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天(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从“国际防治沙尘暴日”研讨会上了解到,近20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国际防治沙尘暴日”是联合国大会2023年6月8日通过决议确定设立的,旨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沙尘暴灾害和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应对沙尘暴灾害和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沙尘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针对产生沙尘的三个因素—沙尘源、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人类目前能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沙尘源治理。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土地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度和极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风沙危害得到抑制。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陈烨炜)【编辑:李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2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