰击之后,敌人开始向山上进攻。

霎时间,步枪、轻重机枪、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山顶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变成一片火海。

敌人认为,山顶上的武工队员不被炸死也被烧死了。

他们肆无忌惮地往山上冲,梦想着立功受奖。

谁知道,当他们冲到山顶的时候,突然遭到迎头痛击,子弹像雨点一样射来。

原来,当敌人攻击的时候,大家隐蔽在山顶的围墙根。

敌人用炮猛轰半个小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受伤。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敌人遭到痛击之后,纷纷抱着脑袋,转身向山下跑去。

敌人的进攻被打退了,战士们一片欢呼。

这时候,副队长赵达说:“我们不能跟敌人同归于尽,不值得,要想办法突围。”

颜士臣说:“敌人将我们包围,突围还不如死守。”

赵达说:“我观察了,敌人是从山的东、西、北三面包围,南面长沙岭没有敌人。”

“我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军事上叫‘围三阙一’。”

“他们用心险恶,想让上山南的沙岭上然后将我们消灭,千万不能上敌人的当。”颜士臣说道。

赵达一听,赞成在原地坚持。

事实上,敌人正是这样打算的。

可是,他们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我军上当,只好重新组织进攻。

原地坚持也不是容易的,敌人弹药充足,人数又占绝对优势。

他们每次进攻的时候,都是老套路,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半小时,然后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发动进攻。

如果跟敌人硬拼,一个回合下来,16名武工队员就全部牺牲了。

好在颜士臣是老八路,久经沙场,军事经验丰富,要不然上级会让他当武工队长?

首先颜士臣选择的山头,只有一条路,而且是羊肠小道。

其次,山上有一道天然的、厚厚的石墙,还向内凸出两米多,敌人炮火威胁不到他们。

为了节省子弹,有效杀伤敌人,颜士臣下令武工队员在死角用石头袭击敌人。

由于山道狭窄,敌人兵力无法展开,只能硬着头皮送死。

他们哪有不怕死的,看到同伴倒下,也不敢往前硬冲,在距离山头百余米的地方打起攻心战。

“弟兄们,你们快缴枪投降吧,保证你们回家跟老婆团聚;不然,我们就是不打,你们也会被困死、饿死在山上。”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武工队员根本不为所动。

两千人都打不下一个小山头,敌团长暴跳如雷,让一个军官带着督战队亲自在半山坡压阵,逼着手下向前冲。

颜士臣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愤怒异常,他将望远镜递给战士蔡明说道:“看到那个指挥官了吗?”

蔡明是狙击手,自然明白队长的意思。

放下望远镜之后,操起步枪,瞄准了敌团长。

只见他一扣扳机,一声枪响,敌指挥官应声栽倒在地。

地形险要,指挥得当,士气高昂,让敌人一筹莫展。

十几个小时过去,时间来到下午两点左右,敌人组织了几次进攻,付出不小伤亡,但还是未能冲上来。

但是经过几次反进攻,武工队的弹药也消耗殆尽。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他们本来就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没有打阵地战的准备,也没有后勤支援。

凭着有限的弹药能顶了十几个小时,已经是很不错了。

不光如此,战士们在近一天的时间里没有吃一粒米,也没有喝一口水,体力消耗严重。

在如火的骄阳下,武工队员个个头昏眼黑,站立不稳。

这时候如果敌人再上来,战士们连扔石头都举不起来,形势非常严峻。

这时候,山下突然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敌人撤军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武工队员们莫名其妙。

他们认为,敌人很可能是圈套,假装撤退,引诱武工队员下山。

因此,直到夜幕降临,武工队员们才有序下山。

敌人为什么会撤兵,大家一头雾水。

直到他们见到一个人,心中疑团才得以解开。

原来,当武工队到小河集去的时候,指导员张树梓在蒋家庄。

他得了肠胃炎,也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张树梓,1910年2月生,山东省泗水县中册镇大张家庄人。

他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长期担任八路军游击队负责人,也是久经考验,足智多谋。

张树梓昏迷不醒,通讯员王宗常负责照顾。

听到枪声,王宗常心急如焚,但是不能丢下指导员一个人走,只能耐心等待。

下午3点多,张树梓从昏迷中醒来,得知武工队被包围在山上的消息之后,立即翻身起床,端起卡宾枪就出去了。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是怎么死的?

王宗常阻拦不住,只好跟在身后。

张树梓在路上想,就他们两个人,去了也改变不了占据,必须智取。

他们到山下的时候,看到了敌人的指挥所。

张树梓和通讯员耳语几句,二人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向敌人指挥所射击。

这给了敌人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因为我大部队到了,急忙下令撤兵。

这次战斗武工队表现出色,受到了军分区、专区领导表扬和嘉奖,专门在张庄东边茂石沟村里召开了庆功会,武工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奖锦旗一面,赠发每个队员蓝色新胶鞋一双。

当时,军分区的宣传干事曾为此战写了一首诗:

八月十七日,立山战斗激。

我队十六人,胜敌两千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14: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长
1947年6月上旬,齐滨县(现曹县)武工队长鲁平发现一件蹊跷事:这段时间,敌人就像长了千里眼,武工队无论走到哪里,总是会被蒋军的68军发现。这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向敌人泄密。当时,
2023-08-06 16:32:00
抗战剧《神勇武工队传奇》定档,任帅王珂主演,导演曾拍《亮剑》
...组》等热播剧的拍摄工作。《神勇武工队传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高风亮领导着定西县抗日武工队,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抗日战争爆发后,高风亮迅速组织起身边的乡亲们,组成了一支武工队
2022-12-23 23:19:00
抗战中的太原:武工队施计保秋收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工队保秋收。(资料图片)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1942年1月,日军1万余人对晋西北地区实行“篦梳式大扫荡”,推行“强化治安”运动,不断“
2025-06-13 08:10:00
抗战时期的武工队长王秉忠
作者:武陟东旭1942年4月9日,是蒲台县小营乡道旭村许清林大喜的日子,晚上送走客人之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进了洞房。可他不知道,有一个汉子趁着人多的时候,早已钻入了洞房……这个
2023-08-31 17:49:00
大平调《铁孩子武工队》联排紧锣密鼓,8月8日菏泽大剧院首演
...泽市牡丹区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排练厅内,《铁孩子武工队》的演员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联排。这部融合非遗艺术与红色基因的新编剧目,将于8月8日晚在菏泽大剧院正式与观众见面。该剧
2025-08-05 10:04:00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1942年8月,八路军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在冀西成立,由周继发任指导员、书记。武工队下编3个小队,每小队十二三人。每个小队配备冲锋枪1支,马步枪9支、手枪6支
2023-12-03 09:56:00
贾正喜澎湃新闻记者从贾正喜同志多位友人处...
2022-12-11 12:41
文学里的抗战·敌后武工队|敌后尖刀写传奇
1942年,敌后武工队军事行动前的留影,左起第一持枪者为冯志。 资料片“伟大的作品将来一定要产生,而且一定会产生在前线,产生在堡垒附近。”1942年8月,聂荣臻司令员在一次讲话中
2025-08-15 12:34:00
《神勇武工队传奇》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电视剧《神勇武工队传奇》已经在几家二线正版视频平台6集上线,正式开启了首播模式。这部电视剧拍摄完成于2017年,原名《战虎口》。拍摄完成之后,曾在很多地面频道发行并且播出过,地面
2023-02-01 14: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