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历史遗留”的涉毒家庭留守儿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26 09:26:00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刚接触某个孩子的时候,彭立生会把孩子聊哭,痛痛快快地哭。很多时候,他也跟着流泪。

极度自卑、孤独、缺乏安全感,是涉毒家庭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哭出来,可以让郁结的情绪得到释放。彭立生也曾是一名涉毒家庭留守儿童,他清楚记得这种感受,“就好比躲在阴暗的屋子里不敢走出来”。

30多年前,毒品在宁夏同心县像瘟疫一样逐渐蔓延。据媒体公开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9年间,同心县因贩毒被判处死刑的人员达234人,因涉毒被判有期徒刑的则有1382人,因涉毒被捕后留下孩子无人照料的有73户。

而曾经的下马关镇,又是同心县的“毒品重灾区”。2000年,父亲贩毒被抓后,11岁的彭立生开始经历挨饿、辍学、自卑、孤独,14岁时他开始外出打工,搬砖块、刷盘子、下煤矿……18岁时他写下一封遗书,觉得“太累了,不想再坚持了”。

多年以后,彭立生开始救助像他一样的“孤儿”,“希望他们不再走我的老路”。在帮扶这些孩子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治愈,“逐渐走出阴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历史遗留”的涉毒家庭留守儿童

▲彭立生

2015年以来,彭立生先后救助了490名涉毒家庭留守儿童,2024年还继续帮扶150名。

如今,同心县曾经蔓延的毒品早已得到控制,随着涉毒家庭留守儿童的减少,很多帮扶过的孩子逐渐长大,彭立生所创立的同心爱心救助协会也开始转型,一是扩大帮扶区域,二是增加帮扶项目。

01

童年的“废墟”

快乐的童年在11岁时戛然而止。父亲被抓后,家便一下子塌了。彭立生记得母亲脸上再也没了笑容,每天种地,去建筑工地打零工,沉默着不停劳动,她有四个孩子要养,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小的孩子才1岁多。彭立生常常半夜听到母亲在炕上哭泣……

下马关镇离同心县县城80公里,距甘肃却仅有30公里。6月下旬,黄土高原上阳光炽烈,但风依然凉爽。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毒品重灾区”,2004年有媒体援引有关部门的公开资料显示,仅彭立生所住的西沟村,全村贩毒犯罪人员就有130多人,被判处死刑的有十多人,全村三分之一的家庭受到直接牵连。

彭立生小时候性格开朗,甚至有些调皮。但父亲出事后,他变得自卑、怯懦、孤僻,有着挥之不去的负罪感。他读到初一就辍学了,14岁时跟着村里人出门打工。

那是2003年的春天,到处都在播放《2002年的第一场雪》,他听着这首歌到了呼和浩特,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但干了10多天工地就散了,他们没有拿到工钱。几个同乡在火车站睡了几天,直到另一个在当地务工的同乡赶到火车站,给他们买了一袋馒头和回家的火车票。彭立生年纪最小,第一个拿到了馒头。

第二年,他又去呼和浩特打工,照样在工地上干零工,冬天下雪工地停工后,他又去餐厅刷盘子。一年下来挣了2000多元,他分几次寄给了母亲。后来,他又去挖煤,在工地上开挖机……

18岁那年,他写下遗书,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尽头……我活得太累了”。遗书写在笔记本扉页,幸运的是,他后面又继续写下了更多憋在心里的痛苦和灰暗,并不断提醒自己,作为家中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要照顾,自己要是“走”了,妈妈怎么办?

10多年前,西沟村村民整体搬迁到了集镇上,以下马关古城为中心,从西边搬到了东边。建于明代的下马关古城紧靠集镇西端,黄土垒起来的城墙高高矗立,再往西一里地,就是已经搬迁的西沟村。

回到村里,空气里有着熟悉的燥热羊粪味道。房屋已经被推平了,地里散落残缺的瓦砾,一长排废弃的窑洞,如同一张张失语的嘴。童年的阴影没有完全散去,20多岁时,彭立生还是害怕跟陌生人说话,习惯性地低着头,总想着努力讨好对方……至今,聊到某些经历时,泪水还是说来就来。

“历史遗留”的涉毒家庭留守儿童

▲搬迁后的西沟村遗留下的窑洞

02

“让他们不走我的老路”

写着遗书的那个笔记本,放在彭立生办公室的一个抽屉里。同样放在办公室的,还有数百名涉毒家庭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一份一份的文件袋码得整整齐齐。这些文件袋里,有孩子的家庭情况,也有他们写下的心事和愿望。

档案显示,小俊是2018年刚上初一时来到同心爱心救助协会的,如今已高中毕业。6月23日晚上,小俊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差9分上一本线,虽有遗憾,但他满意这份成绩。他记得读小学时自己总在教室里发呆,不跟其他同学玩耍,也不说话,下课时也独自坐在座位上,“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小俊记得,自己刚走进同心爱心救助协会时依然不说话,别的小朋友都在玩游戏,他毫不关心,只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

但他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彭叔,觉得他亲切而温暖。小俊说其实想叫彭立生哥哥,“但他是有孩子的人了,叫叔叔好一点。”参加完活动后,彭叔单独找他聊天了,问他想不想爸爸妈妈?不说话的小俊只是放声大哭……

才三四岁时,小俊的父母就因贩毒先后入狱,他只能轮流住在亲戚家里。亲戚对他很好,他似乎习惯了没有父母的生活。直到三年前母亲出狱后,他才体会到母爱的特别。当母亲怯生生地问他,“儿子,手机怎么用?”他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母亲出狱后已经与社会脱节,花了几个月适应过来后就开始拼命干活,她要努力弥补孩子曾经缺失的母爱。彭立生说,小俊妈妈如今在镇上一家餐厅上班,因为比别的员工做得更多更细,其他员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老板给她开了3500元一个月。

目睹了妈妈的辛苦,小俊想过不读书了,出去打工减轻妈妈的负担,但他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会更加难过和失望。

“历史遗留”的涉毒家庭留守儿童

▲同心爱心救助协会曾组织的学生禁毒宣传大赛作品

彭立生觉得小俊像极了自己小时候,他想念父亲,把父亲写给他的信反复拿出来读。16岁那年,他终于通过打工积攒下了路费,坐火车去看望在云南服刑的父亲。隔着铁丝网见到父亲时,他的眼泪不断地流,怎么也流不完……

彭立生很高兴看到小俊的变化,他说这就是他目前工作的意义。他希望能够帮助这些跟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不走我的老路”,不要背着沉重的包袱成长,长大后有正确的价值观。

小俊表示,正是彭立生改变了他的性格,让自己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能够专心学习,“彭叔成了我最信赖的人,他给了我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陪伴。”

高考结束后,小俊在一家音乐餐吧找了一份暑期工,他希望两个月可以挣够学费。他依然经常接到彭立生的电话,问他需要什么?他总说不需要,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03

“帮助他们,也是治愈自己”

攀渝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在家里吸毒,会让自己和弟弟站在巷子里放哨,只要有陌生人走进巷子,就赶紧跑回去告诉他。有一次警察上门时,她的“哨卡”发挥了作用,父亲及时把毒品藏了起来。

那时候,她不过六七岁,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后怕。父亲最终因为贩毒被抓了,至今还在监狱服刑。

读中学时,攀渝不敢跟同学提及父亲。读大学时,她不愿提及自己是同心县人。

攀渝很早就知道了彭立生在帮助涉毒家庭留守儿童,她听母亲说弟弟得到帮助后性格变化很大。但她不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甚至觉得这是一个骗局,怎么会有人主动来帮你?她早已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年前,攀渝嫁回到下马关镇,正好同心爱心救助协会在招聘工作人员。加入这个团队后,她很快爱上了这份工作,“每次加班到深夜,也觉得精力充沛。”

如今,攀渝是协会负责涉毒家庭留守儿童项目的负责人。她和彭立生有着一样的观点,在帮扶这些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治愈自己。她说很多涉毒家庭留守儿童受到歧视,甚至有人因为痛恨毒品,觉得毒贩的孩子遭遇的苦难就是“活该”。

“历史遗留”的涉毒家庭留守儿童

▲彭立生和攀渝(左)在下马关镇街头

彭立生也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涉毒家庭留守儿童会给自己贴上“毒贩孩子”的标签,然后陷入自卑中走不出来。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救助涉毒家庭留守儿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对同心县“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么多孩子,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些年来,彭立生发现,几乎所有涉毒家庭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协会着重在心理疏导、“爱心妈妈”陪伴方面发力,让这些孩子能够重拾信心,有尊严地健康成长。

在心理疏导时,彭立生和攀渝一起跟孩子们聊天,孩子们哭的时候,他们也常常跟着一起哭。他们觉得,自己曾经历的心理创伤,其实从未痊愈过。

刚开展救助行动时,彭立生完全不懂什么是公益,总是把妻子开餐厅的收入贴进去,好几次闹得要离婚。这些年过来,他读了很多书,参加多次公益机构资助的培训,终于对带领团队和未来规划有了明确的认识。

同心爱心救助协会的办公场所一直在下马关镇,帮扶对象长期在下马关镇、韦州镇。近年来新增的涉毒家庭留守儿童已很少,原来帮扶的孩子也逐渐长大。去年,彭立生在同心县新设了一处办公地点,扩大帮扶范围,新增帮扶项目。

2024年6月26日,又一个国际禁毒日来临。尽管已为孩子们做了很多工作,但彭立生依然觉得,毒品带来的童年创伤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只是他们渐渐长大了,有了能力去处理和消解心里的伤痕。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摄影报道(文中小俊、攀渝为化名)

编辑 何先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近70%的居民是水泥厂职工或家属,因企业改制等原因,遗留大量矛盾纠纷。对此,千山水泥社区探索出一条“社企联动”矛盾化解新途径,2021年以来,实现历史遗留问题“全化解”和重大
2023-11-13 17:16:00
阳谷县民政局开展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点记者李军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3月9日,阳谷县民政局采取“儿童主任+儿童社工+心理咨询师”的关爱服务模式走进郭屯镇开展困
2024-03-12 11:21:00
...者 吴海涛本报讯 昨日上午,市政府调研组赴涟水县调研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县中振兴工作。在涟水县时码中心小学,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学校校园环境、师生住宿条件等,详细了解学校寄
2024-03-16 02:25:00
...自:北京日报学校及家长反映手机管理是普遍的难题——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形成了大量
2023-02-20 08:12:00
留守儿童游古城
...27日,碑林区爱心169公益服务中心开展“游古城西安 温暖留守儿童”春节送温暖活动,将蓝田县辋川镇和商洛市丹凤县的13名留守儿童、孤儿、困难家庭儿童接到西安,带领孩子们参观游
2024-01-28 03:06:00
以爱之名 文明花开
...三位电力女员工正式成立“红十三爱心社”,一对一结对留守儿童,成就了一个巾帼传播爱心公益的奇迹。在温州永嘉的偏远山区,有不少孩子因家庭思想观念限制、家庭内部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
2024-03-12 16:22:00
“福州好人”高其信:遇困就帮 见难就助 将爱传递
...,又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高其信在霞浦希望小学与留守儿童一起放飞梦想 受访者供图高其信经常给同学们做学业辅导、思想辅导 受访者供图为了帮助霞浦县柏洋乡的留守儿童,高其信主动
2023-09-05 06:14:00
照亮孩子成长之路,捷途汽车为留守儿童送“暖流”
...两小时大巴才能到达的学校。它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公益学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孤残、特困家庭提供免费食宿、学习及生活帮助,目前在校学生近200
2023-09-08 13:47:00
江西着力聚合巾帼力量 推动志愿服务迈上新台阶
...,为老年人“日常代办”,开展儿童防溺水专项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做了不少雪中送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钱昀介绍,在江西省妇联倡导的“万名妇干进万家”“万户家庭结对子
2023-12-05 20: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