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垄垄明黄叶,层层缀满山。仲春时节,常宁市天堂山办事处数千亩高山生态有机茶树经过春雨滋润,吐露新芽,远远望去碧绿葱翠,山坡上仿佛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衣。
4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在天堂山办事处白竹村“亭子坳”茶园里,数十名茶农腰挎茶篓,一双双巧手在茶树上翻飞,熟练地采摘着,竹篼里装满了嫩绿的鲜茶。村党支部书记邓先群穿梭在一行行长势喜人的茶树间,掩饰不住喜悦:“经过去年的大干旱,今年的茶叶长势还不错,村合作社的600多亩茶园预计能产8000多斤鲜茶,加工后能卖60多万元,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左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茶叶。白竹村地处南岭山脉,群山环抱,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所。但一直以来,这里的百姓都以种植杉树为生。2016年,白竹村在天堂山办事处党工委的指导下,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发展见效快、收益高的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
“常宁是茶叶大市,隔壁塔山瑶族乡通过打造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培育茶叶品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邓先群说,白竹村拥有高海拔、常年温度稳定性、土壤酸碱度等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有机茶叶产业。然而,开始村民对发展茶叶产业持怀疑态度,宁可土地荒芜也不肯流转,守着传统的杉树、南竹产业。面对压力,邓先群和村两委干部带头将自家土地流转,开发第一块100亩茶园。从土地平整到栽种、施肥、剪枝……村两委干部都参与其中。在看到村两委干部的决心和成效后,村民终于同意土地流转。
打通了群众思想上的“堵点”后,白竹村把土地流转作为激发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来抓,一边组建新型经济实体,成立白竹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开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一边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引进企业和能人种茶。目前,白竹村共流转土地1000多亩用于茶树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土地租金收入3多万元。2022年,白竹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今年预计收入会再翻一番。
一方茶叶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当地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每年近一个月的采摘期和多环节的务工需求,茶叶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季节性务工的总收入在30万元左右。“在家带孙子的同时,现在我还可以到基地采摘茶叶,每天收入在200元左右,既照顾到了家人,又有了可观的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幸福了……”白竹村村民谭鸡秀在谈到茶叶时,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白竹村只是天堂山办事处通过发展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办事处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各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着力将“小茶叶”培育成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也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
“目前,办事处有茶园面积10000多亩,覆盖7个行政村。年产茶叶30多吨,产值3000多万元,平均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最多的一个村有60万元。”天堂山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邓运香介绍,下一步,办事处将围绕茶叶形成采摘、制作、品茶、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茶叶旅游以及茶叶衍生产业,打造茶叶产业联盟,持续分享茶红利,以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0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