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4日 04版)
本报记者韩业庭(左一)在山东峄城采访当地小学生。孙慧摄/光明图片
【新春走基层·把日子过得更好·2024新春走基层的故事】
记者的老家位于鲁南小城山东峄城。从上大学算起,离开家乡已经整整20年。每次春节回乡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都要对家乡重新认识一次,因为家乡的变化总是不断打破我对它的固有印象。
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乡在记者脑海中的印象是静止的——两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以及马路两边两三层的矮楼,构成了城区的基本格局,几十年里,城区见不到一栋超过10层的楼房。几年前,老家进行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如今20多层的高楼比比皆是,全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拔地而起,公园绿地遍地开花,小城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家乡的变化不小,眼睛能看到的最直观的变化是汽车越来越多。10年前,小汽车还是奢侈品,谁家买了车,会被邻居们当作稀罕物围观半天。而如今,小汽车在老家逐渐普及,有的人家还买了不止一辆。春节期间甚至出现了堵车的现象。
除了看得见的变化,那些看不见的变化,更让人惊喜。春节期间,山东峄城经济开发区联合当地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游活动,鼓励孩子们走进企业社区,了解乡土乡情。这项既不是硬性要求又不能给孩子们升学加分的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当地一位学校的校长道出了缘由:“家长们的观念在改变,他们越来越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这不正是乡村教育进步的表现吗?
家乡的各种点滴变化,其实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这些变化虽让记者感到陌生,更多的则是惊喜。作为一名记者,希望能用手中的笔继续记录和描绘这种变化。
(本报记者 韩业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5: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