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最敢生的省份,也开始“抢人”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5-03-18 07:09:00 来源:瘦子财经

广东为何这么拼

适逢春招季,新一轮“抢人”热潮,一触即发。

刚刚过去的周末,成都落地“蓉聘行动”计划年度首场大型线下招聘,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成都优势赛道、特色产业求贤若渴;

不久前,在杭州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上,830家企业推出2.1万个岗位,人工智能岗位数量占据十分之一……

3月16日,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更祭出“最强春招会”——

从级别看,该场招聘会为人社部举办的“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活动”启动仪式,省、部主要领导出席,规格前所未有;从规模看,超千家用人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吸引境内外近2000所高校、近12万名求职者报名,岗位、人才双“爆单”。

不少人发现,此轮以春招为“战场”的人才竞争,暗合了今年初DeepSeek带动的新一轮科技产业升级趋势。而其中,广东人才“焦虑”显得格外迫切、又有迹可循。

早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广东即提出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将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此次招聘会正是重要活动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广州省委书记还对外发出“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的邀请。

这一次,广东为何这么拼?

追逐“顶尖人才”

从数据上看,“敢生”的广东拥有充实的人口“底盘”。

根据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人,相比前一年增加10万人,占全国比重从11.4%增长至11.8%,不仅连续7年蝉联中国生育第一大省,还是全国唯一出生人口破百万的省份。

不仅如此,外地人还在源源不断涌入广东。根据2021年发布的七人普数据,广东自六人普以来10年间,外省流入人口达2962.21万人,居于全国首位。尽管近两年广东人口净流入放缓、甚至出现外流,但到去年,广东省外净流入人口仍保持增长,并推动实时在粤人口达到1.5亿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东坐拥全国最大的人才“蓄水池”,即便近年来国内有关“人口红利”优势减弱的讨论不断发酵,似乎尚能“稳坐钓鱼台”;但当产业转型升级从规划层面不断落地,人才竞争不断走向“高精尖”,制造业大省广东也很难坐得住了。

杭州无疑是那个“搅局者”。今年初,当爆火的DeepSeek带动“杭州AI六小龙”集体出圈,“广东三杰”为何没在广东创业成为热议话题。二者的指向是一致的: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是包括AI在内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对于为何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广东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也提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广东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展开新一轮引才,“既是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的长远之计,更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之举,事关全局、事关未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比对“六小龙”,浙大系毕业生支撑起“半壁江山”;瞄准高学历“顶尖人才”,也成为广东此次大规模揽才的突出特点。

数据显示,在招聘会现场5万多个岗位中,面向博士、博士后的岗位就有近1万个;而广东人社厅统计,“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

如果说AI是杭州眼下最热的产业标签,机器人则是广东的“代名词”。前不久“出圈”的“机器人七剑客”,同样亮相此次招聘会。有机器人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机器人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才需求尤为迫切,因此其大部分岗位主要面向博士生,并将提供百万元年薪。

“机器换人”下半场

对于广东而言,再次校准揽才策略,还源于一场同样迫在眉睫的产业变革。

去年10月,广州人社局公开“最缺工”30个职位排行,揭开广东用工矛盾的一角:名单中,“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高居首位,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也名列其中。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称,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结构出现了技能与学历结构的不匹配,“基础技能性岗位缺人,高学历人才在部分领域竞争激烈,最终形成供求错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

“用工荒”一直都是广东制造的难题,它推动大量外地人流向广东,进入制造业、充当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上个月,广东迎来春节后人口迁入高峰,流动人口数量达1600万人;而广东省人社厅相关人员提到的数据是,节前外省农民工返乡人数高达1940万,约占外省农民工总量的80%。

对于广东来说,AI远不止是带来新就业的新兴产业,它还可能颠覆整个制造业的用工结构,乃至人口结构。

2020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莫荣研究团队曾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人工智能率先替代缺工岗位,因此短期内对我国就业影响总体有限;然而,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渐进性且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

另一组来自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机器人替代了所在企业9.4%的初中及以下员工,同时大学及以上的员工数量却增长了3.6%。

目前的一种共识是,“机器换人”并不会简单地减少就业,而是将“置换”出更多高技能就业需求。由于工业机器人属于新兴领域,专业化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工业机器人设计编程、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依旧匮乏。某种程度上,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成为机器人消费市场的瓶颈。

而从产业角度来说,广东机器人产业无疑蕴藏着巨大机遇。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40%以上,广东机器人产业不仅规模、企业数量均居中国首位,还在各环节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广东来说,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不仅关乎人口结构转型,还将影响到新兴产业发展。这也是作为站在产业一线的经济大省,必须及早解决的用工难点和痛点。

聚焦“投资于人”

当然,“抢人”关键还在于“人”。近年来城市数轮“抢人”的结果说明,大力“抢人”只是过程,最终的关键在于如何“留人”。

当分析杭州“六小龙”的成功经验时,宁波市委组织部卢文华曾撰文指出,杭州能够有效推动人才变量转化为科创增量,“首在优化创业环境”。民间的“双创”活力并非简单地靠外力硬撬,关键是“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因势利导予以制度供给。

广东也在探索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为高层次人才“松绑”。

比如,所谓“不看帽子看个头”,对于高层次人才,“首次参加职称评审可以不受本人资历和任职年限限制”。此外,受聘至事业单位时,现有岗位难以满足需求的,还能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更难得的是,不少机构还谋求营造一种对于创新宽松、容错的环境。比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推出“天才新星项目”,将用80万至100万元的年薪招募青年科技人才,给其三年的自由发展空间,孵化落地优质的科研项目。

而无论是广东,还是杭州和成都,此轮“抢人”,均将人进一步置于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最大程度释放人才的创造力,发挥对于产业升级的带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莫荣提到,投资于人,重点是要提高人才技能,从而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而反过来,通过增加新的岗位、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也将带动整体就业质量提升。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樊杰在接受城市进化论专访时指出,过去,人们常说“人随产业走”,未来则可能是“产业随人才走”。现代产业发展由科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因此,人才培育以及打造具有人才吸引力的城市,已成为各城市乃至各国的共识。

长远来看,“投资于人”将是布局未来竞争的战略远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8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什么大会吸引外省同行“组团”取经?
...切的事。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设计与应用的企业。由于人工智能属于偏交叉性学科,从业者既需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电子、机械
2024-03-23 07:06:00
这些省份,为何在猛建工科?
...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且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高校培养人才,产业需要人才,人才也有更多获得高薪的
2023-06-11 12:28:00
多省市主官点赞DeepSeek背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如何...
...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
2025-02-11 09:01:00
...帮助毕业生寻找心仪岗位。在智能招聘展示区,几台数字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求职者们一边与机器人互动,一边通过机器人查询岗位、投递简历。在公共就业服务区,智联招聘和宁夏大学的资深职
2024-04-27 08:58:00
广东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济第一大省广东,吹响进军号角。进军领域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广东将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加
2025-02-20 20:43:00
这个城市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各省疯抢
...跟产业趋势,这几年在王牌专业的基础上,又陆续开设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专业,让毕业生更符合社会需求。只是目前武汉的新兴产业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仍是东湖高
2023-10-22 00:07:00
...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求人才。另一边铆足了劲,发展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前脚刚学会“前空翻”,很快又实现了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这个春天,就业人口占全国1/1
2025-03-16 18:00:00
粤企增量存量“双第一”
...产业链,包括AI芯片设计、各类AI技术研发,智能终端、机器人、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完整的产业链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在深圳落户或创立。京沪企
2023-04-18 07:06:00
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省份,广东何以持续走在前列?
...产业”显得格外亮眼。“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这些曾经让人“不明觉厉”的新领域,如今已近在眼前,试看在不久的未来,就将融入我们的生活,日用而不自知。未来已来
2024-01-24 20:2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成都银行大股东增持计划重大调整:取消价格上限 拟增资最高约14亿元
8月9日,成都银行(601838)发布公告,对实际控制人成都市国资委旗下企业原增持计划进行重大调整。因股价持续突破原定17
2025-08-11 10:52:00
华夏银行高管增持计划进展:窗口期影响暂未实施 承诺将按期完成3000万元增持
8月11日,华夏银行(600015)发布公告披露高管及骨干员工自愿增持计划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受定期报告窗口期及市场波动影响
2025-08-11 10:52:00
三一海洋重工因特种设备违法行为被罚
近日,记者从信用中国获悉,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因特种设备违法行为,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罚款1万元。公开信息显示
2025-08-11 07:24:00
图解牛熊股军工板块异动拉升,机器人概念股涨幅居前
财联社8月10日讯,本周A股三大指数反弹拉升,其中上证指数周涨2.11%,深成指涨1.25%,创业板指涨0.49%,本周市场成交量继续萎缩
2025-08-10 18:00:00
财联社创投通:消费类智能硬件融资持续领先 消费IPO递表年内新低
《科创板日报》8月10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 李佳怡)7月正式进入暑期,各地旅游度假、文娱活动消费明显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5-08-10 20:06:00
产品之上,服务先行,全程品控! 中建玖上琅宸引领上海顶豪想象力
8月8日,中建·玖上琅宸举办首发产品发布会,为我们带来大国重器·地标建造者,在房地产行业的又一次示范引领。其意义远超发布会本身
2025-08-10 21:50:00
建行宜春市分行“科企增信贷” 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注入金融动能
“多亏了建行的‘科企增信贷’,300万元贷款当月就到账,还帮我们申请了贴息,扩大生产的资金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近日,宜春市福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望着车间新上的生产线
2025-08-11 04:44:00
险资近期再度积极举牌 银行H股等高息资产仍受追捧
财联社8月10日讯(编辑 冯轶)据港交所披露信息,近日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再度买入郑州银行H股。截至8月5日,该机构已累计持有郑州银行2
2025-08-10 10:37:00
· 免签“朋友圈”扩容 消费“留量”不断增长
央视网消息:随着我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提升旅游服务、环境,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陕西西安览古迹、赏非遗、穿汉服,沉浸式体验西安的独特魅力
2025-08-10 08:41:00
环球下周看点:美CPI报告重磅来袭 联储人事震荡不断
财联社8月10日讯(编辑 赵昊)本周,美股三大指数整体走高,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又回到了刷新纪录高位的节奏,主要原因是由于权重股苹果的强势表现
2025-08-10 07:27:00
旺季未旺!集运美线量价皆跌 业内预计8月运价仍走低
财联社8月9日讯(记者 胡皓琼)集运市场淡旺季节奏被打乱,美线运价已连续两月持续走弱,欧洲航线运价亦走弱。“美线运价由于已逼近平常年份运价
2025-08-10 02:16:00
律师解读:无儿无女去世后 房产归谁所有?
中新网上海8月8日电 (张践 狄权)近年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均出现了无儿无女、未婚未育的人员去世后,房产归国有等情况
2025-08-09 08:09:00
8月电影总票房破20亿 《南京照相馆》领跑
据网络平台数据,8月8日22时40分,2025年8月电影总票房破20亿。《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戏台》分列前三位
2025-08-09 08:39:00
边风炜:牛市中需要仓位管理吗
本周市场继续震荡上行,在犹豫声中,指数不断刷新收盘新高,此时有很多朋友问我一个问题:“既然说是牛市,那为啥还要控仓、减仓
2025-08-09 10:11:00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元利化学:技术突破解决原料进口依赖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8月8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潍坊市高端化工产业链记者见面会。记者在会上获悉
2025-08-09 1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