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新职业新需求汹涌而来,南京高校如何应对?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4-17 07:55:00 来源:南京日报

新职业新需求汹涌而来,南京高校如何应对?

努力追赶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何洁

到2025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都要优化调整,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这是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的明确要求。

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南京高校坚持不断调研,努力追赶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求变突破重围;另一方面,他们也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新职业新需求汹涌而来,南京高校如何应对?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大型招聘会在将军路校区举行,吸引众多毕业生前来咨询应聘。通讯员 彭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动态调整专业重构课程体系

2022年东南大学新设的智慧交通专业正式招生。和原先的交通工程不一样,该专业的实验环节、实践内容等课程体系都进行了重构。“我们了解到,企业急需这类人才。”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殷国栋介绍,学校每年都会进行调研,主动与新经济新业态对接、与产业互动,精准对接人才缺口,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之能够快速响应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需要。

“企业有哪些隐性需求,缺口到底有多大?我们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新专业的设置要保证学生有较好的出口。”他介绍,智慧交通目前实行小班化教学,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一对一辅导,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今年该校还申报了智能车辆工程、未来机器人专业,目前还在审批中。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创业的最大热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和人才成为企业的“刚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除了高端的博士、硕士,应用型人才需求也特别旺盛。早在2018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和企业联合设立了“新华三人工智能特色班”,办班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人工智能”人才的强大需求,2020年,特色班升级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并正式开始招生。

“研究性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缺一不可,与本科院校相比,我们的人工智能专业更强调‘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南信大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顾小丽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毕业生中除去升学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8%。

交叉融合是很多新产业、新业态的特点。为了培养相应人才,各大高校积极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长望拔尖班配备了来自大气、海洋、水文等多个学科的导师,30多门专业选修课中,专门设立了8门交叉学科课程。

立足行业前沿,教师不断将新方法新技术融入课堂

新专业对师资提出了新要求。除了从行业、企业吸纳顶尖人才来校充实师资外,不少高校的老师也非常努力,他们学校企业两头跑,立足行业前沿,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4月12日下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221班的课堂上,黄晓萍副教授正在上“机械制图”课,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就比如我所教的机械制图,不再从基础知识开始,而是从认识零件入手,同学们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去学理论,相对就简单很多。课程中还加入了好多动手环节,比如上课的时候会发给学生发模型,然后让学生将模型随意拆分,再进行测绘,制作二维图和三维图。”黄晓萍说,为了让课程更接地气,他们专业的老师也在与时俱进,这边课堂刚下课那边又钻进企业生产一线,不仅每周进厂,寒暑假也在企业学习和了解各种新知识、新设备,然后及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堂。

教师与时俱进,学生科研和实习项目更多样,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南京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实验班的2019级本科生施宇曾进入星环科技的大数据研究院实习,跟随团队对可解释机器学习领域的算法进行了源码级的探讨与研究,最终得到了上百页的研究成果报告。施宇告诉记者,他的老师俞红海教授为他们提供了多样的资源,给予大家多样可选择的科研和实习项目,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这一系列的课程和项目能显著降低我们接触这种交叉领域的门槛和难度。”如今,施宇已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录取为金融科技方向的直博生。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应对社会“瞬息万变”

“大学主动作为,引领社会发展,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我们一直鼓励教育家办学,就是让真正具备卓越见识,有前瞻性眼光的人去带领学校发展。”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操太圣说,每年各大高校都会出炉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这一报告的初衷就是通过学生出口来反思当年招生时设置的专业是否适当,培养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那学校就要从学科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选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意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过他也坦陈,“高校虽然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滞后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操太圣强调,平衡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是高校新时代面临的永恒课题。“以互联网技术为例,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确实很快,但是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关注行业动态并掌握核心技能,就可以跟上技术的发展。”操太圣说,不少高校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注重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中铁建工集团南京分公司招聘经理马长睿告诉记者,除了专业能力,企业更青睐能够适应各类变化,沉得下身子、扎得下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毕业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能车辆工程、未来机器人专业,目前还在审批中。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创业的最大热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和人才成为企业的“刚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除了高端的博士、
2023-04-17 00:06:00
...数转”职业技能教学场景展示区记者看到,各职业学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智能技术应用到专业课程中,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痛点。南京财经高职校的“智慧财务”体验馆,吸引不少
2024-05-23 07:51:00
“AI+”岗位领跑春招 新兴职业带来广阔机遇
...200:1。岗位需求多,也带动了毕业生的求职热情,不少人工智能类企业展台前排起长队。“希望找到一家工作地点、薪酬待遇、未来发展都符合预期的企业,从目前咨询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企
2025-03-20 07:58:00
南京首评数字经济职称,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有专业教授了
...年底,江苏省职称评审委员会授权南京试点开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3个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江苏省人社厅专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江苏构建数字经济职称评价体系初期,结合
2023-06-08 19:37:00
...技能“学到手”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王怀艳3月26日,在高淳区东坝街道青枫村田埂边,来自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
2024-04-07 07:29:00
...,我们对2025年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进行动态调整,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养老托育等发布91个就业创业项目,参加培训的时间也从毕业年度提前至毕业学年,为大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
2025-07-01 07:52:00
南京文化人才专场招聘会火热开场
...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此次招聘会上,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三维动效设计师、虚拟场景技术应用岗等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岗位备受关注。 南京报业传媒集
2024-03-27 07:24:00
...”邵勃源表示。今年3月,阿里云与南京大学共同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启动后,双方在实践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天池杯’的举办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完成项目全流程构建,
2025-06-22 07:49:00
产教融合走深走远,实训内容与时俱进
...进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度越来越高,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对技
2023-05-11 08:0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7年前的iPhone,凭什么被炒成千元神机
跳票N年的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终于又有了点眉目。近日,继折叠屏iPhone“将于2025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投产”的传言后
2025-08-03 17:09:00
生产未动、订单先行!仰华汽车科技四大产业基地即将落地贵州
8月1日,仰华汽车科技在贵阳经开区举行发布会,会上与香港投资机构完成投资交接、与海外企业签下首批国际订单,意味着总投资超三十亿的汽车项目离落地贵阳更近了一步
2025-08-03 18:02:00
闪铸科技AD5M连续12月蝉联亚马逊销冠,中国3D打印品牌闪耀全球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3D打印市场中,中国品牌闪铸科技(Flashforge)凭借强劲的研发实力与持续创新力,再次刷新国际成绩单
2025-08-03 18:33:00
准大学生成为十堰数码市场消费主力军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魏俊 何旭)高考结束后,相关消费持续升温,准大学生拉动“后高考经济”,带动手机、电脑等入学装备销量激增
2025-08-03 19:01:00
网易云音乐独家打造BLACKPINK快闪空间 出道九周年庆典同步开启
2025年8月2日,全球顶级艺人BLACKPINK官宣入驻网易云音乐,并通过独家中文笔记向平台乐迷分享了最新动态。YG娱乐联合CASTER STAR
2025-08-03 15:23:00
物业公司打起来了,一边撤场一边“抢地盘”
现在围绕物业问题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多。物业公司一边主动从一些小区“撤场”,引发行业对规模化增长和利润的担心,一边又发力在存量小区“拓盘”
2025-08-03 08:47:00
中国品牌出海,如何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2025出海大会嘉宾超级金句来了!
2025年7月25日, 2025出海大会在浙江钱塘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以“匠心”至“世界”」为主题,特设主会场及分会场“投资金砖”-国别合作对接会
2025-08-03 08:49:00
录取比例超过20比1,全球学霸为何千里迢迢来西湖“追星”?
这个暑假,西湖大学的校园里掀起一股特殊的“追星潮”——数百名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子,跨越山海奔赴杭州,只为近距离接触生命科学
2025-08-03 08:47:00
年入558亿,中国便利店之王,竟然是它
提起便利店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名字是什么?罗森、7-11还是全家,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如果是广东的朋友,那么答案一定是#美宜佳
2025-08-03 05:41:00
运动品牌营销细分,潮流基因强化圈层认同|世研消费指数品牌榜Vol.56
本次监测周期内,安踏、耐克和斐乐以1.86、1.70、1.68的综合热度位列榜单综合热度前三。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国货运动品牌场景痛点精准拆解
2025-08-03 05:41:00
最没存在感的河北特产,悄悄统治江浙沪?
提到河北衡水,估计不少人脑子里先冒出来的,是让全国学生闻风丧胆的衡水中学,以及一瓶名叫老白干的白酒。但在这两张耀眼名片外
2025-08-03 06:43:00
华立工业园:制造企业落脚海外的“工业唐人街”
过去一百多年来,唐人街是中国移民在海外聚居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社区,往往也是新移民踏上陌生土地后落脚的第一站。对于许多刚刚“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企业
2025-08-03 06:43:00
对话蚂蚁集团张俊杰:AI 如何重塑医疗健康产业?
当大模型从技术奇点跃迁为产业基座,当智能体从实验室走进产线诊室,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锐度重构全球经济肌理
2025-08-03 06:45:00
让机器人拥有智能触觉,「悟通感控」获数千万元融资 | 36氪独家
36氪获悉,柔性触觉感知科技公司「悟通感控」近日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Pre-A轮由尚势资本领投、水木创投跟投;Pre-A+轮由广发基金瑞元资本领投
2025-08-03 06:45:00
打工人的终极难题:快乐和健康,我都想要
年轻人的「肠胃焦虑」新解法。撰文|J封面图源|《她的城》剧照在这个讲求效率与速度的时代,年轻人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健康的重要
2025-08-0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