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身穿红色马甲的“插秧小分队”干劲十足。
台传媒记者张梦祥 通讯员陆莹莹文/摄
端午前后,雨水增多,正是农忙插秧好时节。然而,家住天台县龙溪乡寒山村现年62岁的陈学法却因受伤无法下田而一筹莫展。好在有邻居挺身而出,主动组织人员帮他挽回农时。
前段时间,陈学法骑电动车不慎摔倒,导致肋骨多根断裂,还不幸伤及腿部、肾脏及肺,只能卧床休养。儿子在外面打工回不来,老伴又不会插秧,别人地里忙着插秧而他却因缺乏劳力无法种植,这让他整日忧心忡忡。
邻居党员忻中权看到陈学法唉声叹气,自发组织了一支“插秧小分队”帮其挽回农时。忻中权告诉记者,农村里多是自家种稻子,到时候换米吃,若是耽误了农时,今年怕是要到外面买米了,这无疑增添了负担。
“这人脸皮薄,连我们送他秧苗都不肯要,更不会开口让我们帮他插秧了,但他这个情况,我们总不能坐视不理。”忻中权说,秧苗一般没得卖,都需要提前一个月将稻谷种下,让其长成秧苗后,再重新插种。
考虑到陈学法受伤,今年未育秧苗,忻中权主动拿出自家多余的秧苗。在他的动员下,村里人也纷纷拿出自家剩余的秧苗送给陈学法。
尽管忻中权已经71岁,但他依旧干劲十足。身穿红色马甲的几位志愿者们头顶烈日,卷起裤脚,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分片协作、通力配合,拔秧、捆秧、运秧、分苗、抛秧、栽秧……忙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经过一天劳作,绿油油的秧苗便在水田里整齐地铺展开来,为土黄色的水田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装”。
“真的非常感谢大家,不仅送秧苗还帮忙种好,这下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看着自家插满秧苗、绿意盎然的大片水田,陈学法不甚感激。
水稻插秧是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一环,连日来,龙溪乡党委也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抓生产、提效率,为缺乏劳动力的困难群众义务插秧,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乡党委书记丁栩翔表示,党员干部就应该走进田间地头干农活,身体力行,体验农作的不易,更好地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在以后的工作中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竭力服务群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0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