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队长,我们被敌人包围了。”
“多少人?”
“遍地都是,估计最少一千人。”
“看准了吗?”
“没错。”
武工队长颜士臣听了,只觉得头皮发麻:我武工队员一共只有16个人。
“队长,怎么办?”
“烧文件,写遗书,然后跟敌人拼了。”颜士臣悲壮地说。
可是,结果出人意料。
激战到十几个小时后,武工队员竟然全身而退,没有一人伤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病号出手了。
这场战斗,发生在1947年8月16日夜,地点是山东泗水县圣水峪镇小河村。
武工队员
包围武工队的,是蒋军84师何志彬旅。
当时,蒋军正在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蒋军调集了68个旅,约4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统一指挥。
结果,依旧遭遇惨败。
当年2月,莱芜战役爆发,李仙洲集团被全歼。
当年5月,蒋氏的御林军74师被华野消灭在孟良崮,师长张灵甫兵败身亡。
蒋氏气急败坏,调兵遣将进行报复。
这个节骨眼上,蒋氏的正规军怎么会对我军十几个人的武工队大打出手?
原来,在莱芜战役之后,我军开始诱敌深入,有序撤退。
3月24日,蒋氏的得力战将胡琏和倒戈将军吴化文,分别率整编11师和第84师部进占山东,打算进行疯狂的报复。
可是,他们却扑空了。
吴化文(左二)
该县的干部战士在上级统一部署下,早就转移了。
这让敌人气急败坏,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们只好把怒火对准当地的百姓,配合地主进行反攻倒算。
我军的武工队不答应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很自然地想起抗战,觉得只有那时候才会有武工队。
其实,武工队并非抗战时期才有,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战略撤退之后,留下小股分队继续跟敌人周旋。
有的小股分队,也叫武工队。
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武工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员精明强干、文武双全。
泗水的武工队也是如此,他们都是从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堪称百里挑一。
武工队的原则是自愿报名,然后进行比武,最后敲定人选。
泗水的武工队,一共有65人,颜士臣为队长,张树梓任指导员,赵达为副队长。
县里的书记杜牧、县长王敬明也没有转移,跟随武工队行动。
武工队留在泗水,不断给敌人制造麻烦。
他们像钻入铁扇公主肚里的孙悟空,经常对泗水及其周边的蒋军发动袭击,打得敌人坐卧不安。
也许你会说,这60多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能有什么作为?
如果这样想,你就小看他们了。
比如,在当年6月,他们在军分区16团的教导员王士英和几个侦察参谋的配合下,打了一场漂亮仗。
桂宜让、张界文还有两个侦察参谋,首先到圣水峪东山南天门潜伏下来。
王教导员带5名武工队员穿上蒋军军装,出现在圣水峪村南。
经过侦察,他们发现11师某团正在这里的小学校驻扎。
华野部队
当天晚上,王教导员调来武工队员,端着从敌人那里缴获的M1卡宾枪,腰里别着手榴弹,神不知鬼不觉摸到敌人指挥部。
敌人正在熟睡,武工队员突然开火,打得他们晕头转向。
与此同时,还有几名武工队员摸到敌人的警卫连营地,向他们开火。
这几名武工队员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到村北。
突袭敌人团部的武工队员,也把那里的敌人引到了村北。
之后,两股武工队员撤出战斗。
黑暗中,警卫连和团部的敌人打在一起,死伤惨重。
直到黎明时分,他们才发觉中计。
由此可见,武工队员不是吃素的,确实神出鬼没,打得敌人寝食难安,人心惶惶,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胡琏和吴化文大怒,下令部下搜寻武工队的行踪,然后一举歼灭。
说到这里,敌人兴师动众,出动正规军围剿一个小小的武工队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8月16日黄昏,颜士臣带领十五名武工队员来到圣水峪镇小河村。
关于武工队员宿营地点,有两种说法。
张树梓的回忆录中,说是武工队当晚住在小河村;张洪涛回忆录说法不同,他说是住在兰沃村。
考虑到张树梓是武工队的指导员,而张洪涛是武工队队员,前者的说法比较可信。
此外,两个村相距很近,回忆的时候相距事发已经几十年,记错也不奇怪。
当时,由于敌人到处搜寻武工队的信息,大家到处转移,生活条件极差。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
再加上当时还是高温季节,吃的食品容易有细菌,当时武工队的队员大都得了肠胃炎,不停拉肚子。
他们手边,又没有消炎杀菌的西药,只能硬挺着。
小河村的村民张宝山听说后非常心疼,把自己的绵羊牵出来杀了。
武工队长颜士臣赶紧去阻止,没来得及。
“大哥,你这是?”
“宰了这两头羊,给战士们补补肚子。”
不一会,张宝山将拾掇好的羊肉放到锅中,放入作料,开始烧水。
不一会,水烧开了,羊肉开始飘香。
无巧不成书,邻居张麻子也闹肚子,晚上上厕所,闻到了肉香。
他隔着墙缝一看,不得了,张三宝家怎么有武工队?
张麻子随即出去,向住在的泗水圣水峪的还乡团报告。
还乡团不敢独自去,而是报告了吴化文的旅长何志彬。
这个吴化文,就是当过汉奸,后来在济南战役中起义,所辖部队又攻入南京“总统府”的将领。
蒋军何志彬部,就驻扎在前峪村,他们相距小河村都不远。
敌人得知后,从北圣水峪、前峪两路气势汹汹扑来,总计两千余人。
小河村属于圣水峪镇(现在为圣水峪乡),该镇境内多山,境内有大小山头90多座。
小河村南边没多远,就是立石山。
一旦有事,可以向山上转移;这也就是武工队为何要驻扎后在这里的缘故。
敌人还没有进村,便被我军发现,颜士臣为防不测,下令烧毁文件,打算跟敌人同归于尽,因为敌人太多了。
颜士臣指挥武工队员从南面上山,抢占了小北山山顶。
8月17日凌晨,战斗打响。
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战士们心情沉重,但是毫不畏惧。
在密集的炮火轰击之后,敌人开始向山上进攻。
霎时间,步枪、轻重机枪、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山顶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变成一片火海。
敌人认为,山顶上的武工队员不被炸死也被烧死了。
他们肆无忌惮地往山上冲,梦想着立功受奖。
谁知道,当他们冲到山顶的时候,突然遭到迎头痛击,子弹像雨点一样射来。
原来,当敌人攻击的时候,大家隐蔽在山顶的围墙根。
敌人用炮猛轰半个小时,他们没有一个人受伤。
敌人遭到痛击之后,纷纷抱着脑袋,转身向山下跑去。
敌人的进攻被打退了,战士们一片欢呼。
这时候,副队长赵达说:“我们不能跟敌人同归于尽,不值得,要想办法突围。”
颜士臣说:“敌人将我们包围,突围还不如死守。”
赵达说:“我观察了,敌人是从山的东、西、北三面包围,南面长沙岭没有敌人。”
“我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军事上叫‘围三阙一’。”
“他们用心险恶,想让上山南的沙岭上然后将我们消灭,千万不能上敌人的当。”颜士臣说道。
赵达一听,赞成在原地坚持。
事实上,敌人正是这样打算的。
可是,他们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我军上当,只好重新组织进攻。
原地坚持也不是容易的,敌人弹药充足,人数又占绝对优势。
他们每次进攻的时候,都是老套路,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半小时,然后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发动进攻。
如果跟敌人硬拼,一个回合下来,16名武工队员就全部牺牲了。
好在颜士臣是老八路,久经沙场,军事经验丰富,要不然上级会让他当武工队长?
首先颜士臣选择的山头,只有一条路,而且是羊肠小道。
其次,山上有一道天然的、厚厚的石墙,还向内凸出两米多,敌人炮火威胁不到他们。
为了节省子弹,有效杀伤敌人,颜士臣下令武工队员在死角用石头袭击敌人。
由于山道狭窄,敌人兵力无法展开,只能硬着头皮送死。
他们哪有不怕死的,看到同伴倒下,也不敢往前硬冲,在距离山头百余米的地方打起攻心战。
“弟兄们,你们快缴枪投降吧,保证你们回家跟老婆团聚;不然,我们就是不打,你们也会被困死、饿死在山上。”
武工队员根本不为所动。
两千人都打不下一个小山头,敌团长暴跳如雷,让一个军官带着督战队亲自在半山坡压阵,逼着手下向前冲。
颜士臣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愤怒异常,他将望远镜递给战士蔡明说道:“看到那个指挥官了吗?”
蔡明是狙击手,自然明白队长的意思。
放下望远镜之后,操起步枪,瞄准了敌团长。
只见他一扣扳机,一声枪响,敌指挥官应声栽倒在地。
地形险要,指挥得当,士气高昂,让敌人一筹莫展。
十几个小时过去,时间来到下午两点左右,敌人组织了几次进攻,付出不小伤亡,但还是未能冲上来。
但是经过几次反进攻,武工队的弹药也消耗殆尽。
他们本来就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没有打阵地战的准备,也没有后勤支援。
凭着有限的弹药能顶了十几个小时,已经是很不错了。
不光如此,战士们在近一天的时间里没有吃一粒米,也没有喝一口水,体力消耗严重。
在如火的骄阳下,武工队员个个头昏眼黑,站立不稳。
这时候如果敌人再上来,战士们连扔石头都举不起来,形势非常严峻。
这时候,山下突然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敌人撤军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武工队员们莫名其妙。
他们认为,敌人很可能是圈套,假装撤退,引诱武工队员下山。
因此,直到夜幕降临,武工队员们才有序下山。
敌人为什么会撤兵,大家一头雾水。
直到他们见到一个人,心中疑团才得以解开。
原来,当武工队到小河集去的时候,指导员张树梓在蒋家庄。
他得了肠胃炎,也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张树梓,1910年2月生,山东省泗水县中册镇大张家庄人。
他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长期担任八路军游击队负责人,也是久经考验,足智多谋。
张树梓昏迷不醒,通讯员王宗常负责照顾。
听到枪声,王宗常心急如焚,但是不能丢下指导员一个人走,只能耐心等待。
下午3点多,张树梓从昏迷中醒来,得知武工队被包围在山上的消息之后,立即翻身起床,端起卡宾枪就出去了。
王宗常阻拦不住,只好跟在身后。
张树梓在路上想,就他们两个人,去了也改变不了占据,必须智取。
他们到山下的时候,看到了敌人的指挥所。
张树梓和通讯员耳语几句,二人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向敌人指挥所射击。
这给了敌人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因为我大部队到了,急忙下令撤兵。
这次战斗武工队表现出色,受到了军分区、专区领导表扬和嘉奖,专门在张庄东边茂石沟村里召开了庆功会,武工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奖锦旗一面,赠发每个队员蓝色新胶鞋一双。
当时,军分区的宣传干事曾为此战写了一首诗:
八月十七日,立山战斗激。
我队十六人,胜敌两千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14: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