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
“住在这里舒心、暖和,我们再也不用为寒冷发愁了。”坐在温暖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喇海恩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喇海恩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四社受灾群众中的一员。12月22日晚上7点,喇海恩一家6口从临时安置点的帐篷搬进了新搭建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内,现在他们一家总算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喇海恩的婆婆半身瘫痪已有13年,还有一位腿部有疾病的小姑子,记者看到他们一家时,喇海恩的丈夫正将从“大锅饭”里打来的羊肉萝卜汤递给床上的母亲,他们的女儿则坐在另一张床上满脸欣喜地研究姑姑送的学习机。
“现在生活基本没问题了,要啥有啥,电网也通了,孩子复课刚好能用上之前新买的学习机。”喇海恩说。
新搭建的20间集装箱位于喇家一村的广场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喇海恩现在的“家”一样,每间集装箱房内都安置了崭新的床铺,配备有烤箱、烧水壶、洗脸架等基本用品。
正在房内收拾东西的赵小冬说:“这个炉子可是起了大作用,不仅可以用来取暖,还能做饭,就和之前的家一样温馨。”就在记者采访时,在集装箱房内玩耍的一位小朋友跑到门口,在一个箱子内翻找出两杯速冲奶茶送给了正在巡逻的消防救援人员。
赵小冬告诉记者,这是她5岁的儿子,叫喇鑫鹏,从22日晚上她们一家三口搬进集装箱房开始,他儿子动不动就嚷着要看手机里的消防员叔叔,说这几天消防员叔叔搬东西很辛苦,他想请他们到“家里”坐一坐。
很温暖、很感人的一幕正巧被记者记录了下来。
喇家村折叠式集装箱房由中国五矿所属,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所建,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震发生后,该公司为民和县震区捐赠了120间折叠式集装箱房,并选派人员在5个灾后临时安置点选址组装,目前喇家村一社安置点的20间已经交付使用,剩余的100间正在搭建中。
“这种集装箱比起帐篷更温暖一些,可以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对安置点进行统一管理。”官亭镇政府副镇长刘克萍介绍,喇家村有257户,分别安置在村内的三个点,其中,喇家村一社有64户村民的院落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
地震发生后,官亭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统筹安排,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优先安排了全村20户家中有老弱病残的113名群众搬进集装箱房。目前,除了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剩余的320名群众投亲靠友,安置到周边县区及民和县城。
就在12月21日,记者在其他安置点看到,更多的板房正在抓紧组装中。“我们是山东援青管理组的,此次我们20辆车拉了50套集装箱房送达受灾地区。”来自山东的一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拉来的集装箱房每个房有18平方米,能安置四张单人床。
“21日,我们接到市住建局倡议后,就立即安排西北分公司组建救灾施工队伍,连夜奔赴灾区。22日上午,救灾施工队伍已到达民和县甘沟乡,与当地政府一同勘察安置地点,研究施工方案,计划为两个村搭建100套临时住所。”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的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勇前表示,他们对接的两个灾区安置点位都在山上,道路狭小曲折,材料运输难,施工难度较大,但相信南通铁军一定能迎难而上,圆满完成搭建任务,确保受灾群众顺利入住,安心过冬。
据介绍,地震发生后,南通市社会各界自发捐款捐物,羽绒服、棉服、毛毯等一批御寒物资已火速驰援地震灾区。22日下午,南通5家建筑企业将100套板房建设资金交给南通市发改委,将第一时间交予南通市对口援青工作组,为当地受灾群众援建临时住所。
目前,首批集装箱房也在中川乡同步开始建设。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川乡目前共启动建设了415套集装箱房,可临时安置受灾群众2500多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0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