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1
2
3
林恒立
作为大家庭成长的孩子,家族团聚博饼意义非凡。看着每年的博饼阵容越来越小,“离开”或行动不便的长辈越来越多,用笔墨留住曾经的美好回忆,或许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吧。
妈妈是家里的老幺,与上面“踩着肩膀下来的”三个哥哥差了不少岁数,他们对她都爱护有加。我出生后,三个舅舅对我自然也是爱屋及乌了。
大舅衣着朴素,却是个“赶潮流”的人。20世纪80年代,厦门陆续开了一些特色餐饮店,如上海西餐厅、燕云酒楼等。一有新式酒家开业,大舅便都“拍马赶到”。对于一位收入微薄的教师来说,美食真的对他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吗?毋庸置疑,当然是为了带我尝鲜了。还记得燕云酒楼开业那回,大舅早早地就来家里接我,说要带我去吃我从没吃过的小笼汤包。确实“从没吃过”,才刚咬一口,汤汁就“刺溜”一下溅到对面的大舅身上了。我还记得,他当时穿的可是白衬衫呀。大舅非但没生气,还开心地告诉我:“‘尝鲜’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很多东西试了以后,你才知道要怎么煮、怎么尝才更科学、美味。”这张粉红色纸片(图1)用英文打印着“亲爱的Henry(我的英文名)生日快乐”,底下是时年九岁的我稚嫩的铅笔字:“1985年……大舅送蛋糕”。在那个月薪还在两位数、“电脑打印”仍未问世的年代,大舅送蛋糕时精心附赠的这张祝福字条可谓弥足珍贵!
二舅话虽不多,却敏于“察言观色”。记得那是我刚上初二的1990年。在一个蝉喘雷干的周日,午休时有人敲门。门开处,只见额上沁满汗珠的二舅,手里提着烧鸡,香味扑鼻。他气喘吁吁地说:“阿立明天比赛,这个趁热给他补补脑。”前一天家人聚会时,妈妈提起我要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这个信息就被“默默的”二舅记在了心头。这么热的天,从厦门市区买烧鸡坐船到鼓浪屿,再沿八卦楼旁的陡坡爬上笔架山的二中宿舍,真的要“爬山涉水”。
三用机,集收音、录音、播音为一体,在那个物资尚不十分丰富的1991年,是件稀罕物,价钱对一位老师来说自然不一般。那是中考后二舅送我的礼物(图2)。他对我说:“阿立,这个送你正合适。”没有“加油”“努力学习”之类的激昂勉励,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至今犹记。原来,我对英语的爱好早被二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舅是位厂长,相较于大舅、二舅,他在退休前和我的交集比较少。他工作的工厂在杏林,周末也很少回鼓浪屿居住。作为一厂之长,他总有忙不完的事。工作之余,他又热心帮助亲朋好友,似乎能量永远满格。1996年,我上大二,有一次拜访三舅,聊起即将步入职场,既憧憬又有几分迷茫的我问三舅:“您整天不知疲倦,总是乐呵呵的,难道从没遇到过烦心事吗?”三舅一听乐了:“哪能呢?不过,保持好的心态最重要。”说完,三舅指了指CD机,微笑着说:“音乐和体育能使人释放多巴胺,愉悦的心态由此而生。”临别时,三舅特地送我三盘世界名曲CD(图3)。说到体育,顺便提一句,三舅六十多岁时在篮球场三步上篮时的动作依然帅气十足。
看到我把三位舅舅写入同一篇文章,有些话似乎还意犹未尽,朋友们或许会以为我在偷懒。其实,我从来都把三位舅舅给予我的疼爱视为一个整体。虽然他们都已“离开”多年,我的个性里却早已潜移默化了他们各自的品格特点。几次搬家,我总把这三件看似不搭界的老物件放在一起,从不分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2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