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鹤壁日报
□本报记者 席适之 通讯员 范凌震
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调整优化以来,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科,接诊量增大。作为鹤壁市急救中心,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承担了我市大部分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据统计,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2日,出诊百余次,诊室接诊近千人。
6个医生病倒5个
依然保证急诊科正常运转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涛连续一个月住在科室、坚守一线。重症患者救治、人员排班、机器分配、床位协调、内外协调、药品调配、与120指挥中心沟通,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吴涛。
“12月17日,我印象很深,那天我们6个医生病倒了5个,经医务部协调内分泌科增派了一名医生来支援,加上我3个人忙了一夜。那晚,我们接了2个心梗患者,都需要心肺复苏,没办法,只能一个人工按压、一个用机器按压……”吴涛讲述,从去年12月12日开始,急诊科接诊量与日俱增,到12月20日数量就翻了一番。12月15日,急诊科一晚接诊了4名心梗患者,所有一线二线医护人员全部上前进行心肺复苏。经过无数次按压,终于从死神手中成功抢救回2名患者。
而那一周,也是医护人员“非战斗性减员”最严重的时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司机、保安、保洁人员,无一幸免被感染,他们忍受着自身的病痛,坚持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放在首要位置。去年12月17日,除不停接诊出诊外,吴涛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还做了一台手术。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4小时值班,医护人员白天本就疲惫不堪,到了夜晚更加难受,同时夜晚重症患者多,接诊、出诊、沟通,每一个环节都布满“荆棘”。
“夜晚来的患者和家属都很着急,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但我们就这么几个人,只能根据专业判断,第一时间抢救最需要抢救的人,很多家属不理解,再加上情绪激动,很容易把我们当作‘发泄口’。第二天早晨交班,科室所有人都瘫倒在那儿,脸色苍白,有的甚至哭起来,那一刻,心里的委屈再也憋不住……”吴涛眼眶湿润着说。
“请大家相信,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患者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呵护!”吴涛说。
长时间说话嗓子干哑
拿着扩音器坚守岗位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曾一晚上接诊70余人,大量感染者一拥而入,每一名医生都被团团围住,抢救间、接诊室被围得水泄不通。“有几天,抢救间住了十五六个患者,连下脚的地方都快没了,我们护士扎针、做心电图都存在巨大挑战。从早上上班直至晚上,我们能喝上几口水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泡个面、吃个药了。”吴涛说,护士们在为患者治疗时还需向家属解释一些问题,长时间说话嗓子干哑,不得不拿出扩音器助力。
作为急危重症的第一站,除做好急救措施外,急诊科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流。轻中症患者会根据情况进行留观治疗,具备出院条件时办理出院;重症患者会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ICU等相关科室进行分流,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救治。
“这个患者现在离不开呼吸机,其他病区现在没有床位和机器能用,我只能让他在急诊科住着……我会尽我们所能,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患者都有机会和希望!”吴涛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1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