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十一假期,40多岁的刘宽兴冲冲赶回位于河南周口市沈丘县的老家,刚到门口就仰头打量自家的屋顶:300平米的四方区域,宽敞平整,平日里就在那儿晒晒太阳,想不到有一天它也能像农田一样生出钱来。刘宽边乐边在心里拨起算盘。
几天前,有光伏项目的代理商找到他妻子,劝说出租自家屋顶,不用掏一分钱,然后“躺着赚钱”。妻子很心动,给在外地工作的刘宽打电话。电话里,刘宽阻止了妻子的计划,他在网上看过很多安装光伏的新闻,担心里面有坑,让她等自己回去看看合同再做打算。
这次回家,代理商登门介绍一番,刘宽也觉得不错。物料都运来了,刘宽提意看看合同。合同有好几页,他一页页翻到最后,眼睛像扫描仪一样转动,忽然把合同往桌上一拍:“这怎么成了我租你们的设备了?”他提高嗓门质问道,“这不是忽悠人吗!说得再好,我也不装了!”
随着“碳中和”的东风吹向农村大地,大量农民像刘宽一样,非常看好光伏这一绿色能源战略,希望利用闲置屋顶获得稳定收益。然而,并非每个农民都像他这样细读合同,他们不懂光伏,完全听信某些谋利心切的不法代理商的说辞,便轻易签了字,这很大程度上给追逐利润的资本以想象的空间。
为了让公司的光伏板走进千家万户,品牌方各显神通,和跃跃欲试的金融租赁机构合作,推出新的融资租赁模式——规避掉农户直接承担贷款的风险,公司为潜在风险兜底——加速了光伏的进程。不过,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融资租赁模式下,虽然农户不用直接向金融机构还贷,但本质依然是贷款。一些公司在营销中,故意隐瞒关键信息,以纯租赁屋顶的幌子诱导老百姓租设备,导致农户和资方、品牌方的信任降至冰点。融资租赁模式本身设计上的复杂性,也让农户谈“融资”而色变。
01 圈地运动
刘宽并不急于把自己的屋顶糊里糊涂地租出去,他的邻居们也还在初步了解各家宣传的不同模式有何利弊。对他们来说,只要屋顶在,不愁没有更正规的代理商上门。
今年,刘宽所在的河南省新增装机量已经超过山东,成为户用光伏第一大省,前三季度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达到4.44GW;紧随其后的是河北,新增装机4GW;而从前的领军省份山东,则跌落至第三名。
在河南焦作做了7年光伏代理商的小何,明显感受到近几年市场在不断增温。他告诉凤凰网《风暴眼》,“2019年之前,人们通常全款自投光伏电站,那时候推广,一年能装两三家就算多了。后来光伏租赁模式兴起,老百姓的认可度提升,一个月能装二十多家。”
小何这样的代理商,像光伏企业的触手,散布在光照充足的广大农村地区。仅在山东,一个县就能发展出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代理商。为了圈占屋顶,一些公司还以送家电、电动车、发补贴等噱头吸引农户,代理商张实中坦言,尽快打开农村市场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别的公司给30元补贴,他们会给50元补贴,这就像是一个战场,同一个县里不同开发商之间竞争激烈。
市场的火爆源于大批入局者。凤凰网《风暴眼》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以来,就有近百家企业跨界进入光伏领域。不管是做生猪养殖的正邦科技,还是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乳企皇氏集团,都高调宣称重金投资分布式光伏或者光伏电池环节。
融资租赁机构的涌入,也燃爆了行业的热度。国银金融租赁、华夏金融租赁、中信金融租赁等数十家企业纷纷入局。到今年5月底,华夏金租户用光伏业务累计服务的农户数超过10万户;到8月30日,中信金融租赁户用光伏业务累计投放金额则突破了1亿元。以家电为主业的创维集团,在进入光伏的2年来,已经安装 6万座家庭户用光伏电站。
户用光伏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福建等地遍地开花。从国家能源局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仅有0.8GW,到2021年,分布式新增装机首次超过了集中式,达到29.28GW。其中,户用光伏新增21.49GW,占比近40%。
虽然户用光伏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万千屋顶上迎着太阳熠熠发光,但一些省份已经开始面对资源见顶的问题。
譬如,一直是光伏新增装机排头兵的山东省,今年已显后劲不足。一个原因就是在前期装机量爆涨之后,如今可供开发的屋顶已变得稀缺。同时,一些农村变压器容量也已基本占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光伏装机的进一步攀升。未来如何“屋顶圈地”,还待破局。
02租赁模式“内卷化”
跃跃欲试的公司跨界转型进入资金密集型的光伏行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双碳”的国家战略扶持下,宣告转型的光伏公司,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还是融资渠道上看,都颇受市场青睐。
皇氏集团宣布跨界后,在10个工作日录得5个涨停,股价上涨50%;兽药公司绿康生化在今年7月31日公告跨界后,同样连收5个涨停板,股价上涨超61%;钧达股份去年2月宣布从汽车配套企业转型光伏,到今年8月,股价更是上涨760%。
不仅如此,因为国家在金融政策上扶持,光伏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大大拓宽。他们因为资质和实力受限,很难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却可以向灵活的金融租赁机构融资。
2016年初,光伏融资租赁已初具规模,中信金租等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在光伏发电项目上的投放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资金;平安租赁于2013年12月至2020年9月,为200余家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远东宏信在5年内也合计投放了2.4亿元资金。
资金和资本市场的双重热度,让品牌公司乐此不疲。但是,资本的涌入,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有风险。
许多中小型光伏公司,借助资本进入市场后,因为对市场不了解,在开拓渠道中,打法凶猛,通常最喜欢的玩法就是打价格战。“代理商招不到合适的人,就去其他代理商处高价撬人,完全是在打价格战。”山东代理商张三丰认识一个同行,甚至把自己的利润拿出来,下放给市场。他很难理解这些人做生意的意义,认为他们根本在“搅局”。
有些品牌方为了抢占屋顶,前期对旗下代理商的做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电站收入不达预期。一些代理商为了完成指标,或者不专业,在下乡时,给不达标的屋顶安装电站,有遮挡或角度不佳,会导致发电收益严重不足。
周洋在江苏淮安做光伏代理商,他就遇见过其他代理商被光伏公司拉入黑名单。因为给不合条件的房屋安装光伏板、不顾遮挡违规操作,公司无法获得收益,资金链跟不上,光伏公司不再向代理商发光伏板。
除了代理商的违规操作,在恶性的竞争和价格战面前,安装商也会选择以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如使用老式的水泥墩立柱,而不是新型的轻型钢,这导致安装材料良莠不齐,有些劣质材料会导致农户屋顶漏雨,更难说在25年间保证正常发电了。
而投资方和品牌方也逐渐陷入“怪圈”,投资收益大幅拉低。因为投资电站的收益是固定的,涌入者越多,成本越高,自身的收益愈低。
多位融资租赁机构从业者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行业的火爆加剧了资本的内卷,更多金租公司的进入,在进一步拉低光伏融资租赁的利率。这导致从这一领域赚钱并没有过去想象得那么容易。
现在甚至一家光伏公司的项目,会有多家金租机构竞争。今年9月,民营光伏公司晶科科技为13家全资下属公司融资6.17325亿元,就有多家入围。4家资方中有3家都是融资租赁机构。东旭蓝天公司为光伏项目,也曾向至少3家融资租赁机构融资。
“以前是项目追逐金钱,现在是钱追着项目跑,如果说资金是‘僧’,项目就是‘粥’,僧多粥少。”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称,金租机构的项目收益自然会降低。
为了争抢到光伏项目,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甚至不惜拼价格、拼营销、拼优惠。过去光伏融资租赁投资回报率,算上保证金等影响,能有10%左右。到2018年仅有8-9%,而现在已有金租公司将光伏企业融资利率压到4%以内。
03哪种模式对老百姓而言既挣钱又稳定?
在资本逐利和农户避险的较量中,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光伏公司的利润摊薄。为了赚到钱,光伏公司在圈占农户屋顶时,逐渐改变合同模式,甚至不断拉长签约周期。
一些公司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将原来的融资租赁合同变为经营租赁合同,甚至开发出合作共建合同,在合同里规避农户承担“贷款”的风险。
这些合同在为农户剔除掉“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农户的收益。看似所谓的给农户的“补贴”和费用越来越多,由原来的每块板补贴20元,上涨到现在的50元、60元,实际上却是把农户的未来潜在收益挤压掉了。
现在的合同期限已经由原来的10年、15年,延长到22年、25年,甚至高达30年。而光伏板的设计寿命,实际上也仅有25年左右。合同期满后,所谓电站归农户所有,很可能只是一堆“废铁”。也就是说,通过拉长合同签署期限,光伏公司把“农户的未来收益”已经榨取到了极限。
参考太阳能创新学院列出的发电数据,以山东滨州为例,比如10千瓦的光伏板(正规品牌),如果安装电站角度正好是日照最佳,又无遮挡,那么按照电站25年寿命计算,发电度数是29万度电,年均1.2万度电。按照山东上网电价0.3949元/度电,投资一座电站的收益约有11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8:08: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