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查办了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例案件,对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6月22日 央广网)
据了解,所谓的“职业弹幕人”,指的是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者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话术评论,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来达到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制造虚假流量目的的黑灰产从业者。但在以往,“职业弹幕人”往往处于监管盲区,没能得到应有重视,“弹走”于法律监管边缘。
此次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例案件,就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示范意义与借鉴意义。此次查处的案件是直播电商领域“职业弹幕人”虚假宣传的全国首案,精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与《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九条,首次将“直播刷评”行为纳入“编造用户评价”的执法框架,为同类案件提供法律适用范本。
此次被查处的是“职业弹幕人”的雇佣者。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网络直播间销售一款果冻食品时,滚动评论区域内充斥着“7天暴瘦10斤”等大量相似的夸张表述,并不断刷屏称该产品具有减肥功效。涉事公司被处10万元罚单,就给直播间带货主播、公司敲响了警钟。还要看到,要打击“职业弹幕人”的生意,不仅要打击雇佣者,还要惩治“职业弹幕人”及其背后的运作团伙,要斩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要对灰色利益链进行全链条打击。
不能任由“职业弹幕人”在直播间“霸屏”。“职业弹幕人”呈现规模化、产业化、隐蔽化等特点,已然形成庞大的黑灰产业,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平台也要加强技术防范能力,比如升级实时反作弊系统等等,让虚假弹幕难以得逞,让“职业弹幕人”不能“想弹就弹”,让直播间弹幕弹出的都是真实、客观的信息。
但是,“职业弹幕人”不过是直播电商乱象的“冰山一角”。所以,关键还要加强对直播带货的监管力度,通过定规立矩,见招拆招,加大对直播电商乱象的打击力度,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当然,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还要畅通消费者的维权渠道等等。需要从监管部门、平台、主播到消费者等,都能守土有责,形成合力,要从根本上遏制直播带货乱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职业弹幕人”这样的“网络水军”、黑灰产业也才会失去滋生空间。(戴先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4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