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增辉 刘新吾
海报制作:罗国顺
如今,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最前沿的时代需求,传统的高校形态却跟不上急速变化的社会发展,“社会走在高校的前面、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这一趋势已经逐渐凸显。
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发展之变、求教育之变?近日,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庆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强化四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开辟产教融合支撑发展新赛道。
“四力”即建设推动力、发展生命力、产业支撑力和科技贡献力。
刘宴兵介绍,强化统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力”有效凝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举全市之力保障和支持。2018年,紧贴重庆市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会同市财政局投入2.5亿余元,立项建设了17个新型二级学院。2021年至2023年,持续投入2.2亿余元实施市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支持建设24个市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和经费保障多向发力,有效推动了全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强化融合,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生命力”持续激发。近三年,全市现代产业学院共增设契合产业发展的急需本科专业65个,改造传统专业200余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00余个;共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1个、实习实训基地202个,联合开发课程300余门、编写教材100余部。
强化对接,现代产业学院“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校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直接签约150余家企业、30余家科研院所,共同组建55个现代产业学院;柔性吸引500余家企业、100余家科研院所联合办学。
强化服务,现代产业学院“科技贡献力”持续提高。各高校紧密对接“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以现代产业学院为牵引,有效链接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同时,各现代产业学院共建单位积极协作,联合搭建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重庆医科大学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丹纳赫集团、重庆太极等公司深度合作,通过“引企入教” “引企入校” “送生入企”,共同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重庆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支持。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等单位,共建山地城市与交通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展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技术攻关。重庆科技大学汇聚市应急管理局、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等20余家单位,成立了产业学院理事会,与30余家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成果转化效益总计超过30亿元。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持续抓好“两个先行先试”,深化科教融汇、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四链”融合。刘宴兵表示,“四链融合”的关键在“融”,下一步,重庆将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世界难题,持续优化融合环境、融合模式和融合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分类组建,科学布局现代产业学院。力争实现在渝高校全参与,产业集群全覆盖,市内区县全辐射,有效发挥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功能,积极营造产教融合发展空间和生态,在“校企双向赋能,校地同题共答”上形成高质量发展命运共同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0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