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要说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谁?毫无疑问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在战乱时期,两军交战的任何一个军事目标,都有可能会对民众造成极大的伤害。近来俄乌战场的两个例子,就把“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给诠释得淋漓尽致。
前两天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水坝被炸一事,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个长约3.2公里、高约30米的大型水坝主体结构轰然倒塌,给下游居民带来的灾害简直不可估量。
并且,扎波罗热核电站使用的冷却水源,也因此受到了不小影响,一旦核电站出问题,造成的危害更是无法想象。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卡霍夫卡水电站水坝遭袭当天,俄乌战场的另一处也上演了同样的剧情
据观察者网援引俄罗斯国防部消息报道,乌克兰破坏分子在哈尔科夫州,炸毁了一条“陶里亚蒂-敖德萨”的液氨管道。
俄方已经将该事件定义为“恐怖袭击”事件。而乌方则称,该管道是俄军所袭,就在事发当天,俄军对这段管道进行了多次炮击。
很显然,这场军事冲突已经逐渐被打成了“反恐战争”。
看到这一幕,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这件事与卡霍夫卡水电站水坝被炸如出一辙,双方各执一词、相互推卸责任。
目前,管道内残留的液氨正在乌克兰境内肆意泄漏,根据现场的图片和视频来看,大量有毒气体不断从破损处外溢,使得整片地区笼罩在了白色烟雾之中。而这些泄漏出的有毒氨气,究竟危害性有多大呢?
虽说氨并不算是一种生化武器,但氨气本身还是有毒的。不仅会致使肺部损伤,严重的甚至还有死亡的可能性。
根据俄新社的报道来看,此次管道泄露的地点正处于乌军阵地附近,并有一名乌军已中毒身亡,还有两名士兵均出现中毒现象。
不过,俄方这边倒是没有人员伤亡,但同样有三位平民出现中毒迹象,正被送往救治。
虽说现在的伤亡还不算很大,可如果任其源源不断地泄露,水源下游的大片局面将很快成为“无人区”。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间出现两起相似的“恐怖袭击”,恰巧对俄乌双方都有害处,因此就有人将矛头指向了美国。
按理来说,出现这种袭击事件,一般都是谁获利谁干的。但这两次袭击,对俄乌双方都有不利因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美国是懂的。而本着“谁受益大谁嫌疑大”的原则来看,美国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其实还是很大的。
参考去年的“北溪事件”,当时也是各方相互推诿,迟迟没人承认自己是凶手。但最后一切证据,都指向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当然,事情结果没出来之前还是不要轻易下定论,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无论哪方都不应该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