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权威发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1-21 06:2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权威发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郁静娴

《人民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第 02 版)

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权威发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图为1月20日,四川乐山汤家坝村,村民在装运蔬菜。当地优化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莲花白等特色作物,增加收入。

李华时摄(人民视觉)

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权威发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等

版式设计:蔡华伟

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重要任务

2024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增产。

粮食生产克服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

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大豆产量2065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棉糖胶稳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比上年增长0.2%,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

“这两年我国粮食能够实现稳产增产,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单产。”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将继续把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将更加突出“大面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关键环节和主体带动,指导各地细化方案、明确路径,依托各类工程项目推进整建制单产提升。

当前,小麦油菜大部分处于越冬期。据农情调度,小麦越冬前一二类苗占比83.6%、比常年高1.6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占比85.5%、比常年高6.8个百分点。春节过后,农业农村部将开展关键农时季节基层行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包省联片,深入主产区、主产县、田间地头,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到田、到户。

2024年,全国蔬菜面积产量双增,目前在田蔬菜面积达802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80万亩左右。潘文博表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基础扎实,下一步重点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指导各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农情调度和市场动态监测,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各地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农产品购销应急处置机制,让农民不愁卖、让市民放心买,安安心心过大年。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过渡期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主要有四方面成效:底线更牢。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帮扶534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产业更强。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就业更稳。截至2024年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3305万,已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收入更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5%。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张兴旺介绍,农业农村部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研究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突出抓好“两提一促”。

提效率。优化监测帮扶,加快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更多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和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识别,因人因户精准帮扶。

提质量。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指导各地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帮扶产业成为持续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就业培训质量,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促发展。深化重点区域帮扶,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让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4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向好,“乡游”“村字头”带火了乡村、富裕了农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介绍,下一步,将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以及提高财产性收入等方面,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农村部门正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4年,农业农村部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良好起步。探索建立了面向产业实际征集需求、面向应用场景创新研究、面向用户反馈评价验收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实现科研任务从生产中来、从市场中来,科研成果回到生产中去、回到用户中去,加快破解农业领域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效发挥。全面加强部门联动、央地协同、企科联合,统筹用好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各方优势力量,调动产学研各环节主体积极性。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先后召开3次农业科技企业座谈会,建立起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闭环式解决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举办2次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打通产业、科技和金融的链条,农业重大科技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比例超过50%。

张兴旺介绍,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1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夏粮稳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权威发布)
...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夏粮
2025-07-18 10:14:00
...农产品走红网络、走俏市场,促进了农业增值,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过去5年,安徽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安徽将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深入推进一二三
2024-05-16 17:14:00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5月24日电 国新办5月24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介绍,这些年,青海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高原
2024-05-24 11:49:00
...是“学习强国”东营学习平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一项创新举措,为宣传推介东营市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学习强国”这一既权威又便捷的渠道。该活动通过“搭乘”公益助农直通车
2023-10-30 16:52:00
特色产业有奔头  农民增收尝甜头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连日来,走进位于宁都县工业园区的晟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预制菜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在工人们的操作下,宁都三杯鸡、宁都肉丸、宁都大块鱼、小布红烧肉等预制
2024-04-02 04:22:00
我市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源道地黄芪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坚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加快发展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我市特色的农业亮点产业。加大对黄芪、黄芩、柴胡加工销售企
2024-03-31 06:00:00
村村有好戏|岱岳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祝阳镇举办
...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良好局面,农业生产迎来了好收成,美丽乡村建出了新风貌,城乡生活迈向了“一体化”。 丰收节既是农民的节日
2023-09-22 10:09:00
权威发布|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淄博将开展系列庆祝活动
...民的浓厚氛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2025-09-11 22:27:00
前三季度我省农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果和农作物,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峨阳智能生态农场已带动74名农户实现固定务工就业,带动农户灵活就业4.2万余人次,总共发放报酬989.5
2023-10-29 07:0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0月7日12时许,记者从高速长春分局获悉,受返程高峰影响,长春北(亚泰大街)收费站出口当前车流量极大,车辆通行缓慢,为避免耽误您的行程,提醒计划从此站驶出的司机朋友,及时调整路
2025-10-07 13:01:00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
一张球票,除了看球还能做什么?住酒店有折扣、游景区能省钱、品美食享优惠……来到廊坊市,邯郸球迷刘腾发现,手持一张球票,超值体验接连不断
2025-10-07 07:51:00
记者走基层丨沧州南川老街:来大运河畔 享“文化大餐”
10月6日,在沧州南川老街,节目《打鼓》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摄狮城大鼓敲起来,沧州落子跑起来……10月6日,一场秋雨后
2025-10-07 07:52:00
全省评选出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巍)近日,省林草局公布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评选结果,17人被授予“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2025-10-07 07:52:00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5-10-07 07:53:00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
2025-10-06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