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9 09:41:00 来源:新京报

梁洁的工作台永远是办公室里最矮的。24岁的她,因为患有俗称“瓷娃娃”的成骨不全症,身体被框定在1.1米的高度,关于行走的记忆也停留在三四岁。

作为一名罕见病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梁洁经常会摇着定制的“小四轮车”在办公室与会议室之间穿梭。这是便于出行的轮椅,为了美观,梁洁还用钩针做了几套花片,随着她的划动,轱辘上粉色与蓝色相间的花片不停旋转。

梁洁几乎没正点下过班。最忙的时候,她一天要开四五个会,一看输入法,一天敲一万多字。入职两年多,她孵化和支持过6个罕见病患者社群,管理20多个公益项目,还筹备了全国罕见病患者组织能力建设培训会。

“靠我和同伴们的努力让罕见病被更多人关注到,这是我能想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梁洁说。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2月18日,北京南站,抵达北京后,梁洁正在回复工作信息。因工作需要,她已经习惯了出差生活。独自坐飞机、高铁前往数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是七年前的梁洁想都不敢想的。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梁洁从出生四个月就开始骨折,童年基本在床上和三轮车上度过。最严重的一次,妈妈把她从三轮车抱上床的过程中,大腿骨折了。经历三十多次骨折,梁洁的左腿呈现S形。

在她十几岁时,家人了解到可以通过输液抑制破骨细胞,增加骨密度。输了几年液后,2014年,梁洁和父母又找到时任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的任秀智,希望通过髓内钉矫正手术改善身体情况。

手术原理是把弯曲的骨头截开,在骨髓里穿一根髓内钉,支撑骨头不再变形和骨折。梁洁大腿的髓腔很小,打进去的髓内钉细得像一根羊肉串签子。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1月24日,北京,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梁洁开始佩戴护具准备回家。

住院期间,她注意到一些推着定制“小四轮车”忙前忙后的“瓷娃娃”。他们来自同一个公益组织,帮助更多“瓷娃娃”:为住院病友提供生活便利包,为贫困病友筹集手术资金、提供心理疏导,还给梁洁捐赠了一辆“小四轮车”代替原本笨重的轮椅。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1月24日,北京,梁洁在家中编织轮椅花片。她常常将自己的轮椅进行装饰,在与病友交流时,也常常传递关于轮椅的正向理念。

不想在家里过着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18岁回医院复查时,梁洁敲响了公益组织的门。“因为被他们照亮,所以我也想成为帮助别人的光。”

走出来,才会有更多可能

想要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门打不开、门槛过不去、做饭灶台太高……梁洁知道,如果自己不克服这些困难,就面临着回家的现实。

她学着把手按在轮椅前方,身子往后仰,使劲跨过门槛。半个月内,梁洁就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

2021年,梁洁从这家公益组织离职,寻求新的发展。“我们希望探索中国罕见病可持续、有策略、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为罕见病患者重拾有希望有尊严的社会生活。”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黄如方的话吸引到了她。黄如方同样是一位罕见病患者,公益组织里30多名工作人员中,1/3是罕见病患者或家属。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2月23日,北京,培训现场,分组讨论结束后,梁洁作为代表发言。

在这里,梁洁孵化了两个罕见病社群组织,运营过四个社群,为患者提供支持服务,加强社会对该疾病的认知及患者治疗可及性,促进病友家庭回归正常生活。

她还在“罕罕漫游”活动中多次担任主持,分享自己的故事。该项目旨在助力全国罕见病家庭走出家门去旅行,拓宽患儿眼界,增进家庭关系和谐。至今已有100多个家庭实现旅行梦想,旅行目的地覆盖了14个省份,50多个城市。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2月23日,北京,培训现场,一场互动游戏要求写下当时脑海里浮现的词,梁洁写下了:共创、疾病、开放……

在去年12月的“罕罕漫游”珠海行里,同事担心梁洁没力气划太久轮椅,让可以行走的罕见病小朋友报名“小保镖”,在有坡度的地方帮梁洁推一把。到后来,孩子们抢着推她,甚至排起了队,要通过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推。“轮椅不代表病耻,实际上轮椅是我们走出家门的第一步,是让生活更方便的工具。”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1月24日,北京,进入居住小区后,梁洁请保安帮忙上坡。

有家长留言:看到她打扮得很精致,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觉得自己孩子的未来还是很美好的。

从病人到罕见病公益组织工作者

1月24日,北京,梁洁摇轮椅回家。这段路程大约需要20分钟。

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采写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刘晶 刘倩 张湘涓

校对 刘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慈善之光辐射城市温暖
...包的形式由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支持社工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困难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关爱陪伴等专业社工服务。“社工定期来推我出去晒晒太阳,陪我说说话,日子好过多了。”在“慈社联动
2023-09-11 00:03:00
...室,用热情鼓舞着病友积极投身生活中,同时参加线下的公益活动,做公益活动的文案策划和总结,进社区,入学校,她以活动的真人图书馆身份,走进大学校园,分享她的励志故事,被授予感动秦
2024-12-02 11:58:00
...罩在家里。从2018年开始,他就离不开制氧机了,尘肺病公益组织捐助过两台,后来病情加重,3升的制氧机不够用,家里自费换了一台5升的,后来买了另一台备用。制氧机的管道连接着生命
2024-12-23 12:25:00
“托尼老师”5年给上千名住院病人义剪
...年,是浙江善德服务队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的长期公益服务项目,召集温岭市区各个品牌理发店的理发师,定期进病房举行爱心义剪活动,为长期住院并且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免费理发等贴心
2023-10-31 00:54:00
“志愿红” 暖邢襄
...便与宁晋六中沟通,开放图书阅览室,陪伴孩子们读书。公益组织社会团体投身一线暖人心 日前,市文明办联合团市委、市科协、市心理学会、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68名具有心
2023-08-05 08:28:00
为偏远村庄留下“走不了的医疗队”
...生行动·河北站”字样。“中国志愿医生”是一支由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7年,曾获评2019年全国“最美医生”,现有成员6500多人、覆盖38个专科。团队依托北
2023-09-24 06:11:00
2024好网民·在山东|刘学文: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势群众,自己收获的是内心的充盈和富足。”“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甘于平淡,但是不能甘于平庸,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在医
2024-07-09 09:56:00
从学医回国到学医报国 医务工作者点亮生命之路
...立110周年庆祝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受邀参会的两位医务工作者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其与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故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是中国留
2023-10-30 19:18:00
冬日的暖心“热饮”
...圈上发布了一个筹款消息。没想到很多人参与进来,北京公益组织公羊会、云南新秀律师事务所和兆麟、丽江束河莎莎客栈以及很多不愿透露姓名的游客都自发捐款,在1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就筹集
2023-01-09 09: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