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蒋云龙
夜已深,一盏挂在胸前的灯,照亮了蔡伟工作的路。
在乌鲁木齐市国际机场T4输油管道项目的彩板房里面,中建新疆安装新正检测公司南疆片区副经理蔡伟穿戴好工作服,准备出发前往检测现场。
蔡伟是一名13年的老检测员了,参加过新疆大剧院钢结构、乌鲁木齐市文体中心钢结构、乌鲁木齐-昌吉头屯河景观大桥钢结构等多项重大项目的无损检测任务。这次的工作任务,是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进行检测。
上高坡,转弯进入作业带。
“夜间探伤是一件程序非常繁琐的工作,要明确探伤目标、划定区域范围、设置隔离护栏和警示灯等等。” 每次作业之前,蔡伟都会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安全喊话,逐条强调当日作业风险。
“这次的检测任务相当复杂,仅管道的壁厚就有三种,当天检测的是25毫米的钢管,需要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这也是操作最复杂、最难干的活,现在是晚上10点,如果不出意外,凌晨3点应该能结束,估计需要拍摄200多张片子。”蔡伟说。
在焊缝上刷涂渗透液,再用清洗剂分段擦拭清洗,利用夜晚进行黑光灯下的缺陷检查……全套动作下来,数以百计的大小焊缝都被一一“光顾”。正是蔡伟这样的检测员们在暗夜里“独行”,为“零缺陷”提供保障。(人民日报记者蒋云龙)
审签:韩立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2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