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花12万元“移民”去鹤岗,黑龙江正成为新的高考洼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31 15:53:00 来源:看天下实验室
花12万元“移民”去鹤岗,黑龙江正成为新的高考洼地

“在各地教育资源、升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放开落户限制,必然会诱发‘教育移民’、‘升学移民’等问题。”

撰文 | 李彤 汤圆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从郑州出发至哈尔滨,再坐4小时的火车,6月,杨青雨带着即将小学毕业的儿子来到鹤岗,开始了一段为期4天的“移民”考察。

这是杨青雨最为焦虑的几天。她在鹤岗一中门口蹲点,与本地学生家长交流,反复看了附近的学区房,仍然无法下定决心——到底要不要带着儿子来黑龙江读书高考,逃离河南这一“高考地狱”?

2023年,黑龙江省的高考分数线再创新低,理科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408分,二批录取分数线287分,相比之下,同样使用全国二卷的河南省理科本科一批分数线514分,二批分数线409分,比黑龙江高出100多分。

同样的高考分数,黑龙江考生可以去一本,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考生只能去大专。

因此,和杨青雨一样,不少家长考虑“孟母三迁”,为孩子博取一个更加“轻松”的未来。一条由中介运作的灰色产业链由此诞生,他们宣传黑龙江是“低分学生的天堂”,做起了“中高考移民”的生意,收费十几万。

“移民”升学产业链

“黑龙江是我崽崽的福地”、“像我的孩子就属于学渣逆袭”,在一个异地高考咨询群里,家长们正热烈地讨论带孩子移民鹤岗就读的感受。

76人的群聊中,汇聚着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家长,大多数已经“移民”鹤岗,小部分仍在观望。他们将备注改为孩子的年级,最大的开学高二,最小的只有四年级。

据运营这一群聊的中介王盛介绍,想在黑龙江高考,要求具有本省的三年户籍加高中三年学籍,且要求实际就读,所以最晚初二就要转学到鹤岗本地的初中,参加中考,以获得高中的入学资格和学籍。

花12万元“移民”去鹤岗,黑龙江正成为新的高考洼地

《学爸》剧照

王盛称,大多数学生在“移民”鹤岗之前,甚至连高中都考不上,更别提参加高考,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而花费12-13万,其中3-5万拿来买房,8万作为服务费,就有91%的几率考上高中,“我独家垄断资源,一年只转30个孩子”,“今年是第三年”。

当我以家长身份质疑为何收费如此昂贵,符合规定的转学自己也可以办理时,王盛很生气,他把与我的聊天截图直接甩到了群里,和群里的家长一起炮轰我:“一外地人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谁给他办?”“东北关系网很重。”“像你这样的家长很多,那你就自己办呗,就怕买了房子迁了户最后办不了,再找我我也不会给你办的。”

我咨询多名中介了解到,在黑龙江,异地高考的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高考政策解读、升学规划、落户、学籍办理、考前集训、高考志愿填报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服务价格从6万到20万不等。

为了保证学生们出分,一些中介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专门的“名师班”。一名中介称:“我们在黑龙江学校内(设立)单独的班级,用的是山东潍坊和江苏淮安的老师教课,相当于把山东的高中搬到黑龙江来上课!寄宿制学校,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可签协议保本科。”“一年150个名额,成绩太差的也不要。”

专门负责黑龙江异地升学的小龙称,目前他所在的机构有两种方式可以办理黑龙江的异地高考,均不需要实际就读:如果父母有一方是自己缴纳社保,公司不给开工资条,那就好办了,“我们会找个本地公司给你刷工资流水”,父母不用实际务工,就可满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报名的政策要求。

还有一种:“如果父母均在公职体系内,或者你觉得不稳妥,咱们买个房行吗?”用以租代买的方式落户,一年两三万一套,房东会把房主的姓名更改三年。落户后,“我们通过关系给你挂上黑龙江的学籍,你可以继续在原地区找一所学校借读,不用过来,每个学期期末的成绩我们都会编一下给你录入到电脑里,提前到黑龙江适应一两个月气候,再参加高考。就这么简单。”

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规定》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籍管理,严禁非正常学籍迁移,严禁空挂学籍,严禁人籍分离。”

当我对此表示质疑时,小龙自信地打包票:“我们和高考移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他声称高考移民是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他们则是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或“买房落户”的身份参加高考,正常迁移户口。“咱们要做到合法合规,每一条都跟着政策走。”

“假如这个事会被查的话我们敢做吗?”可小龙也不敢把话说死,称突击检查大概率一年一次,检查前教育局会告知学校,再让学生来到黑龙江,“但这是最严重的情况,95%的几率都不会出现,有什么事咱肯定提前给你们讲。”

据小龙介绍,这是他所在机构做“异地升学”业务的第六年,去年一年办理300人左右,“成熟路线,23年已扩大到17所高中”。在其发来的业务介绍PPT中,多位学员高考分数500分以上,升入东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原来的水平最多是400多分”。

“不惜一切代价”

在河南,从小学就要开始考虑高考了。杨青雨说:“身边的人都在谋划带孩子移民到其他省份,最早的三四年级就开始了。我母亲还加了一个‘移民’去天津的微信群,群里二三百人,好多已经走了。一对父母为了孩子放弃了体制内工作,还有今年高考被遣返回来的。”

她提到家长圈里的一位妈妈,“真的很卷”,不仅要求孩子在河南文化课要好,还给女儿报了形体舞蹈班、钢琴班,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抓得很严,她本也计划辞去体制内工作带女儿“移民”,筹备了很久,女儿却因不堪重负患上了抑郁症,整夜睡不着觉,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在杨青雨看来,这些家长们为了孩子太过“鬼迷心窍”、“不惜一切代价”。她始终视自己为一个不太卷的妈妈,“什么有没有高中上,考不考上好大学,我都没焦虑过”。

可经不住身边人,特别是自己母亲的持续灌输,“我母亲总觉得别人的卷是对的,考虑‘移民’也是对的,而我就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只要见面,母亲就会把“移民群”的最新动态转达给杨青雨,并像洗脑一样反复唠叨“你要对你孩子负责”。

花12万元“移民”去鹤岗,黑龙江正成为新的高考洼地

2023年6月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考最后一科考试完毕。(@视觉中国 图)

就这样,在儿子即将升初中的时刻,杨青雨也开始焦虑了,“大家都这么卷,我儿子岂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她被迫行动起来。

杨青雨查了很多资料。担心孩子难以适应南方的文化和口音,她首先排除了海南、云南等地,接着,排除了天津和辽宁两个河南家长的“移民”大省。目前,移民天津的政策越来越严格,辽宁也涌入了很多人,而且,“大家都去了,考分会不会又卷上去了?”

反复挑选后,杨青雨想到了黑龙江的鹤岗,这是她的祖籍所在地,房价便宜,高考分低,更重要的,这可能还是一个没太多人发现的地方。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早已有很多人盯上了黑龙江这片新的“高考洼地”。

黑龙江省具有较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及高录取率、低分数线。黑龙江省共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所双一流大学,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国内顶尖的“985工程”高校,而河南、江西两省加起来只有三所双一流大学。

在更直观的高考分数上,2019年,黑龙江本科一批线(理科)为477分,2020年为455分,2021年为415分,2022年为429分,今年则为408分。这个分数线,比同用全国乙卷的河南和江西要低100分左右。

如今,因黑龙江省资源枯竭、老工业基地缺乏竞争力,人口流失严重,出生率也日渐走低。2023年,黑龙江省只有19.1万高考生,相比之下,河南省有131万,山东省72万,黑龙江省考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明显较低。

此外,黑龙江低廉的房价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也成为诸多家长青睐的因素。来到鹤岗后,杨青雨发现在郊区只需三五万便可以拿下一套房子,她看中了一套与鹤岗一中一墙之隔的学区房,这是鹤岗房价最贵的片区之一,所处小区豪华,精装带家具,一平方也只需四五千,“其实挺心动”。

可在鹤岗停留了4天后,杨青雨却越发动摇。相比郑州,鹤岗是个极为安逸的小城,乍一看新鲜,待久了又觉得无聊,“像十几年前的郑州”。

更让她犹豫的,是鹤岗的教育水平与教育风气。一名鹤岗本地的家长告诉她,很多老师课上不讲重点内容,“在这儿读要准备好三年30万补课费”。一家文具店的老板主动与他们搭话,提起自己的孩子在新疆高考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新疆教学都比黑龙江强,老师抓得紧,我儿子要是在鹤岗可别想考上这个学校”。

黑龙江这些年人才外流严重,基础教育的师资也是如此。据《财经》报道,随着东北地区年轻人的大量外流,东北地区的教育系统面临着优秀师资短缺的困境。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黑龙江省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高,老龄化倾向严重。

高考大省的人想进来,本省的人却想逃离。一名家长和杨青雨聊,正在考虑带孩子移民山东。

杨青雨开始怀疑,如果舍弃在河南的一切教育资源与人际关系来到鹤岗,也意味着舍弃儿子现在在郑州所能培养的视野、综合素质与更强的英语能力。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高考上,冲刺更好的学校,是否真值得?

黑龙江省一位县级市高中的老师告诉我:“我当老师这些年也碰到过几个从外省转回来的孩子,都不太适应这边的教育,最后高考成绩都不太好。几年前的一名山东学生最后只考了二本。”

即将离开鹤岗时,杨青雨的孩子突然问了她一句话:“妈妈,如果我在河南就能考上985,我是不是就可以不来鹤岗了?”她明白,孩子并不想过 来。

通往公平之路

实施异地高考政策并非为了服务这些希望在高考中为孩子谋求便利的家长们,而是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迁入地参加高考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黑龙江等省份近两年放开落户限制,则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才进行城市建设,能够长久地留下,而不是孩子高考结束就离开。

但在实际操作中,“教育移民”却把这些政策当成有机可乘的漏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在各地教育资源、升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放开落户限制,必然会诱发‘教育移民’、‘升学移民’等问题。”重点在于识别和打击违规运作获得考试资格的中高考移民。

多年来,高考移民始终屡禁不止。自20世纪80年代,便有部分家长将子女户口迁移至人口少、竞争压力较小的欠发达地区。从那时起,清理“高考移民”就成了各省有关部门的“常规工 作”。

花12万元“移民”去鹤岗,黑龙江正成为新的高考洼地

2016年以来,教育部每年都会在通知中要求治理或严打“高考移民”。四年前,黑龙江省发布了有关高考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新规定,收紧了外省人员报名黑龙江省高考的条件。过去,由外省落户黑龙江的学生及其父母户籍须在黑龙江省2年以上(含2年),并在黑龙江省高级中学就读2年,2019年以后,2年改为3年。

尽管政策不断更新,仍有人使尽浑身解数试图“移民”。2021年,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之子在衡水中学就读三年后,企图违规赴西藏高考被举报。今年,有传言称“西安11万中考生,其中4万是外地回流生”,西安市教育局回应“参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为3608名,只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却仍未平息家长们的疑虑。因教育资源与机会不平衡所诱发的移民,带来了对教育弱势地区新的不公。

对于黑龙江而言,“移民”热也让很多本地考生愤愤不平。刚刚结束高考的张月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下属县城的一名考生,她告诉我,高考前百天,班级里突然转来了3名学生,“两个山东的,一个河南郑州的,其中两个刚来就占据了班级前两名,还总是提起自己原来的学校,说是全国百强重点高中,很怀念那里”。张月和其他同学只能一边愤慨他们是“偷分数线”的人,一边感叹黑龙江省教育和外省的差距,却找不到举报的途径。

2019年在哈尔滨高考,如今在北京某双一流院校读大学的于晴也提到,一模考试后,学校来了一个山东的女生,班主任为了让于晴和同学们更加重视学业,特意强调“那个山东学生刚回来,成绩就把你们都吊打了”。

于晴心里同样很不平衡:“外省学校本来给黑龙江省的招生名额就很少,我目前的专业当年只招了三个人,我上大学之后,才发现另外两个人都是山东来的高考移民,我一个老乡都没有。”

更让于晴感到遗憾的,是报考志愿时,本有一个和她分数差不多的本地学生,也填报了同一志愿,却意外错失了进入该所高校的机会,最终滑档到了本省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我们是艺术类专业,可以报提前批,当时黑龙江省内拉了一个微信群,同一专业大家报考哪个学校都提前知晓,那个同学本来一定是可以被录取的,结果出来才知道被一个山东同学挤掉了。”于晴的情绪很低落,“如果我当时少考两分,被挤掉的就是我了。”

对此,熊丙奇认为,目前地区间的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重要的是找到开放异地高考、推进人才引进政策与打击中高考移民之间的平衡,同时严厉打击治理中高考移民背后的中间机构。

同时,针对一些人提出统一高考试卷的倡导,熊丙奇认为并不可取:“全国统一一张卷,一个录取分数线是不现实的,这样会对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更不公平,也会导致大家都想移民到应试教育强的城市读书,再回来参加统一高考。”

目前的高考制度仍需不断调整完善。熊丙奇提供了一些建议:“要进一步缩小各个省份的高考录取率差距,调整各省教育资源投入和高考录取指标的配置,逐步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还要深入推进高考改革,建立起统一高考基础之上大学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只是要走到这一步非常艰难。更进一步,缩小各地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差距,是接下来扩大教育公平、考试公平的重要任务。此外,随着放开落户限制,我国应该实行以学籍为主的高考报名、录取制度,而不再是按户籍配置教育资源和升学资源,允许自由选择求学地、自由接受教育、自由高考。”

从鹤岗回到郑州之后,杨青雨决定放弃“移民”的想法,虽然她偶尔也会动摇,“如果能在河南考上985,在黑龙江可以上清北了”。

杨青雨仍在一遍遍地为自己的选择打气。“我一直在想,到底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成为一个只会学习,什么都不会干的人,还是成为一个哪怕没能考上好大学,但能把自己照顾得明明白白的人?如果是后者,留在哪儿都一样,对不对?”

(文中杨青雨、王盛、小龙、张月、于晴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鹤岗楼市探访:50万新房不愁卖 二手房不只“白菜价”
秋末冬初,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地级市鹤岗,这座常住人口不到百万的东北边陲小城,天黑得越来越早。国庆节前的某个傍晚,7时许,当第一财经记者在该市核心区之一的向阳区走访时,在周遭黑压压
2023-10-26 11:06:00
黑龙江:五一假期守护边境平安不“打烊”
...假期到来,人们都换上节日盛装,尽情享受假期的快乐。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移民管理警察们依然坚守在祖国边境线上,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默默奉献。黑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检查
2024-05-01 11:56:00
...作、促进优势互补,畅叙友谊、共谋发展。鹤岗市深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小兴安岭“两江一岭”怀抱地带,是中国优质化工煤和动力煤之乡,石墨储量居亚洲第一,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
2023-06-16 17:22:00
家长称大量“中考移民”转学到黑龙江大庆,官方:暂时关闭学籍系统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李贤诚近日,黑龙江大庆市不少家长反映,本学期,有大量外省中学生转入大庆市各个中学,属于“中考移民”,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损害本地学生利益。据悉,当地公安局、教育局
2024-01-12 11:38:00
黑龙江鹤岗:正争取启动鹤岗至伊春铁路客运专线项目预可研 【黑龙江鹤岗:正争取启动鹤岗至伊春铁路客运专线项目预可研】财联社5月20日电,鹤岗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建设鹤岗至伊春铁路客运
2023-05-20 12:36:00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1月10日通报,鹤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晓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曹晓宇简历曹晓宇,女,汉族,197
2023-01-10 09:35: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关爱留守儿童 护航家庭和谐黑龙江鹤岗开展“千师访万家”本报讯(记者 曹曦 通讯员 刘春海)寒假临近,黑龙江省鹤岗市教育局全面开展“千师访万家”行动,有计划地组
2024-01-20 09:20:00
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12月10日,由黑龙江省鹤岗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鹤岗市城投集团主办的鹤岗冰雪文旅消费季暨松鹤滑雪场首滑仪式在鹤岗市松鹤滑雪场举办。为开展好黑龙江省冬季旅游“百
2023-12-13 06:59:00
黑龙江鹤岗:本地无房、全国范围公积金首次贷款结清 二次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认定为首套 【黑龙江鹤岗:本地无房、全国范围公积金首次贷款结清 二次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认定为首套】财联社11月
2023-11-22 09:5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九旬老兵急需输血 爱心市民接力献上“生命之光”
大皖新闻讯 “感谢所有好心人,感谢血站和医院以及爱心人士,我父亲10月31日晚上就用上血了!”11月1日,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南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外
2025-11-02 09:58:00
唐港股份货物吞吐量较去年提前11天突破2亿吨大关
河北新闻网讯(任小霞、王育民)10月30日凌晨,河北港口集团唐港股份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较去年提前11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2025-11-02 07:01:00
“稻作的神话”来到泰国曼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对外交流展——“稻作的神话:观念、信仰与记忆”线下特展
2025-11-02 06:47:00
11月1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拉开帷幕。来自越南的佳丽黄如依(Huỳnh Như Ý)热情地向大家推荐贵州的牛肉火锅
2025-11-02 07:11:00
湖北咸宁警方通报一男子持械抢劫金店:被抢金饰全部追回,嫌犯抓获
来源:华商网 编辑:王莉文
2025-11-01 08:3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些年,所谓的“能量石”“保健石”非常受欢迎。有些商家宣称“能量石”可以治病、保平安……小小一颗石头
2025-11-01 08:31:00
“多地女子因网上交友、遭情感诳诱后误入化妆品代理迷局”一事经华商报报道后,已引起多方关注。截至10月31日,四川、广东
2025-11-01 09:02: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10月31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0月20日
2025-11-01 09:43:00
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10月31日,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式暨“书香润校园”全民阅读活动公益捐赠仪式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行
2025-11-01 09:45:00
新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 唐山籍作者榜上有名
河北新闻网讯(殷念慈)10月30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唐山籍作者王树久的散文作品《拥抱栗树》榜上有名,该作品原载于《唐山文学》2024年第4期
2025-11-01 09:49:00
“老校长”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成为社区“金牌”调解员
大皖新闻讯 古稀年岁的叶文祥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变了个模样。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不爱游山玩水,却偏偏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2025-11-01 10:03: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①——《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1 10:05:00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非遗技艺进校园,文港毛笔传文脉——张公镇社科普及周让毛笔“圈粉”青少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10月30日上午,张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团委,特邀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
2025-11-01 10:06:00
11月1日,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网络交易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临近,为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11-01 11:06:00
石家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获佳绩
河北新闻网讯(文晶晶、马文涛)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落下帷幕
2025-11-01 1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