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01:0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古人常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人的一辈子,最大的期望就是生儿育女,为自己的家庭延续香火。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没有孩子,不仅是当事人的一生遗憾,还会受到他人的嘲笑。

无后为大:古代十分看重生子

由于古代人特别看重生孩子,男性在结婚之前,

家人不仅要考量女子的家室、个人品德,更是要关注女子的健康情况,毕竟一个身体好的女性,往往能够更容易地生下孩子,为家中留下香火。

此外,古时候也有很多妻子因为没生下一儿半女,而受到丈夫和婆家的冷落。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孩子是她们生命中唯一的使命。然而,在古代生育也是一件危险的事。由于古代分娩技术不发达,许多妇女因难产而死亡。同时,尽管有些妇女在分娩过程中没有死亡,但她们无法逃脱厄运。清朝有这样一个女人。她在分娩时昏倒了,后来被误认为是死了,被匆忙埋葬了。

古代医疗技术不完善,女子分娩十分痛苦

在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医疗技术,医生也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因此,古代各种医学标准都没有发展起来。许多人甚至死于头痛和脑热。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因病死亡的概率远高于战争。可见“病”是古代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女性由于其特殊的体格,更容易患上疾病。即使妇女顺利分娩,死亡率也很高。当然,在许多女性的死亡中,难产和死亡的比例非常高。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古人有代代相传的想法,希望妇女能多生孩子。因此,许多人结婚后不得不生很多孩子。然而,古代医疗技术非常落后,许多妇女在分娩时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痛苦。正因为如此,才有一种说法:女人生孩子就像去鬼门关。毕竟,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有些女性甚至会因为无法忍受生孩子的剧痛,或是子宫出血而导致两具尸体死亡而晕倒。

据悉,古代没有专业的产科医生,妇女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求助于助产士。但毕竟这些助产士不是医生,也没有专业的医疗技能,所以经常伤害孕妇和儿童。如果助产士的技术不好,会直接导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因此,对于古代有能力的家庭来说,他们会花很多钱请一些接生技术好的助产士。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医疗手段,来帮助女性顺利的生产

。然而在古代,只有顺产一种方式。顺产非常的痛苦,女人在生孩子的过程中,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在物资并不发达的年代,很多女人的体质赢弱,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可能会挺不住或是昏死过去,这就会带来悲剧。

清代的这位女子因为难产时昏厥,随后就被家人误会,认为她已死去,并将其入棺下葬,结果200年后,人们却在她的墓中发现了凄惨的景象。

满清女子难产昏厥,误认已死入棺下葬

这座棺墓发掘于黑龙江地区,它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当时,考古学家发现这座棺墓旁边有很多盗洞,很明显曾经有人来到这里进行过盗墓。随后,专家就展开了行动,结果还是发现里面的陪葬品被抢劫一空,只剩下一座棺材。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经过专家检验,棺木里的是一具女尸,而墓中女人的样子十分凄惨,身体紧紧的缩在一起,很明显不是正常的死亡,专家看后都觉得不寒而栗。

随后,大家就开始取证研究,这名女人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结果却发现这位女人是因为

窒息而死,这也表示女人在被下葬之前还是活着的,

那么,女人为什么会被人放入棺材中?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最后,专家们还发现,这名妇女是一名产妇,而且有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当时,家人和医生都认为这名妇女已经死亡,于是急忙把她赶到陆地上以求安全。被埋后,女人突然在棺材里醒来。她可能大声呼救,但没有人回应。最后,这个女人只能紧紧抱着自己的身体,在绝望的痛苦中死去。直到200年后,专家才发现了这名妇女死亡的真正原因。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由此可见,在女人生产过程中,是多么的危险,很多身子骨薄的女子,更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悲剧。不仅如此,女子家属的做法也让人痛心。正因为古代的医疗技术不发达,因此人们担心会有这种假死的状态,所以一般会将尸体放在停尸房中观察几天,然而这个女人在生产过程中昏死过去,就被人草草的放到棺材中,不免让人觉得心寒。

岁月变迁,医疗水平已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变革,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很多女性担心分娩的痛苦,所以她们会采用剖腹产。剖腹产可以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同时,先进的技术还将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情况,几乎没有女性出现难产或停产的情况。此外,当有其他死因时,医院工作人员会观察数日后再宣布死者死亡。

古代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死了,考古学家开棺后惊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妲己不是红颜祸水,考古学家替她正名
一个国家的兴衰和这个国家的君王有很大的关系,要是遇上了明君,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床批阅奏折,那么就算是国家再难以治理,最后也不会差到哪里,但是要是一个国家遇上了纣王这样的君主,那么
2024-04-13 20:18:00
秦始皇陵的陪葬男女,长什么样
...下令,将她们全部作殉葬处理。(陪葬墓出土的女性头骨)考古学家认定,秦始皇陵园100多座陪葬墓中出土的许多尸骸,就是当年被胡亥下令陪葬的那些秦始皇的嫔妃们。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
2023-08-12 16:02:00
揭考古史上九大震惊发现
...。尽管我们目前不能够知道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但是考古学家的某些发现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某些讯息。1、镶满宝石的史前牙齿在先进的牙科技术中,美国土著人牙齿上镶嵌宝石的技术可追溯
2023-07-04 21:17:00
聊聊曹操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个村民找到了,他在自家农田发现了一个大坑,在经过考古学家的勘查后确认了此处为曹操墓。而且他们在墓中专家找到了一具少女骸骨,揭示了曹操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河南安阳,曹操墓地考古
2023-11-03 19:12:00
四部作品解读考古学家柴尔德的神秘一生
...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安家瑗三位考古学者,从20 世纪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学术与生平出发,畅谈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方法与思想的启发,并分享关于中国考古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考。
2024-05-17 16:44:00
专访《考古者说》导演张兵:将镜头对准低调的“考古人”
...,纪录片《考古者说》热播,将镜头对准6位不同领域的考古学家,讲述了他们精彩的考古故事。为什么选择考古学家作为“主角”?纪录片有啥幕后故事?记者对《考古者说》导演张兵进行了采访
2025-02-25 17:16:00
殉葬制度:古代帝王去世后的陪葬习俗
...朝时期又再次流行起来,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前些年一些考古学家,在一座小型的墓葬当中发现了非常吓人的一幕。当这些考古学家把这些墓穴挖开之后,里面有很多的白骨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些
2023-11-16 05:07:00
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装有5000年前葡萄酒的水罐
...卫星通讯社开罗10月2日电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发布消息称,考古学家在埃及中部索哈杰省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数百个装有5000年前的葡萄酒的水罐。消息说:“一个在索哈杰省阿拜多斯的乌
2023-10-03 10:26:00
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去世,享年94岁
...规可依,共和国考古事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之路,考古学家黄景略是开创者、见证者之一。7月9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黄景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
2024-07-09 23: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