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当数字浪潮席卷生活每个角落,网络空间的文明建设已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刻度。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这意味着网络空间已经与现实社会深度交融,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意见、参与社会事务、享受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网络空间的治理状况、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稳定、公民权益保护和文化繁荣。
6月23日至29日,第五届潍坊网络文明周以“网络同心・文明同行”为主题,通过八大特色活动构建起“法治筑基、文化浸润、全民参与”的网络文明生态矩阵。这场融合地域特色与时代命题的文明实践,不仅是对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落地践行,更以创新形式让文明基因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
潍坊网络文明周的突破性,在于打破了“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构建起“官方 + 民间 + 新群体”的立体参与网络。值得关注的是“手绘文明·e 起护清朗”与“网络文明微短剧创作”等活动,它们将创作权交给网民。手绘海报中的漫画笔触,让普通个体的创意表达成为文明传播的“毛细血管”;微短剧不以狗血剧情博眼球,而是通过“抵制网络暴力”“拒绝虚假信息”等现实议题引发共鸣。
从地域视角看,这场活动更像是潍坊城市形象的一次“数字焕新”。通过网络文明周,潍坊既展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底色,也借由研学游传播、新就业群体故事等内容,让外界看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包容与创新并存的城市灵魂。当网络空间的文明叙事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线上的 “精神家园” 便与线下的 “更好潍坊”形成良性互哺。
从长远来看,此次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全市网民践行网络文明规范,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共建共享网络精神家园,为更好潍坊建设凝聚强大网上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与实际探访。
潍坊以一周的集中活动为契机,搭建起长效化的文明建设机制,其价值不仅在于活动本身的声量,更在于探索出一条“法治为基、文化为魂、全民为体”的网络文明建设路径。当每个网民都能成为文明的“传播者”与“受益者”,网络空间终将从信息汇聚地升华为精神共同体,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能。
网络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如何将活动周积累的经验模式常态化、机制化,如何精准评估“正能量增量”的社会效益,如何持续激发最广泛网民的参与热情,仍是潍坊下一步需要重点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