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11月24日,纪录片《文脉春秋·阆中》在CCTV-1播出。以“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为主题,该片以人物为线、名城为体、文脉为魂,带观众走进阆中这座古城,感受其在历史进程中焕发的新活力、新魅力。
作为古蜀道上钟灵毓秀的“巴蜀要冲”,自秦置阆中县起,阆中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积累了丰富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
是什么样的环境使它成为中国古代营城“山、水、城”格局的典范?为何这里成了三国名将张飞最终的人生归处?西汉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参与制定的历法和今天的“春节”有着什么关联?门神画像为何成为这个以“门”为名的古城建筑重要构件之一?
《文脉春秋·阆中》走进阆中古城的城池、山水、名木古树、文物古迹等,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拍摄和采访,带领观众一起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同时,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方面的专家对阆中历史文化保护和古城规划进行点评和解读,全方位展现阆中市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鲜活日常生活中展现文脉的古今相接,成为这部纪录片的亮点。华光楼是阆中古城最高大的建筑,在片中可以看见,年逾八旬的古城居民王桂英每天都会在华光楼前义务为游客指路。同为阆中人的青年画家马铭池、摄影家涂兴明也常常登上华光楼,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古城的变迁。
三国时期的名将张飞曾驻守阆中7年,如今依然在阆中上演的皮影戏《张飞审瓜》,颠覆了人们对“猛张飞”的固有印象,而地方史志更是记录了这位名将不为人知的一面。
《文脉春秋·阆中》也从“门”入手,为观众打开一扇窥见阆中绵延文脉的大门。纪录片主创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个以“门”为意象之一的城市,无论是阆中的大街还是小巷,在一扇扇或新或旧的门上,都有着一个特殊的标志——门神。按照中国的传统,贴在门上的门神画每年一换,而阆中人的门神,是画匠用颜料直接在门上彩绘而出。随着岁月变迁,门神与房屋同生共长。勾勒、连点、沥粉,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历代阆中画匠的匠心匠艺。门神画传承人张桅十几年前就熟练掌握这门手艺,如今他也开始向年轻人传授这门独特的技艺。
《文脉春秋·阆中》收录着不少诸如张桅这样的故事,让观众透过影像,看见这座城市如何赓续着绵延的血脉,守护着一方天地,践行着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