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14:0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三国时期的政治特点就是彼此斗智斗勇,从双方的领军人物到一般的角色都是如此,否则你只能选择隐退。这些英雄豪杰死了后,他们在自己的后事处理上同样是殚精力竭,尤其以枭雄曹操最有代表性;“七十二疑冢”的悬疑,成为厚重的阴影笼罩在当时的墓葬形制中,四种极其特殊的葬法迷住了历史的双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现象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关,和陈寿对此记载的简单扼要甚至忽略不作记载有关。

丧葬文化风光后的没落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包括秦始皇陵在内的前秦墓葬,巨大的坟头上是宏大的建筑,后人在上面祭祀活动,如上图。

汉代将此视为不敬,坟头建筑移往墓前,以神道相连。神道入口处的汉阙开始成为时尚等级标识并辅以两旁的神兽翁仲。此时的坟头虽然不及秦始皇陵的高大,却因此而形成了庞大的陵园规模。

直到东汉末年(195),连益州涪县一位普通官员在神道入口处都留下了高达5.45米的南北二阙,二十五年后的建安二十四年(220),贵为“魏武王”的曹操却遗言自己的墓葬“不树不封”给后人留下迷雾重重的“七十二疑冢”的反盗墓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建于公元195年的涪县汉阙)

把戏,曹操怕啥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丞相原来也是盗墓的一把好手,他害怕自己的墓也被盗。

题主提这个问题的时间节点把握得很准确,这种盗墓与反盗墓激烈的时候就是诡异的建安二十四年(220)开始的。

堂堂的魏武王为了保护自己坟墓安全,用了五项措施来保证:

一,用“狡兔三窟”的办法搞“七十二疑冢”来迷惑对手,这就叫“潜葬”。

二,曹操多次对自己的安息之地“不树不封”,所谓“不封”就是不在坟上堆土、不立碑,不植树,

三,曹操在洛阳去世前再次强调,“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这个“哭穷”观点,我认为符合事实,并且引起一个时代的连锁共呜。

四,深埋,着来曹丞相对红尘的纷扰、喧嚣、浮躁十分讨厌,于是深理于九泉达到十五米,远离烦恼,也远离盗贼。

五,公开自己身后事的宣传,目的是告诉盗墓贼或仇家,曹丞相死后两清风,随葬的一点东西不值钱。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争议颇大的西高穴墓葬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

三国那些事一一盗墓高潮

中国古代盗墓的第一波高潮就是从汉代未年开始的,前人积累的地下随葬品之丰富,引发了社会极其动荡和贫困危机的注意力,黄巾起义虽然被按下去了,但是紧随其后的三国纷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等等,国家和民间极其贫困,到了西汉时期盗墓就开始猖獗了。

加上治理国家水平的欠缺,无可奈何的允许民间私铸钱币,那时的青铜十分珍贵,等同于金。于是目光自然而然的投向古墓。许多我们不敢想象的珍贵青铜器被化解为铜水,浇入范模,成为价值低廉的“孔方兄”,由此开始的盗墓风潮一直刮到南北朝时期。

巜晋书》记载:建兴三年(315),著名的薄太后在公元前155年安息,不料在470年后坟墓却被盗,出土时“太后面色如生”,“得金玉釆帛不可胜记。”当时的国君是西晋愍帝司马邺,他的朝廷实在太穷,官员们“衣不蔽体”,坟墓中抢劫余下的衣服,被朝廷重新应用。

晋义熙九年(413),故骠骑将军卞壶墓被盗,卞壶被杀于晋成帝咸和三年(328),仅过去85年坟即被盗。

四种特殊葬俗使后人真伪难辨

为了免于墓葬被盗的发生,土葬的方式中增加了几种特殊的葬法,它们是:

一,虚葬假葬

这是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特殊葬法。顾名思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最早的例子就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在附近给他另外造了五座坟。据说秦始皇曾经掘开一坟,从里面窜出一只白兔。这个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说明造假坟的现象从孔子时代就有了。

再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至今没有定论。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东汉崖墓.四川三台)

二,潜葬

就是偷偷埋掉,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典型案例是十六国中的后赵石勒,死后秘葬在一个叫渠山的地方,却又在半夜抬出十多具棺材,以假乱真,不明觉厉!

三,招葬

俗称“招魂葬”,就是用空棺材,里面放几件衣服,或者一节木头,埋入墓中。其实这种葬法并无不妥,用于特殊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复葬

顾名思义,就是二次葬,甚至多次葬。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迁徙需要。我曾经在“湖广填四川”一文中谈到这个问题,来到四川的移民,安顿好住处和田地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返回老家将自己的先人遗骸取出,安放陶罐里,有的称为“金盅”,埋葬在新的住房附近。

三国时期名人的几种葬式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在军中去世,孙权主持葬礼,诸葛亮快马送来唁电,葬于镇江丹徒,虽然后来鲁肃被迁葬老家,但是,在丹阳和泗洪都有他的墓。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大家十分熟悉的名将庞德,杀身成仁,葬于襄樊,钟会灭蜀后挖开庞德墓,将庞德重新葬于邺城附近,当时的庞德“面不改色心不跳!”仍然是一副悍不畏死的样子,而且“冢中身首如生。”

张飞墓在河北、重庆、四川几个地方都有,究竟魂归何处?没法说明白,也没有必要弄清楚。这就是“复葬”的原因。

小乔墓据称在湖南岳阳名“小乔墓庐”。另

三国时期的墓葬最特殊,一起来聊聊有哪些特殊之处

外在安庐江县也有小乔墓,与周瑜墓仅距两里。

吕蒙墓址同样如此,有说在江西南昌瑶湖(麻丘镇),另有旧《南昌县志》认为在广安村孙姓村左的吕蒙湖,还有说在湖北蒲圻嘉鱼(一个很著名的地方)赤壁石头蒙古城内。

结束语

从汉末三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几百年的动乱,体现在丧葬习俗上就是产生了四种特殊的葬式,根本的目的就是躲避盗墓后果的发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给后人带来一系列的疑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1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区继丁奉家族墓后发现的又一东吴重臣墓地,是东吴时期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随着张昭家族墓的发现和墓中重要文物的出土,更多谜团有待解开。一字排开的8座墓葬,除了张昭还葬了谁?排葬方
2024-11-15 09:46:00
为什么没有人敢盗关羽的墓葬
...,专门为其盗墓,以补充军费的不足,因此古代有很多的墓葬被盗,但1800年来关羽的墓葬却完好无损,那么为何没有人敢盗关羽的墓葬呢?身首异处 关羽是三国时的名将,一生为蜀汉立下
2023-05-02 20:22:00
河北发现千年古墓,出土数万文物,专家却只对4只“怪兽”感兴趣
...厚葬”的风俗,一直到清朝为止虽有起伏,但王公贵族的墓葬几乎都会有丰厚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并没有给死者带来任何好处,相反还招来了很多的盗墓贼。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手下便曾
2023-08-30 11:56:00
...茔,用的是当年顶级结构——黄肠题凑,这种顶级装修的墓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特点,那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高品质木材。 孙权当年派人盗吴芮墓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弄走这些构建墓葬的木材,
2023-01-17 15:42:00
曹操墓葬之谜:历史与小说的交错
...都并非史实。曹操生前并没有为自己的坟墓设下谜团,其墓葬也无丝毫神秘之处。曹丕为曹操发丧是公开进行的,甚至有贾逵主持、司马懿护送曹操灵柩下葬的记载。这种公开的发丧,其墓葬的所在
2023-11-10 08:41:00
...妙算。时隔两千年,至今没有人能解。关于诸葛亮死后的墓葬一直是个谜团,世人所熟知的定军山的墓葬只不过是诸葛亮的衣冠冢,并不是真的墓葬。而这也是诸葛亮生前用的最后一个计谋。我们都
2023-08-29 11:29:00
盗墓起源与汤王墓的传奇: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盗墓事件
...数是基于利益驱动的基础上才选择盗墓——说白了,就是墓葬里得有财富,才能刺激盗墓贼去盗墓。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在夏朝之前是原始社会(很多当代九漏鱼认为夏朝之前还有个
2024-04-17 19:49:00
曹操为防陵墓被盗,做出了哪些措施?
...的陵墓只有一个,所谓七十二疑冢都是骗人的。 曹操的墓葬只有一座,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20年,曹操死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
2023-04-23 10:15:00
北魏盗墓贼盗挖商朝君王墓葬,为何结局悻悻
...王朝。因此,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原始社会和夏朝的墓葬中,有价值的随葬品实际上很少(从盗墓者的角度来看)。商代时期,中国先民的鬼神观念变得比较丰富。例如,商代人认为人的灵魂有
2024-04-22 10: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