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
这几天,一则“男子狂扇婴儿数十巴掌”的视频引起公愤。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初步核实,打人者系婴儿父亲,疯狂挥拳只为逼迫女友回家,目前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古语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婴幼儿正处于“生命的开端”,是最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虐待与暴力,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容忍的。因为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就把巴掌挥向毫无招架之力的婴儿,如此行径玷污了“父母”二字,更突破了基本的人伦底线。既然枉为父母,那么相信后续的法律惩戒,会让这位父亲好好补上这一课。 孩子不是父母泄愤的工具,打孩子更非“家务事”。《反家暴法》明确规定,家庭纠纷一旦因暴力因素发生质变,就会触发社会介入机制,施暴者将为此付出代价。尤其是虐待婴幼儿,更是性质极其恶劣、极为严重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规定一清二楚,但就现实来看,由于年龄尚小,孩童缺乏基本行为能力,既不会保护自己,受到侵害也不会求助,对其施暴也成了“隐秘的角落”。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与研究报告》显示,84.79%的案件是父母施暴,其中亲生父母施暴占74.75%,继父母或养父母施暴的占10.04%…… 拿什么来有效惩戒“最亲密的伤害”?如何杜绝泯灭人性的恶行?除了在养育、教育等各个环节,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不断织密织牢法网之外,也要提高早发现的灵敏度,建立机制保障孩子的长期安全。比如妇联、街道等加强家庭关系建设,邻里路人见到暴行立刻举报,法律介入进一步评估监护人资格,等等,都不啻为有益尝试。此外,也应全面强化对于任何侵害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幼儿行为的处罚、惩戒力度,让施暴的黑手不敢肆意妄为。 有人说,为人父母虽然不需要考试,但并不是任何人都配得上这种资格。恶性事件的发生,也每每让人深思。孩子不是父母、家庭的私产,终归属于他自己,属于整个社会和国家。养孩子并非易事,每家每户情况不同,但共同的,是底线和责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0 2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