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倾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6-04 11:45:00 来源:鲁网

鲁网6月4日讯(记者 潘亚妮 见习记者 林涛 通讯员 宗绪昌)在星期天或节假日里,一群群身穿汉服和校服的孩子们与平度市满天星志愿服务中心的小志愿者们,走进位于平度市凤台街道的青岛汉画像艺术馆,在艺术馆老师的指导下,聆听学习汉文化的璀璨历史,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传拓和国画技艺。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倾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栩栩如生的双头凤、连衣长袖舞婀娜多姿的女郎、威严的门亭长、婀娜多姿的执伞仕女、汉代气象台、热闹的宴会、行进的马车……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砖头上却印刻着如此生动的画面,小小汉画像砖在方寸之间雕刻百态,折射着汉朝那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也显示出它在这个时期的独特价值。据悉,这些汉画像艺术展品由青岛汉画像艺术馆与平度市凤台街道共同打造的青岛平度市首个汉画像艺术馆。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倾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中国青岛汉画像艺术馆由平度市政协委员、平度市满天星志愿服务负责人、平度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袁京新创办,并于2023年12月与凤台街道联手精心打造落户凤台街道澳门路社区。她是在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的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以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为专题的拓片艺术馆,其收藏的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拓片数量、品类及地域范围均为全国第一,馆藏拓片文物近3万幅。场馆总面积660平米,现展出拓片藏品300余幅,分为特色临展、学术研讨、汉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研学旅行等多种活动。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倾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东汉、西汉)。它主要用于宫殿、祠堂、庙宇、雅舍及墓室的建筑装饰。汉画像砖是采用模印、手塑及雕刻技法,在空心大砖及实心砖上作画。它体现了“两汉”时期最高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汉画像砖全面记载了汉代人的生产生活、科技建筑、军事体育、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是一部用图像记录的中国汉代史,堪称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被专家称之为“敦煌前的敦煌”。其馆藏的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拓片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汉民族文化的风采以及古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刻画内容既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男耕女织等物质生活,也有孔子、老子、忠臣义士、孝子贤妇等人物形象,鲜活呈现了中国古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人生理想。

“汉画像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真实记录了汉代人的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用图像记载的中国汉代史,是了解汉学的重要途径。”关于汉代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袁京新总结为三步:“收藏、研究和弘扬”。“这些汉画像砖不能让它们沉寂,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捡起我们丢失的传统文化。”青岛汉画像艺术馆开馆以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结合汉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汉文化体验研学活动,传播弘扬汉文化和非遗,受益人群1万多人次。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倾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立足保护,放眼创新,才能让文化遗产更有生命力,活得更生动,更有韵致;挖掘价值,合理利用,方可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活得更有烟火气。为此,青岛汉画像艺术馆于2024年12月11日注册成立了青岛东莱岳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继开发出了拓片,拓片集,石壶、石杯、石制摆件等文创产品,把汉文化和悠久的平度文化在石制茶器上呈现。今年5月,该馆还在大泽山风景名胜区开办了金石传拓石雕展馆。如研制开发出的石壶、石杯、石制摆件等文创产品,是利用当地绝无仅有的东莱藏玉匠心雕琢而成。现代地质研究表明,东莱玉属辉长岩类多矿物共生玉石,其辉石与斜长石交织的辉长结构赋予玉石独特魅力。这种自然造物、黑玉之冠,硬度卓绝、色黑如墨、色蕴乾坤、不可多得,仅存于大泽山核心矿脉带,每一块原石皆为不可再生臻品。

据考证,东莱玉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就开始用东莱石制作劳动工具和日常用品。唐宋元时期,东莱玉石就已被做成杯、盘等精致器皿,用作日常生活实用器物。2016年5月,国家考古队员在大泽山脚下东岳石村遗址上还发现了一件精美的石器,经考证为距今4000年前古人所用器物,其质料为东莱玉石。那时玉石被视为沟通天地的媒介,东莱玉因其独特的墨色与质地,成为上古先民心中的“圣石”。唐宋时期,东莱玉以“菜玉”“杜绾石”之名享誉宫廷。

《新唐书·地理志》载:“莱州土贡石器”,陆羽《茶经》称其“可琢砚台”;北宋晁补之诗云“莱州石鼎青琉璃”,王胜之赠邵雍莱石茶酒器;元代张之翰以莱石瓢杯饮酒赋诗,足见其在文人雅士中的崇高地位;及至明清,东莱玉雕技艺达到巅峰。乾隆皇帝命工匠雕琢《东莱玉山子》,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由青岛东莱岳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的功能性保健石壶、石杯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为让汉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近大众,袁京新介绍了汉画像艺术馆未来的发展思路:“我们突出对汉文化的坚守与弘扬,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遗+’多元融合路径,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新生态。”袁京新表示,将通过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推动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走向全国。当前,将继续扩大和延伸与学校、社区、旅游景点等合作,让这些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同时会通过拓片的体验课,还有一些文创产品的设计出品,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把青岛汉画像艺术馆发展成为平度市乃至青岛的一个文化旅游新地标。

责任编辑:刘亮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开展汉文化体验研学活动
...活,让汉画像砖汉画像艺术馆成为平度市乃至青岛的一个文化旅游新地标。” 袁京新介绍说。责任编辑:刘亮亮
2024-07-18 10:21:00
青岛平度:汉画像艺术馆“驻”进凤台街道社区
...期的独特价值。据悉,这些汉画像艺术展品由青岛汉画像艺术馆与平度市凤台街道在澳门路社区打造的平度市首个汉画像艺术馆。中国青岛汉画像艺术馆由平度市政协委员、平度市满天星志愿服务负
2024-06-28 10:21:00
青岛平度:“盛歌金秋”美术作品展盛大启幕
...记者 马超群)10月23日上午,随着秋日的暖阳温柔地照在平度市文化会客厅的幕墙上,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盛歌金秋”平度市美术作品展正式拉开序幕。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美术作品不
2024-10-23 14:38:00
...线路和产品。近年来,平度市以文旅融合为舵,奋力推动文化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9月7日,平度市即将举办万众期待的第38届中国·大泽山葡萄节。作为平度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一极
2024-09-01 15:32:00
73项优惠措施、12条线路推荐!中国旅游日青岛分会场活动启动
...书院(崂山)—韩家民俗村(城阳)—安徒生童话乐园(平度)—古镇口国防教育基地(西海岸)—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西海岸)—明月海藻(西海岸)4.“日出海上,天涯咫尺”海上青岛海上观
2024-05-19 18:17:00
...、文创商业、咖啡厅、酒吧等,北京路25号重点建设光影艺术馆、特色饮品店,艺术时尚集合店,艺术研学馆、光影餐厅等。栈桥奥特莱斯广场项目迎来突破。市南区将对该广场开展改造提升,并
2023-02-13 22:15:00
文旅产业规模达900亿!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文旅产业发展新方案
...富海上旅游业态;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国军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千里海岸观光廊道,培育“海上画廊”旅游品牌,打造中国最美海岸线。深化影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依托青岛东方
2024-04-11 11:49:00
展讯|百年潍坊同志画社新老社员及乡贤作品省内巡展(青岛站)
...交流源远流长,加之地理毗邻,今天青岛市下辖的胶州、平度均是由昌潍专区划属青岛。东汉时期潍坊历史名人郑玄曾在不其山讲学,“从游者数百千人”,青岛至今仍有纪念郑玄的“康城书院”;
2023-11-18 23:33:00
江苏徐州:赓续中华文明,让两汉文化“活”起来
...多专家也表达了对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彭城民间艺术馆副馆长周庄和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认为,要通过“节庆+非遗”的模式,打造汉文化活动新亮点,从而吸引更多青少年关
2024-11-16 10: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