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刚强兄弟:在黄土高原“种”出江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09 08: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54年,8万余棵树,让400亩荒山披上绿装

刚强兄弟:在黄土高原“种”出江南

刚强兄弟:在黄土高原“种”出江南

许志刚和许志强夫妻。

◆本报见习记者任靖

早上四五点起床,喝上几口罐罐茶,许志刚和许志强就扛着铲子、锄头等工具上山,给树松土、除草、修剪枝叶,这样的习惯他们坚持了54年。

74年前,这对孪生兄弟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出生。他们在黄土高原成长,经历过漫天黄土,也无数次看到流失的水土冲垮房舍。

他们意识到树木对这片土地的重要意义,并花了54年时间,义务种树8万余株,让400亩荒山变成了四季常青、绿树成荫的“江南”。如今,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只有种树才能治愈这片土地

种树的想法萌芽于50多年前的一次电影放映。有一次,村里集中放电影,刚强兄弟通过屏幕看到了南方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南方山很绿,水很清,树很茂密,一想到我们这的干山枯岭,心里就很难受。”许志强说。

刚强兄弟所在的张川村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被厚厚的黄土覆盖,走在上面的每一步都像踩在面粉里,黄土争先恐后地灌进鞋子,和袜子、脚丫来一场亲密接触。

少有的雨水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但是持续的降雨过程也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厚且松软的黄土在雨水的“加持”下变成了黄泥汤,冲毁房屋,留下没过膝盖的烂泥。

雨水冲刷过的地表,沟壑纵横,像一条条伤疤爬满了整个村的土地。而在地下,是一个个被称为“窟圈”的暗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在目睹家人跌进窟圈差点丧命的场景后,许志强胆战心惊:“再这样下去,不但家保不住,命可能都要丢掉。”

“要固土,得种树”,这成为兄弟二人的共识。他们觉得只有种树才能治愈这片土地。电影中南方郁郁葱葱的场景也在刺激着他们。许志强说:“我们想种一些南方的树种,让村里一年四季都有绿意。但村里的老人说南方的树种在北方活不了,但我们觉得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为家乡打造一片江南风光。”

“买树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种树的第一件事,是解决树苗的问题。

在甘肃,最常见的树种是白杨和榆树,它们价格低廉且容易生长。而刚强兄弟想种的松柏、云杉、棕榈等树都需要从其他地方买,一棵树苗要3块钱,3块钱在当时能买10斤白面。

作为两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刚强兄弟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土地和牲畜。收入不多,仅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买树的钱都是牙缝里抠出来的——攒来换油盐的十几个鸡蛋,卖了,买树;卖马驹用来盖房的700块,买树。

村里没有树,他们就挑着担子,去六十里外的草滩、九十里外的武山买树,他们的足迹遍布临近各县,却从未舍得在买树的集市上吃一顿饭。

树种上之后,浇水也成了大问题。

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水是个稀罕物。“那时候吃水都靠村里的一个泉眼,水量不大,取水的时候要等在泉眼边,水出来的时候舀上一瓢,一般两三个小时才能装满一桶水。”许志强的孙女许童玲告诉记者。

在那个人吃水都很困难的年代,极少有人把水拿去种树。为了不影响别人用水,刚强兄弟就在夜里担水,再把水一桶桶运上山。“有一天晚上我从天黑担到了天亮,来回挑了8次水。”许志强说。

许童玲也帮爷爷抬过水。“一般是爷爷自己挑两桶水,我和哥哥或妹妹抬一桶水,坡陡路窄,水桶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下滑,压得肩膀很痛。地面很软,鞋子里都是土,人也走不快,一个来回要二十分钟。”

除了人担的水,雨水则是另一个水源。黄土高原的雨大多下在晚上,刚强兄弟经常在凌晨一两点,冒着暴雨出门,一件雨衣,一个手电筒,是他们全部的装备。他们用土在树边围上一圈。“这样能给树存点水,让它们活下来。”许志刚说,“我们还会通渠引水,用来调节水流,不然雨水很可能会把树苗冲走。”

荒坡变绿林,野生动物也回来了

想要树在黄土高原扎根,并不容易。

兄弟俩头几年种的树,活下来的很少,树苗不是旱死、被水冲走,就是因为水土不服难以成活。这也应了当地的一句老话——种活一棵南方的树比养大一个孩子都费劲。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个树种不行,就换另一种,来来回回尝试了五十多种树;树苗的成活率不高,就自己育苗,保持树木活力。兄弟二人种树的场地也从房前屋后拓展到附近的沟坡、荒地和窟圈。“下雨的时候,种在沟壑里的树会被淤泥淹没,只剩一个树梢。”许志刚说起这些依旧有些心痛。

在一次次尝试中,他们种出了经验——山坡上的树不耐旱,容易被冲走。兄弟二人用死去的树围成格子,淤泥在此汇聚成一片平整的土地,树种在上面,活了。

“第一次看到种的树活了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许志强说。树种得多了,兄弟俩发现树要抱团才能活下来,树种得越密,成活率越高。他们狠了狠心,把家里的10亩良田换成30亩荒坡。

挖坑、种树、浇灌、施肥、松土、修剪、育苗,都成了他们刻进骨子里的动作,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松柏、云杉、棕榈逐渐爬满了山头,各种野生动物也开始在林间穿梭。50多年的时间,他们种树8万余株,400亩荒山变成了绿地。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种树大军中的一员。

如今,70多岁的老人还在种树。2022年,他们被评选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获奖后,刚强兄弟很开心:“我们的身体还很好,还会继续种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榜样之光 |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
...4人(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他们中有义务植树55载、在黄土高原“种”出绿色江南的甘肃“刚强兄弟”许志刚、许志强,有跳入冰冷河水、营救儿童献出生命的河北“大义民工”杜献领,有义
2023-09-23 14:06:00
三秦大地披绿装
...人员在栽种侧柏幼苗。赵鹏飞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村,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这里林木葱郁,被誉为“陕北好江南”。赵鹏飞摄数千年前,陕西的黄土高原也曾是一片水
2024-05-19 03:23:00
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丨黄土高原上的绿色传奇:一起走进南泥湾与甘泉的故事
...源头,还再现了‘陕北好江南’的美景。这,就是我们给黄土高原的一份礼物。”南泥湾的千亩稻田:老记忆的新篇章——延安南泥湾集团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浪图为南泥湾千亩稻田一角。在南泥
2024-10-22 08:57:00
黄土高原农产品的“72变”
...文转自:陕西日报红枣咖啡、小米酒、彩色空心挂面——黄土高原农产品的“72变”八月一日,在二○二三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榆林站)上,工作人员向客商介绍米脂小米。 本报记者
2023-08-24 04:26:00
黄土高坡的土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不长树?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提到甘肃和陕北,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黄土高原的画面。这片区域往往给人一种荒凉、贫瘠的感觉,因为我们通常将沙漠和戈壁滩视为土层较薄、寸草不生的地方,这正是所谓的“贫瘠土地”。然而,
2025-05-10 18:35:00
一起走进窑洞,探寻这份独特的地域文化
黄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便是窑洞。窑洞不仅是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居所,更是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窑洞,探寻这份
2024-11-06 18:28:00
...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获悉:秦岭—黄土高原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合作协议签订暨业务发展研讨交流会在西安举行。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中
2024-05-14 03:40:00
黄土高原上的苹果情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乡村变化说不完黄土高原上的苹果情 张旭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片历经岁月洗礼变得斑驳,但仍富有生命力的土地。那里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它以一种沉默且坚韧的姿态
2024-06-17 07:33:00
高西沟村:当好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习近平高西沟村:当好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高西沟谷子熟了(资料照片)。 米脂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婵摄扫一扫看精彩视频我的心里话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
2024-04-24 04:5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云岩区三桥路街道新街社区关工委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识入户宣传活动
为切实提升辖区未成年人的防溺水安全意识,近日,贵阳市云岩区三桥路街道新街社区关工委开展防溺水入户宣传活动,从源头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2025-08-18 05:21:00
云岩区杨惠街道惠文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团体辅导讲座
为提升社区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搭建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近日,贵阳市云岩区杨惠街道惠文社区关工委联合云岩区妇女联合会
2025-08-18 05:22:00
风寒感冒、慢性肺病 心脑血管病、胃肠道病 夏秋之交老人当心4种病
现在正值立秋节气,但由于尚处在末伏之中,暑热依旧明显,且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换季感冒、慢性肺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健康问题可能会“找上门”
2025-08-17 08:13:00
精研颅面神经疾病诊治,上海瑞椿医院张国芳主任树立行业标杆
在患者心中,上海瑞椿医院的张国芳主任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颅面神经疾病专家,更是一位值得托付健康的医者。在每一次问诊中,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心与忧虑
2025-08-17 17:03:00
专为湿胖人群设计,减肥通圣片安全高效减脂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减肥困扰?明明吃得不多,体重却一直居高不下;一坐下,小腹堆成圈,手臂大腿松软无力;试过节食、代餐、运动
2025-08-17 17:39:00
泰康之家·黔园:城市中心生态享老的新机遇与新选择
2025年8月16日,泰康保险集团在贵州贵阳精心打造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黔园,迎来了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时刻喜封金顶
2025-08-17 16:21:00
威海秋日韵——古陌早市
大众网记者 林啸 威海报道走进威海古陌早市,瞬间被这人山人海的热闹劲儿包围!卖菜摊鲜嫩水灵,海鲜区活蹦乱跳,早餐摊香气四溢,美食铺琳琅满目,还有独具特色的威海纪念品等你挑选。快来
2025-08-17 09:26:00
“你行动,我捐款”!安利千万公益金通“双碳”目标“最后一公里”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安利个人碳中和倡导行动暨可持续发展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25-08-16 17:58:00
贵阳市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幕:全民共筑绿色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5年8月15日,贵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正式启动全国生态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启动仪式 科普讲座 互动体验”三维联动
2025-08-16 17:58:00
京黔专家持续联合会诊,肝病患者家门口享名医服务
8月16日,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举行第110期“精准检测助肝康·名医会诊享健康”京黔专家联合会诊活动,邀请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肝病专家任永强到院进行学术交流
2025-08-17 00:44:00
近视防控不松懈!菏泽华厦眼科王春营:请收好这份视力检查指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时海彬 通讯员 任兆潘暑期临近尾声,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担心影响开学后的学习。菏泽华厦眼科医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王春营提醒
2025-08-16 22:21:00
杭州见证美妆科研盛会 逐本携手专家探讨技术与行业发展
郑伟东8月14日,“中国好配方·红人之夜”暨逐本品牌媒体交流会在杭州白马湖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活动以品牌科研实力、技术创新与新品研发为焦点
2025-08-16 17:59:00
心灵港湾:上海久色谷科技有限公司为都市人撑起一片晴空
在上海一处温馨的咨询室内,柔和的光线映照着一张年轻却略显疲惫的面容。面对久色谷心理咨询师,这位被职场压力与焦虑持续侵蚀的白领女性
2025-08-15 10:25:00
代谢危机下,减又二酯油如何破解传统食用油困局?
当“肥胖”“三高”成为现代人的标签,代谢综合征构建起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超重率和肥胖率已达到50
2025-08-15 1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