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4 17:15:00 来源:VISTA看天下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

原标题| 入境游爆火,外语导游不够用

作者 |高孜然

“入境旅游今年有点爆啊……”

这是四川人Pablo进入旅游业的第八年,他忽然感觉自己成了“风口上的这只猪”。

2016年刚入行时,包括他在内,成都一共有四名西班牙语导游。除了做地陪、接待入境游客,Pablo也常带国内出境游团到西班牙。疫情三年旅游行业不景气,他转行到一家业务在南美的建筑企业当翻译。去年年初,他重返导游行业,成了成都仅存的一名全职西语导游。

这一年多,他见证着入境游先是缓慢复苏,然后从今年3月开始爆发式增长。这样的增长曲线,离不开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推动:

去年年初以来,国家移民管理局逐步恢复对54个国家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11月17日,外交部领事司发布公告,简化外籍人员来华的签证手续。

7天后,领事司再次发布公告,宣布法国、德国、意大利等6国持普通护照者,来华不超过15天的,可在2023年12月1日到2024年11月30日期间免签入境。

2024年3月8日,这些免签国家新增瑞士等6国。

5月8日,中方决定延长免签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

如是政策加持,吸引了众多西方游客到访。4月,瑞士阿姨Elisabeth来到北京南锣鼓巷,她皱紧眉头,围观了冒着腾腾热气的卤煮猪大肠;而在黄山出发的高铁上,法国年轻人Julien则被邻座大叔拉住和孩子微信视频练口语。

Pablo也对外国游客的爆发式增长有了实感。作为成都目前仅有的西语导游,他从3月到10月底的行程都被排满了:每个月至少带团25天,每天从早上8点带到下午4点,每日步数8000起步,如果要去大熊猫基地,步数则能轻松破万。

尽管Pablo给自己安排了“魔鬼行程”,还是有很多外国旅行团找不到导游。为此,他和旅行社合作,利用空闲时间培训四川外语院校西语专业的大三学生,扩充西语导游数量。

他不由感慨命运起伏:“去年还在到处求团带,今年完全找不到导游了。”

01

成都,

“一个只有熊猫的小县城”

对很多外国游客来说,四川成都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地方——这多少跟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有关。Pablo对凤凰网表示,虽然不少年轻人通过海外视频网站TikTok和YouTube,在来成都之前就了解了春熙路和川剧变脸,但很多年纪大一些的游客还以为成都是一个只有熊猫的小县城。

在Pablo看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香港,这个城市组合是外国游客第一次来华旅行的经典路线,而“成都旅游的火热和西成高铁有很大关系”——西安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海外的名气大很多,不少游客先去了西安,然后坐三个多小时高铁顺道来成都,结果“有人一到火车站就‘哇,为什么这个火车站这么大’,然后问我成都到底有多少人口”。

虽然有15天免签和144小时过境签,Pablo绝大多数的客人还是趁着手续简化,提前办好了可以停留30天的旅行签。有客人坦陈,这是因为西班牙和中南美距离中国都太远,既然已经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还是要多待上几天,多去些地方。

在Pablo的客人中,2-5人的精品小团占了90%。与自由行相比,这样的小团往往采取“一团、一车、一导游”的模式,费用更高,绝大多数的客人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时间比较宽裕的老年人。比起紧锣密鼓的特种兵式行程,他们更希望能慢下来体味中国。

今年2月底,Pablo就接待了一组办旅行签来华的西班牙老夫妇。这趟中国之旅的行程是老奶奶自己设计的,其中涵盖了哈尔滨、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这些城市对外国游客来说比较“小众”。两人刚到中国的第一天就直奔冰雪大世界,结果老爷爷不小心把脚摔骨折了,坚持坐着轮椅完成后面的行程。

来四川前,老两口最大的期待是在蜀南竹海浪漫地牵手漫步、泛舟湖上。为了不辜负他们的期待,Pablo拜托了三位工作人员,把老爷爷连人带轮椅抬上了竹筏。在Pablo拍下的照片里,轮椅上的西班牙老人一脚包着骨折固定器,脖子上挂着一台“老法师”相机,尽管橙色的救生衣裹在羽绒服外系不上扣,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4月底,Pablo又接待了一位墨西哥来的独行老大爷。身为气功爱好者的他疫情前每年都会来海南参加气功集训班,结束之后则一个人去不同城市旅游。今年,集训完的他来了成都。刚和Pablo见面,他就高调表示“我出来玩就是为了吃东西的”,还宣布:只吃米其林,每顿饭餐标至少人均500元,要吃粤菜、福建菜,不吃辣,不要川菜。

Pablo对这个“来了成都不吃川菜”的需求有些乍舌,试图解释,四川的美味在街头的“苍蝇馆子”而不在米其林,但拗不过客人的固执,只好把他拉去吃了600元一位的海鲜自助。酒足饭饱之后,老人直言这一顿饭“实在太值了”,在他老家墨西哥,一只波士顿大龙虾就能卖上200美金,但这里可以无限量吃到饱。通过这顿饭,老人建立起了对Pablo品味的信任,第二天便让Pablo带他去吃川菜。

令Pablo震惊的是,这位墨西哥老人在人均70元的川菜馆,一口气给自己足足点了七个菜凑满500元餐标——烧鸭、宫保鸡丁、青花椒蒸鱼、油炸糍粑……还搭配了红酒和高脚杯。饕餮一顿后,这位曾经表示决不吃川菜的老人爱上了青花椒蒸鱼。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川菜向来以重油重辣闻名。世界游客不同的饮食习惯让Pablo感慨“每次订团餐都是一次挑战”。因为四川的旅行清单里往往包含“吃火锅”这一项,很多外国游客又接受不了包括毛肚、肥肠在内的内脏类食物,Pablo只好绞尽脑汁设计了不同的饮食方案:如果游客吃辣吃内脏,就去吃成都本土火锅;吃辣但不吃内脏,就去四川改良版的红锅潮汕牛肉;又不吃辣又不吃内脏,那就只能养生汤锅。至于吃内脏但不吃辣的——他现在还没遇到过。

只有一种四川食物是绝对的禁忌:麻辣兔头。在Pablo的经验里,一旦外国游客在成都街头偶遇卤味橱窗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兔头,要么一脸震惊地拍照,要么一脸痛苦地跑开。

02

外国特种兵:

“整个过程很丝滑”

和Pablo接待的慢速深度游客不同,来自瑞士、今年63岁的Elisabeth Villiger-Toufex女士(下称Elisabeth)可以算得上是一名旅游特种兵。在短短8天里,她密集打卡了北京、上海、苏州三座城市。

这是Elisabeth第二次来中国。曾经是专业导游的她去过一百多个国家。三十多年前,她只身带着一群来自欧美多国的游客走访了北京-上海-西安-桂林-香港这条经典线路。在Elisabeth的记忆里,那时的中国几乎看不到高楼,一线城市的街道上也有不少垃圾。路遇的行人对这群外国游客充满好奇,但没有人上前交流,只是好奇地站在一旁嘀咕打量。

这次来中国,Elisabeth为的是家庭团聚。她现居塞浦路斯,儿子去年8月来到天津南开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中文进修,女儿则在瑞士读书,三人已有半年多未见。让她哭笑不得的是,她前脚刚办好旅行签,中国就开始对瑞士15天免签。临行前,Elisabeth打包好行李,在儿子的提醒下下载安装了支付宝和滴滴打车,她很快一个人搞定了这些手机上的“新科技”,“整个过程很丝滑”。

“丝滑”的体验离不开中国过去一年多对移动支付方式的优化。在过去,使用支付宝这类移动支付需要用国内银行卡进行实名绑定,让很多想来华旅行的外国游客望而却步。为改善这一局面,去年7月杭州亚运会之际,支付宝、微信纷纷完成了对Visa、Mastercard等境外银行卡绑定的支持。今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种支付服务的使用流程。3月18日,支付宝上线“多语言翻译服务”,从原有中英两种语言拓展至16种语言,App内的打车、订酒店、预定门票等场景均可使用翻译服务。这让母语德语的Elisabeth买单时更省事了。

北京旅行的第一天,Elisabeth和一日导游在天坛会和,开启“暴走模式”。这趟行程是Elisabeth的女儿通过Trip预定的——这个拥有广泛海外用户的旅行网站在2017年就被携程收购,是个实打实的中国企业。在天坛,Elisabeth体味到过去与现实的交融,这里与三十多年前并无太大差别,但“一切都变得特别干净且井然有序”,中国人也变得更加“开放、热情”。

几组中国游客看到Elisabeth,主动上前打招呼,问她来自哪里。有人礼貌地提出拍照邀请,Elisabeth爽快答应,“我好像是个明星!”

Elisabeth的导游姓李,从没出过国,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他住河北廊坊,每天通勤近三小时到北京接待游客,舟车劳顿并没有消减他工作的热情。暴走间隙,他不停和Elisabeth的儿子交流中文,“以后想留在中国工作吗”,“有没有打算找个中国女朋友”。

Elisabeth的北京第二站是南锣鼓巷。上次到访时,这里还是纯粹的居民区,现在则有更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在Elisabeth拍摄的视频里,她兴奋地在一处仙雾缭绕、古色古香的许愿池前打卡留念,还给身旁一串心愿卡片拍了特写,其中一张卡片上写着大多数中国人最朴实无华的愿望:“直接暴富,刮彩票中100000万大奖”。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漫步胡同时,Elisabeth常常能闻到一种浓郁的气味——她在一口沸腾的露天大锅前驻足,发现锅里正咕噜咕噜煮着豆腐和猪大肠,这是卖卤煮火烧的摊位。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猪大肠,Elisabeth有些生理不适。

Elisabeth表示,欧洲也有不少菜会使用动物内脏,她本人就是香煎小牛肝的爱好者。区别在于,他们往往不会“什么内脏都吃”,并且做菜时多少会有个“派”,把内脏包起来,绝不会让顾客看到一大锅的猪大肠。“如果包到饺子里,我是能吃下的,但让我看见了不行了。”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离开北京,Elisabeth坐复兴号来到上海。抵达上海后,她直奔位于地铁二号线、上海科技馆站的亚太新阳服饰礼品市场。这是很多外国游客在上海的经典打卡地,Elisabeth听说不少空乘人员来华都会到访。从“最新科技”到“大牌皮包”,从“古董文物”到“名贵手表”,一切应有尽有。

在这里,她先用140元斩获了一副无线耳机,外赠MegaSafe无线充电盒——她曾花280美金(约人民币1960元)在苹果店买过同款耳机,贵了足足13倍——在Elisabeth看来,这两幅耳机外观、音效、质量没有任何差别,“毕竟它们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她还花了不到3000元买下四只仿版“香奈尔”——海外正品每只约合人民币21000元以上——“我还没告诉过别人!”电话里她略带兴奋地告诉凤凰网。

03

北京热舞,

斩获海外129万浏览

体验一种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那种文化里去生活,来自法国的Julien Tincho就是这个人类学信条的践行者。对于希望走遍中国的他而言,15天的免签、30天的旅行签远远不够。今年二月,还在攻读MBA学位的他一个人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交换。过去的三个月里,他一直见缝插针地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旅行。

刚来北京时,Julien喜欢饭后一个人遛弯。一天晚上,他偶遇了一群叔叔阿姨在街头跟着动感音乐跳广场舞。那不过是北京最寻常的一处街头,旁边三三两两停着几辆自行车,行人来来往往。有人跟着音乐的强烈节拍疯狂地舞动身体,还有人在一旁拍手叫好,全然不顾行人投来的惊诧目光。更让Julien震惊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跳舞的——“在欧洲,人们不喝酒就这样跳舞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他们是如此热爱生活!”虽然语言不通,Julien很快被叔叔阿姨的热情打动,加入他们,一起忘情舞动起来。

之后,Julien将这段视频发到海外版抖音TikTok上,一共获得了129万浏览和18万点赞。一个外国网友留言说:“我真希望我到了四十多岁也能这样(Dude, that’s how I want to be in my 40’s) 。”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四月初,Julien来到黄山旅行。一处公园外,有一群大爷围在一起打扑克牌。路过的Julien只是和其中一位等待排队玩牌的大爷对上了眼神,大爷便邀请Julien到自己身边坐下,开启了连珠炮式的提问。Julien从兜里掏出翻译器,让大爷对着它说话——

“你在北京的房租多少钱”,“哎呀,贵了,你租贵了”,“在法国买房子得多少钱啊”,“那法国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

两人一来一回,就这样过了两个小时。分别前,大爷狠狠称赞了一番Julien的翻译器。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黄山之行的最后一天,Julien在新安江沿岸散步,遇到两位钓鱼大哥,停下脚步围观。大哥看到好奇的Julien,拿起一根鱼竿就塞给他,然后一边用中文讲解,一边演示甩杆。尽管双手持竿、没法用翻译器的Julien费劲地解释听不懂中文,兴头上的大哥还是中文讲解完了全程。钓完鱼,两位大哥开车把Julien送到了15公里外的高铁站。临别前他们打开Julien的背包,往里塞了三瓶哇哈哈矿泉水。

Julien终于坐上了回北京的高铁。在Julien眼里,在中国坐火车就像进入了一场新奇的梦境,里面的光景让来自欧洲的他如此陌生。小小的车厢里,他见过穿着校服的孩子趴在小桌板上写作业,见到站在走廊里也能睡着的上班族,还有手机音量外放着刷抖音、或者大声打电话的游客,发出半个车厢都能听到的盛大噪音。

这位外国博主刚坐定,打开前置摄像头,旁边的大叔突然就比着“Yeah”闯入镜头,随后,大叔给自己的孩子打去了视频电话,全方位展示这个高铁上的法国人,说道:我今天坐火车挨着一个外国人,你快和他练练口语。

五一期间,Julien也加入了旅行大军来到成都。回程,他只买到了20小时的硬卧车票。一上火车,周边的叔叔阿姨们看到这个一头卷发的外国小伙子,便立刻进入“投喂模式”。

短短十分钟里,两位阿姨路过,分别给Julien留下了两听500毫升的“勇闯天涯”和一颗新鲜的红苹果。一位叔叔和Julien分享了自己的烧鸡,又从塑料袋里拿出一瓶透明液体,倒了小半杯。Julien只是闻了闻这刺鼻的味道就露出了“痛苦面具”,问这到底是什么?

叔叔想了想,拉长尾音回了一句:aco-tel(注:“酒精”英文为alcohol)。

04

乐山钵钵鸡有了英文菜单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和免签政策的推广,越来越多像Elisabeth和Julien一样的外国游客正在把中国作为旅行的下一站。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18日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过3倍,其中有三成以上是旅游观光客。

其5月6日公开的通报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外国人出入境7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8.7%。

5月15日,国家移民局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起乘坐邮轮来华的外国旅游团可免签入境。

Pablo认为,包括成都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准备,更好地接待外国游客。他察觉到在四川外事办的指导下,在宽窄巷子、人民公园等热门景点,很多商家都备好了纸币,开通了刷卡机中Visa和Mastercard的选项,还有商家会在柜台处摆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

过去,外国游客购买景区门票是一大痛点,因为没有身份证,只能到景区后排队线下购票。今年春节前后,乐山大佛特地开通了针对护照的线上购票选项,省去了外国游客排队的时间。

四月初,Pablo带一组西班牙游客到乐山看大佛,顺道吃钵钵鸡,惊喜地发现餐厅已经推出了英文菜单。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而Pablo本人也在不断迭代服务——发现外国游客喝不惯热水冲泡的盖碗茶,他果断把行程里的“去人民公园品茶”改成了“叫霸王茶姬外卖”。那些冰冰凉凉的茉莉花奶茶很受外国客人欢迎,还有人向Pablo索要外卖包装,拿回去做纪念品。

不过,惊喜时分之外,也不免外国游客和中国的文化碰撞。Julien最大的抗议来自嗅觉:在餐厅里,经常有人边吃饭边吸烟;上公共厕所很像开盲盒,因为上一个人可能在厕所里吸过烟,味道还未散去;就连火车上,尽管“请勿吸烟”的标识一直滚动播放,烟味仍不绝如缕。在他的印象里,欧洲几乎各国都禁止室内吸烟,这是刻进国民DNA里的共识,而在中国却防不胜防。

他还遭遇了几乎每个中国年轻人都经历过的豪赌——去理发店剪头。在北京某大学校内的理发店里,当托尼为他拿下遮布,用试探性的语气问他“OK?”Julien沉默了。他把照片发到了TikTok,有网友评论,“你的头发看起来好像被火烧过了”,“找他退钱吧”。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尽管小有插曲,Julien对凤凰网表示,在他去过的所有国家里,中国人是最友善的。Elisabeth则对自己的中国之行表现了世界公民主义的态度:“人类是共通的,我们是一样的。无论来自哪里,我们追求的都是安全和喜乐。”

4月末,Elisabeth的特种兵之旅告一段落。回国候机时,她在浦东机场的贵宾休息室点了一杯香槟。就在她拿起酒杯,准备小酌怡情之时,突然注意到桌子上有一块牌子写着,“请适量饮酒”。

“家门口小店外国人扎堆出没”,入境游火到这种地步了?

这样的告示让Elisabeth忍不住笑出来,“难不成以前真有人在机场喝醉过?”尽管去过100多个国家,可这样如同好友劝诫般的温柔提醒,是她第一次见到。

她摇晃着酒杯,脑海里开始计划下一次中国旅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凤凰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2024 Vista看天下

V

租 房 隐 藏 大 坑,动 不 动 损 失 好 几 千

童 年 智 商 税,成 女 明 星 “变 美 神 器”

让 她上《歌 手》吧,喜剧 效 果 立 增 100%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2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一”哪里最火?微信数据来了
...出行、公共交通、餐饮“领涨”假日消费出入境旅游火热外国人来华旅游增长近2倍武汉成为香港游客旅游热门城市这个假期,“双向奔赴”也成了出游新特点。一方面,内地居民“出境游”持续火
2025-05-07 00:57:00
中国出入境游加速回暖助推世界旅游业全面复苏
...作用明显。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
2024-06-14 17:26:00
...过境免签政策以来,截至2025年3月17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80.5万人次,同比增长34.9%。随着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外国朋友不仅能尽情探索中
2025-03-29 22:45:00
...公安西青分局在西青区市民中心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内增设外国人签证证件受理窗口,并于2024年1月2日正式对外办公。当梨花得知了这一消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西青区
2024-05-08 15:16:00
...徐沁馨新年首次带团时发现:北京慕田峪长城上“长满”外国人。2024年以来,从韩国人挤满上海武康路到来中国大陆过春节的外国游客数创新高,“China Travel”(中国游)持
2025-02-14 12:21:00
全网围观英国一家五口巡游中国?这就是人生处处有监控的顶流待遇
...调侃说,这个政策简直比任何外宣都有用。上海citywalk,外国人有自己的路线所谓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就是说如果你从某个国家入境中国某个城市,并且买好了下一个国家的机票,
2024-06-04 10:59:00
...们晒出了自己家乡的年味和独特的民俗。当然,也有不少外国人选择来中国体验一把正宗中国年,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正在持续升温,根据携程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春节期间
2025-01-25 10:13:00
大连周水子边检站:外国人自大连机场入境可网上填报入境卡
...检查站获悉,27日起,自大连机场口岸入境或临时入境的外国人可通过网络自助填报外国人入境卡、临时入境外国人入境卡,大连机场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实施该举措的对外开放口岸。边检民警协助
2024-05-27 19:01:00
...民日报客户端潘俊强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关于增设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厅、优化“两证联办”工作模式的通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切实优化我市涉外营商环境,进一步便
2022-12-23 15:3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编者按】砥砺奋进八十载,战地黄花分外香!当年,毛泽东笔下的“战地黄花分外香”,是革命乐观主义与必胜信念的生动写照。这信念如永不熄灭的火种
2025-09-04 22:15:00
原本楼道里的插卡式水表被换成物联网水表后,业主发现水费变多了,这是咋回事?业主:楼道里的水表悄悄换了为要说法拒充值停水已20多天9月4日
2025-09-04 22:46:00
深空探测十大产业来了!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举办
大皖新闻讯 9月4日,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大会以“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为主题,在全国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框架
2025-09-04 22:06:00
吉林省第200例!吉大一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5年9月3日,吉大一院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4级皮肤专业硕士研究生李雪在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2025-09-04 22:04:00
半年报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 古井贡酒的坚守与创新
2025年,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新周期。密集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不少上市酒企的营收与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行业饱受冲击
2025-09-04 22:16: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河附近一中年女子驾车失联的寻人启事在网上引发关注。9月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当地镇政府和派出所获悉
2025-09-04 18:02:00
正泰安能:荣登独角兽榜清洁能源赛道第一 引领综合能源服务新纪元
7月18日,2025中国独角兽企业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发布的《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372家
2025-09-04 18:20:00
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献礼教师节:免门票+免费体验,五市教师速来!
大众网记者 王焕杰 枣庄报道近日,记者从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了解到,自2025年9月5日至9月30日,枣庄、菏泽、济宁
2025-09-04 18:21:00
徐州市宏昌工程机械职业培训学校拟被终身禁止参与空军采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牟静萍近日,军队采购网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徐州市宏昌工程机械职业培训学校因在军队采购活动中涉嫌存在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
2025-09-04 18:32:00
客户至上 重塑标准!淄博移动召开“十项服务承诺”座谈会
9月2日,山东移动淄博分公司举办“十项服务承诺”客户交流座谈会。座谈会围绕“臻于品质、坚守初心”的品牌理念,通过面对面交流
2025-09-04 18:34:00
聊城出台新政: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今年8月份,聊城市民政局、聊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的政策
2025-09-04 18:35:00
莘县小伙亮相九三阅兵,父母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谢晓丽 通讯员 李金印9月3日,莘县小伙商瑞豪、潘喜龙的父母心情格外特殊——两位青年正作为受阅官兵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2025-09-04 18:35:00
当开学典礼遇上爱国教育,河南中学校长寄语中藏着哪些期许?
大河网讯 (记者 刘高雅)金秋九月,河南校园里元气重启。记者注意到,在河南中学开学典礼上,校长们纷纷化身“青春引路人”
2025-09-04 18:46:00
德州市热力发展有限公司关于收缴2025—2026年度取暖费的通知尊敬的广大供热用户:2025—2026年度供暖期已临近
2025-09-04 19:06:00
大皖新闻讯 “再晚一分钟,老人一辈子的养老钱可能就没了!”9月4日,银行员工徐洁回忆起前几日那场与诈骗分子的“赛跑”
2025-09-04 1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