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仇艺畅 宁晓洁 威海报道
春秋时期,程婴与公孙杵臼以“舍子救孤”的壮举谱写了《赵氏孤儿》的忠义传奇,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升华为儒家“舍生取义”的道德典范。
三千年后,相似的抉择在胶东半岛重演:抗日战争时期,300多名乳娘为保护1223名八路军将士子女,以血肉之躯筑起“红色摇篮”,甚至不惜牺牲亲生骨肉,用乳汁和生命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现代史诗。
乳娘陈淑明回忆道:“抚养小雪梅(乳儿)比抚养自己的孩子感情还深,自己的孩子有点病就有点病,小雪梅生病就害怕抱着哭。”
乳娘姜明真忍痛舍亲儿护乳儿“福星”——1942年11月,日军对胶东马石山展开惨烈的“拉网大扫荡”。姜明真与婆婆怀抱八路军后代福星(乳名)和自己刚满8个月的亲生儿子躲进山洞。因两个婴儿同时啼哭易暴露目标,她忍痛将亲儿藏入另一处山洞。敌机轰炸中,山石崩裂,她紧搂福星蜷缩于岩缝,耳畔传来亲生幼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却无法施救。轰炸搜山结束后,婆婆扒开被炸塌的山洞,发现亲孙手脚磨烂、满嘴血土,腹胀如鼓,于回家数日后夭折。姜明真一生哺育了4名革命后代,6个亲生孩子中有4个因战乱和饥荒而夭折。
在那个全中国每四个婴儿就有一个夭折的残酷年代,交给乳娘们的1223名乳儿毫发无伤,为什么这群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们能创造出这样的生命奇迹?
我们把视线放到1942年的马石山,在一场惨绝人寰的包围“扫荡”中,“十勇士”四闯日寇包围圈、轮回拼杀,先后救出了上千名群众,自己却长眠在了马石山上。
读懂了“马石山十勇士”的舍身救群众,也就读懂了乳娘群体的无私大爱。
她们从不说自己是谁的恩人,她们或许不懂“主义”,却懂得最朴素的真理——八路军为百姓流血,百姓为八路军的后代拼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