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盛夏时节,赫章县双坪乡石庄村的山坳里暑气蒸腾,陈玮的280余亩田垄间热闹非凡。40余名村民头戴草帽、手持镰刀,俯身采收莲花白。一颗颗莲花白饱满紧实,鲜嫩的菜叶上还沾着晨露。
田埂上,晒得黝黑的陈玮正忙着指挥工人分拣、装车,汗水浸透了他的蓝色工装,掩不住他内心的欢喜,“再累也值得。”
这是陈玮返乡创业的第三个丰收季,他的280余亩田垄,是贵州银行金融活水浇灌出的又一片希望田野。
大学生返乡种田
双坪乡素有“莲花白之乡”的美誉,平均海拔1910米的高原气候孕育出的莲花白脆嫩多汁。但祖辈们依靠“一亩三分地”的零散种植模式,始终没能让“大白菜”变成“香饽饽”。
2022年夏天,大学毕业的陈玮站在老家的田埂上,望着祖辈们世代耕种的坡地,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返乡种地。
“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把自家和租用的50亩地盘活。”陈玮坦言。
另一边,得知大学毕业的陈玮回乡搞起莲花白种植,当地村委大力支持。工作人员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协调租地、修路等事宜。土地协调到位后,荒坡上也逐渐拓出一条能通货车的产业路。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也积极帮助,从选种、育苗到绿色防虫技术,手把手教给陈玮“全套秘籍”,陈玮不仅获得当地农业农村局的“贵人服务”礼包,还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
深秋播种时,看着田间地头整齐排列的幼苗,陈玮第一次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村干部说,这是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希望。”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带领乡亲致富的种子也跟随幼苗一同扎根土壤。
及时雨助发新绿
陈玮被寄予了“发展优势产业、带领乡亲们提高收入”的期望,自觉责任重大,逐渐沉下心来,认真将种植莲花白当作自己长久事业来规划。
2022年10月,陈玮成立了贵州昌硕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学习了种植要点,跑遍各大批发市场寻找销路。2024年,陈玮的种植基地扩展到180亩,在贵阳、成都、广州等地批发市场,“双坪莲花白”渐渐有了名气。
随着销量大增,2025年,陈玮又租下了100余亩土地。但眼下采购种子、支付人工费用等经营成本直线上升,陈玮感到压力巨大。
与此同时,贵州银行全面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各项工作,分支行正积极走访各市县小微企业,对全省企业提供积极帮助。7月初,贵州银行赫章支行客户经理肖锐在走访中得知陈玮的困境,当天便赶往其公司实地察看,详细了解公司需求。“基地有稳定销路,资料齐全,很快就能办理。”肖锐一边记录种植规模、亩产数据,一边现场指导陈玮准备贷款资料。让陈玮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手机就收到了30万元贷款到账的通知。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贷款到账,他立即聘请工人采收第一季莲花白,同时开始第二季的播种。如今新垦的土地,幼苗已冒出新绿。
希望田孕育幸福故事
清晨五点,60岁的邓大娘就背着竹篓来到基地。她的老伴常年卧病,五个孙子全靠她照看,子女在外地打工的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摘一天菜能挣80块,能给娃娃们改善伙食。”她麻利地将莲花白码成垛,额头上的汗珠映着朝阳,笑纹里尽是满足。
不远处,55岁的刘大妈正和姐妹们说笑。老伴去世后,她独自守着老房子,常常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现在天天和乡亲们一起干活,既能挣钱,又不孤单!”她手里的活儿没停,笑声却传得很远。
陈玮介绍,基地常年需要20多个固定工人,采收季最多要雇60人,会优先照顾村里的留守老人、困难家庭。“工人平均每月能挣2000多,一年下来,光工资支出就有近百万。”他指着墙上的考勤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40多位村民的名字,年龄大多在40到60岁之间,“他们守着家就能挣钱,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
如今,石庄村的莲花白畅销各地,年产值突破300万元。贵州银行赫章支行负责人表示:“我们会持续跟踪当地特色产业,用更多‘精准滴灌’的金融服务,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乌蒙山区结出更多硕果。”
夕阳西下,满载莲花白的货车驶离山村,扬起的尘土里,是丰收的味道,更是希望的气息。这片被金融活水浸润的沃土上,正生长着越来越多的幸福故事。
通讯员:周训菊 张月
一审:金星
二审:李懿
三审:雷晓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9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