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新能源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315件。1—10月授权发明专利数中,新能源领域专利占比达21.9%。也就是说,今年常州市每诞生5件发明专利,就至少有1件来自新能源产业。
作为创新力的直观反映,专利浓缩着常州市新能源企业一轮又一轮的技术研判、攻坚、突破。它的量质齐升背后,一股创新热潮正在涌动。
核心技术填空白
经过高频焊接、涡流探伤、公差检测等流程,在天合光能生产线,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关键设备——跟踪支架的主体结构诞生。四四方方的外表之下满是设计者的巧思:在天合智能算法专利技术加持下,支架承托的光伏组件不仅可以“追着太阳跑”,更能实时测算调整出最佳受光角度,在最短时间内“吸饱”阳光。
“我们在跟踪支架上使用一种实时判断天气状态的方法,相比传统的视日跟踪,能有效提升系统的发电量。”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知识产权总监马骏说,公司研发的智能跟踪算法系统突破了光伏跟踪的技术壁垒,让光伏电站发电能效大幅提升。目前,运用该专利技术的设备在海内外累计营业额已达数千万元。
新能源赛道,唯创新者入局。在常州市新能源“发储送用”产业链上,基于专利的“技术革命”正在上演。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等于没有谈判力。”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知识产权总监赵殿合说。作为电机龙头企业,雷利电机的专利布局近70%在新能源领域,核心产品微电机近100%为专利产品。
“在本已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专利依然实现稳步增长,更体现技术含金量。”常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规划发展处处长时玉松介绍,常州市在上游核心材料特别是锂电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的专利布局突出,“表明创新主体的研发更加聚焦于核心材料技术,在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总量跟着产能走
从反映专利增量的指标——授权发明专利来看,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专利规模稳步攀升:
2021年,常州市新能源领域授权发明专利共867件,到2022年为1508件,几乎翻一番,今年1—10月授权发明专利超1400件。
专利含“新”量更足,常州市新能源领域授权专利数占全市授权专利总量的比例,从2021年的18.09%上升至目前的21.9%。
福布斯中国指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积累正伴随着它们产能的跨越式增长而急速攀升。”这正是常州发力“新能源之都”建设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超33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5.9万辆,位居全省第一。千亿产业规模为创新提供了更大舞台。
龙头引领,一超多强。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有3家布局常州,目前,常州市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专利申请总量5845件,位列全省第二,申请量超100件的企业共11家。
产业发展势头猛、迭代快,技术创新是大势所趋。目前,常州市“发储送用”各环节专利布局与产业发展同频发力、均衡发展。截至10月底,常州市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装备和光伏产业链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突破1700件、1500件、1290件和790件,再创新高。
信心增强底气足
专利的诞生就像一次技术长征。如果说,好的产业基础能带来“先天优势”,那么,营商环境与创新扶持就是极为重要的后天因素。
今年年初,常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与多名知识产权机构专员“组团”,来到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市动力电池领域首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摁下了启动按钮。企业单打独斗难免走弯路,此次,政府部门搭台,聘请专业知识产权机构“助攻”,让企业潜心攻克技术难点。项目预计在3年内,助推江苏时代突破一批混合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
类似的专利培育模式,在许多企业均有落地。
“项目培育过程中,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思路、手段不断完善。”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智能电力装备领军企业,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张广泰说,近年来,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市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计划项目相继在公司立项,博瑞电力不断完善专利布局,核心专利技术布局超100项,为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项目+专利”,成为常州市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布局,从而赋能技术创新的普遍做法。在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推动下,全市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由2019年的2个增加至12个;全市共302家企业获得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立项,上述企业贡献了全市40.59%的有效发明专利;通过项目实施,近两年验收的27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55%,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162%。近年来,知识产权项目的“扶持之手”逐步向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倾斜,进一步助推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董心悦 时玉松 王皓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