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没买过的东西竟会快递上门?遇到这样的“好事”千万要警惕,极有可能是利用快递包裹或快递单,进行电信刷单诈骗。
眼下一年一度的“双11”已拉开帷幕,不法分子更是伺机而动。在此之前,以“蟹卡”引流诈骗就引发了大家关注,而这些包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日常用品包装成“礼物”,并附带“抽奖”二维码,在给人们带来意外之喜的同时,也使得骗局更加具有迷惑性,削弱了人们的警惕防线,一旦扫码“兑奖”,就是被骗的开始。
就公安部刑侦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整体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的1/3左右。在海口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11月1日公示的过去一周诈骗案件高发类型中,刷单返利、消除不良记录、虚假网络投资理财三大类为主,其中刷单返利类占26%。可见,快递包裹诈骗已成为近期较为常见的骗局。
其实,这些广撒网的“木马快递”,无外乎摸准了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加之个人防骗意识差,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增强防范个人防范是第一位,对于来路不明的包裹要慎之又慎,不随便扫描快递中的二维码,不轻信所谓的“小礼物”“抽奖”活动。对于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也要一分戒备,从自身降低上当受骗的风险,并告诫亲朋好友注意防范,如果不慎受骗,要及时止损、果断报警。
当然,快递包裹类诈骗层出不穷,这背后涉及的种种问题也是对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个综合考验。为此,凝聚多方合力打击快递诈骗,保障公民个人隐私、生命财产安全,净化网购环境刻不容缓。
从众多案例分析来看,这些来路不明的快递能够精准对接收件人,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倒卖、出售公民信息的“中间商”就是诈骗的源头之一,亟需有关部门深挖、严打,对非法出售公民信息的个人、组织“亮剑”,并不断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筑牢法律红线。与此同时,快递行业和电商平台也要定时自审自查自纠,严格落实快递实名收寄制度,完善电商平台准入门槛,加强技术介入规范社群运营等等,优化网购市场环境。对于大量散寄低价小商品的包裹,也要积极配合公安、监管等部门进行追根溯源、提供线索,并共同探索治理快递诈骗的应对措施,共筑安全网购的“防火墙”。除此之外,还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开展普法行动,在“双11”“双12”“618”等重大购物节点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醒人们增强自我保护和警惕意识,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期待,在多方合力未雨绸缪、严防严打之下,人们收寄快递也不用再忧心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