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27日,凌晨4点,威宁自治县黑石镇三河村,61岁的邓小粉背着竹筐、手持电筒,钻进村后的山林。松涛阵阵,露水沾衣,她的手电筒在密林中划出一道微弱的光弧。
“这里有一丛青头菌!”她轻声惊呼,弯腰采下菌子,小心翼翼地放进筐里。
“青头菌的价格卖到60元一斤,这一丛差不多有两斤。”邓小粉笑着说,“今年雨水足,菌子长得旺,每次上山捡完菌子,都能挣个百来块钱哩!”
在威宁,像邓小粉这样的“菇勇者”不在少数。每逢夏季雨后,全县27万亩野生菌林地便成了天然“菌菇工厂”。
凌晨打灯进山、中午集市售卖——成了许多当地村民的日常节奏。野生菌不仅带动村民增收,更催生出了“采摘—收购—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村民邓小粉(右)在路边售卖野生菌。
上午10点,哲觉镇公平村的路口渐渐热闹起来。来自云南宣威的收购商尤兴彪的面包车旁,村民们拎着篮筐排起长队,篮筐里堆满了青头菌、鸡油菌、见手青这些从山林中采撷的“山珍”。
“麻鸡菌15元一公斤、牛肝菌40元一公斤!”尤兴彪一边称重,一边将现金递到邓小粉手中,“老人家,140块,您数好。”她攥着钱,眼角堆起笑纹:“现在年纪大了,有空就去家门口捡点菌子,赚点零花钱。”
“威宁的野生菌口感好、品质优。这段时间,我天天都往威宁跑,每天要收满满一车,运回云南,抢手得很,根本不愁销路。”尤兴彪一边说一边将刚收购的菌子往车上搬。
收购商尤兴彪正在给野生菌称重。
收购商收购的麻鸡菌。
威宁野生菌产业的蓬勃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生态守护。地处乌蒙山区的威宁,低纬度、高海拔、雨量充沛,为野生菌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境内育有青头菌、奶浆菌、鸡油菌、牛肝菌、鸡枞菌、荞面菌等数十种野生菌。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野生菌资源与种群保护,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拓宽群众致富渠道,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威宁黑石镇集市上售卖的野生菌。
“我们一方面保护好山林,让野生菌能自然生长;另一方面引导群众科学采菌、规范交易,确保‘年年有菌采、年年有收入’。”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场长刘秉江介绍,目前,全县野生菌采集面积达27万余亩,年产量6000余吨,产值达2.4亿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涛
编辑 金秋时
二审 王剑
三审 谢巍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