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郑海鸥
“不出村,就能借到长沙图书馆的新书!”搁以前,杨花村村民刘智明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
刘智明爱读书,但寻书不方便一直是个问题——所在的湖南长沙浏阳市大瑶镇杨花村有个农家书屋,建得早,更新慢,不“解渴”。
“农家书屋‘鸟枪换炮’了。”两年前,村党总支书记刘良洪带来好消息。
新书屋位于村中心,原是废弃的水塘,经过平整,建起了杨花书院,成了村里的新景观。
20多个书架上摆满了书,还新添了电脑、自助借阅机。“想看小说,哪里找”“书上的编码,有啥讲究”……村民们各有各的问题,怎么检索书、如何借还书,90后农家书屋管理员刘亚明一一指点。
“你们猜,这里有多少书?两万册。”刘智明翻开一本书,指着“长沙市图书馆藏书”的蓝色印戳兴奋地说:“市图书馆开了‘连锁店’,每个月还更新几千册。”
“方便乡亲们看书,关键在于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正在村里调研的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在图书馆领域干了30多年,见过很多像刘智明一样爱看书的农民朋友。
“农家书屋和公共图书馆,分属新闻出版、文旅两个部门管理,过去有堵‘墙’隔着。”王自洋说,改革从打破部门壁垒开始,将农家书屋逐步纳入图书馆体系,总分馆运转,书籍全市调配。
“我想看《中国历史常识》,显示在长沙图书馆,怎么办?”刘智明又有了新的阅读需求。
“可以预约。”刘亚明轻点几下鼠标,电脑屏幕便显示“预约成功”。
“10天后,这本书就到你手里了,看完直接还到书院就行。”刘亚明嘱咐刘智明。
放学后,小读者多了,大家在书院或坐或站,看得入迷。刘亚明说,杨花村有小学生近300人,配送书籍时特意增加儿童读物,建起了藏书3000多册的少儿阅览室。
有村民调侃,“总见你往书院跑,不读书会少块肉?”刘智明说,自己从读书中真正“得了实惠”。
“种水稻、辣椒,都从书里取经,有啥好品种,病虫害咋治……眼界越发打开。”
“书院节假日也开门,城里专家还会进村搞讲座,大人小孩都喜欢。”刘亚明说。
10岁的杨欣成小朋友是这里的“资深读者”,他的心愿就是“要把少儿阅览室的书都读完”。
正值农闲,村民来来往往。看书的、自习的,大家都脚步轻轻的。2022年以来,长沙市稳步推进78家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体系,图书每年更新20万册次,一年四季都有高品质文化活动,书香萦绕乡间。
“对杨花村乡亲们来说,农家书屋就是‘我家书房’!”刘智明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2日 04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2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