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以“小”创“大”,大全何以“以变应变”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27 03: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起于乡镇企业 长成领军企业 跃升链主企业

以“小”创“大”,大全何以“以变应变”

□ 本报记者 付奇 许愿

“如果企业不去变,结果就是关门;如果企业随便变,结果就是衰败。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主业,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创新。”

——大全集团总裁 徐翔

电是地铁的“血液”,配电柜则是地铁的“心脏”,为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动力支撑和能源供给。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密集的地铁网络中,这颗“心脏”有极大一部分是由一家位于扬中市新坝镇的民营企业——大全集团供给的。截至今年一季度,大全集团“默勒MODAN6000”智能配电柜国内外累计供货的轨交线路已多达132条。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企业,到发展成拥有超2000个专利的电气行业“翘楚”,再到成为聚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生态的链主企业,几十年来大全稳扎稳打、由小变大,这家制造业民营企业何以能一路不断成长“蝶变”?

传统企业的“双重转型”

在新坝镇大全路66号的大全集团总部基地,云集了多家子公司,这些“小而美”的公司几乎家家都有“独门绝技”。

“倒车,请注意!”在江苏大全凯帆开关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AGV小车来回穿梭,智能化生产线上,一只只机械手臂不断挥动。在一条约60米长的框架断路器生产线旁,操作工人王箫宇告诉记者:“这条产线24小时运转,由AGV对接区、装配区、自动测试区和包装区四大区域组成,我和另一名同事配合,每天能生产100台框架断路器。”

制造业自主可控的关键,在核心零部件。“凯帆开关的零部件九成以上是由我们自制的,而且是标准化、可拆解的,公司实现了智能化研发、管理、制造,像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达到90%。”凯帆开关市场部吴嘉介绍。

在大全集团旗下各公司,这样的数字化场景比比皆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不一定能生存下去,但不‘数转’的企业肯定活不下去。”大全集团总裁徐翔告诉记者,大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率先走上数字化之路。2016年,大全与思爱普、德勤合作,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集团及下属公司全面推动“数字化大全项目”。目前,大全集团已创成国家级智能工厂,“数字大全”已成为集团的鲜明标识。

从传统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的另一条道路。

记者在大全集团全资子公司——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看到,各条智能产线有序生产。“装配车间有300名工人,目前订单已满负荷排到了7月。”公司行政经理徐然指着一排已经下线、排列整齐的配电柜框架介绍,这些蓝色的都专供核电厂。“与元器件不一样,配电柜产品最大特点就是‘定制化’,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从前端研发设计到中端生产制造再到终端安装维护,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变,是不变的发展之道。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大全集团“求变”的结果。30年前,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乡镇企业”模式起家、寻求转型的大全“敢为人先”,抓住时代机遇,与德国默勒创建起这家合资企业。“站上世界舞台,企业才可能看得更远。想要提升技术,我们就要和最先进的伙伴携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企业当时的考量。”徐翔说。

向“外”借力,大全集团此后相继与德国西门子、美国伊顿、瑞士赛雪龙等世界知名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引进世界领先的设备、核心技术以及质量理念、管理办法,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2023年,大全集团各项经营指标再创新高,实现订单额464亿元、利润87亿元,稳居“中国电气工业100强”榜首。

领军企业的“两大挑战”

成长为电气行业领军企业的大全,也面临“守城”的难题。“作为民营企业,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决策和管理。”徐翔直言不讳。

民营企业,保持决策正确是最难的。在大全集团成立之初,董事长徐广福便明确了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只做“电”。

“在大全集团的发展之路上,企业审慎决策,可以‘跨界’但绝不‘越界’。”徐翔回忆说,在企业有一定规模后,也曾遇到过各种“诱惑”,“以前房地产特别火我们也想过投资,但试水没多久就发现根本不了解其中的门道,立刻‘悬崖勒马’了。”

审慎不代表保守。“大全集团现有电气、新能源、电力电子、元器件四大板块。这四个板块全部围绕一个‘电’字协同发展。”徐翔说,大全的发展思路是在电气行业做“大而全”,在细分领域做“小而专”,练好内功是大全集团守住阵地、市场突围的最大底气,“我们该投资的时候,像技术投入、设备更新等,毫不手软,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到最好。”

眼下,大全集团已先后成立南京、武汉、西安三大研究院,并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形成完备的科研创新体系,研发人员1000多人,集团每年的科技投入均超过当年销售额的5%。

“绝不手软”的还有员工待遇。“企业健康发展,既要有决策定力,也要有管理魄力。”徐翔以人力资源管理举例,大全集团总部扎根扬中,却在全国形成1.7万人的企业规模,持续吸引人才的关键,就是待遇。

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全集团员工的薪酬每年都有稳定增长。企业给员工薪酬定下一道“硬指标”——员工每年薪酬的增长不得低于当年通胀率。“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做到与员工共同成长,共享发展成果。”徐翔表示。

链主企业的“三件小事”

链主企业,往往是产业链终端的“庞然大物”,带动能力最强。作为链主企业的大全,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在一条产业链上,一家强是强不起来的,必须要聚合全链条力量,协同共进。”

“我们希望能够与上下游企业一同聚链、强链、补链,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徐翔说,为此,企业做了“三件小事”——

一件是“开门办企”。“我们是全力支持上游企业发展的,也会积极使用他们的首台套设备、产品。”徐翔笑着给记者讲了一个细节,“大全是开放的,每次有企业家来参观,我们都欢迎拍照,不怕被模仿,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我们产业链的一分子。”

另一件是“数据互通”。如何更好畅通供应链?大全集团搭建了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记者在该系统上看到,供应商可以在线确认订单要求及交期,及时反馈生产进度、质量情况及物流信息,质量问题、送样、现场审核等各节点全过程线上协同管理,整改过程线上即时反馈,仅去年在线确认订单数就达38万份,极大减少了采供双方线下确认的工作量。

还有一件是“组团出海”。顺势而为,大全集团很早就紧跟“一带一路”倡议,迈开向共建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步伐,已获得近5亿元的订单,去年还在越南设立分公司,与印尼APP集团签订框架合同……“作为链主企业,我们有责任带动上下游企业一起‘出海’,让世界看到‘江苏制造’的整体实力。”徐翔说。

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三件事”?徐翔认为,做企业要有格局、自信和胸怀,这与乡镇企业当年所展现出的“四千四万”精神一脉相承。“‘四千四万’精神并不会过时,它不仅在过去,而且在未来。”徐翔认为,这份精神正是企业未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化时,能够持续“以变应变”的行动指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智造”出的高品质配电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低压配电柜 (成套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定制化,必须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前端研发与设计。围绕如何提高效率,我们建设了智能化抽屉单元生产线
2024-05-10 12:59:00
“数字大全”跑出转型加速度
...记者 蒋丽 童本宽春风浩荡,万象更新。3月17日,记者在大全集团扬中基地园区内看到,大全旗下各个制造公司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车间内,生产设备全负荷运转,工人们分工明确
2024-03-18 08:50:00
博世中国:中国团队开发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将逐步反哺国际市场
...常有信心。”6月18日,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群访时表示,中国整体的政策对外资企业的鼓励很大,不仅包括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
2024-06-19 18:45:00
博世徐大全:在新领域,我们做好了烧钱研发的准备|36氪专访
...要求平均达到了15%,竞争非常激烈。”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说。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供应链安全和成本等核心命题,也催生了汹涌的国产替代潮,冲击着博世的产业链地位。而当中国本土的优势
2024-02-01 18:20:00
...紧急谋划过冬。然而,也有企业逆势扩张。12月14日晚,大全能源公告称,公司与新疆石河子市人民政府、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大全能
2023-12-16 11:09:00
前瞻布局N型硅料赛道,大全能源获下游客户广泛认可
...度要求更高。作为高纯N型硅料的主要生产商之一,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303.SH)提早布局,其N型硅料实现快速放量,销售占比实现了倍数级增长。据悉,今年上半年,大
2023-12-26 11:55:00
市值缩水1400亿!光伏“优等生”大全能源,股价重挫
...伏巨头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着手准备减产控产,其中就有大全能源的身影。12月24日,大全能源在官微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逐步启动对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
2025-01-07 08:02:00
业载最大全货机执飞 江西国际货运航线再添新成员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波音747-8F型货机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平稳降落。江西机场集团供图人民网南昌5月15日电 (记者毛思远)5月15日凌晨2点,一架从比利时布鲁塞尔起飞搭载
2023-05-15 15:55:00
...本正瞄准多晶硅,竞相涌入。在一个来月的时间里,仅仅大全能源一家企业就签订了3000亿元的大单;而多晶硅行业里的三家龙头企业,签单金额高达8000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两三家龙头
2022-12-27 15:01: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