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李发治
春运期间,在广东湛江徐闻港发生了奔驰车主插队并拳砸引擎盖事件;无独有偶,山东济南也发生了一起奔驰车司机逆行堵路事件,相关人员均被依法处理。随着春运路上的车潮涌动,有些司机在遇到车流缓慢或拥堵时,便出现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脏话,甚至攻击其他车辆或司机等“路怒”症状,造成一系列后果,引发舆论关注。
春节出行,人、车数量远多于平时,再加上交通拥堵、天气恶劣、停车难、发生事故以及其他车辆的野蛮驾驶等行为,极易导致驾驶人开车时压力增大,从而产生暴躁、愤怒的情绪,引发“路怒症”。此外,春节期间一些人生活不规律,常常表现为易疲劳、易焦虑、缺乏耐心等状态,如果遇到红灯、堵车、行人违法或车辆剐蹭等外界刺激,负面情绪就非常容易爆发,出现心理上的应激障碍。
“路怒症”是马路上的“情绪杀手”,偶尔有点“路怒”情绪值得理解,关键是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止怒。
控制“路怒”情绪,正确认知是关键。比如,有人在自己的前方开得比较慢,这时要告诉自己,前面的驾驶员可能是新手,我应该要多一些宽容,而不要用负面情绪来解释原因,什么“他以为我好欺负”“他就是故意要阻挡我”,等等,这样的假设会为自己树立假想敌,从而激发自己的怒气,产生追上去报复对方的冲动。另外,自己在开车时保持好的情绪,预防怒气上来也很重要,可以多做几次深呼吸缓解情绪;拉大跟车距离缓解跟车紧迫感;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放松心情,等等,使自己学会包容和礼让,安全驾驶文明出行,不开斗气车,避免因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法治社会,遏制“路怒”离不开法治的雷霆亮剑。虽然法律中对“路怒症”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但现实中“路怒”行为产生的后果可能涉嫌多种违法。驾驶员如果出现轻微“较劲”行为,可能被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处以罚款及扣分等行政处罚;行为较为严重的相互别车、追逐竞驶,还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如果在繁华路段等发生此类“较劲”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则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面临更严重的刑事处罚。面对“路怒”行为,交管部门除了在拥堵地带要加强引流疏导之外,更要加大对“路怒”行为查处力度,严格依法追究违法责任。
拒绝“路怒”,配套措施也要及时跟上。相关部门要加快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素质。事实上,“路怒”只是表象,本质还是驾驶人交通文明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淡薄。只有所有交通参与者都从自身做起,拒绝“路怒”,文明交通才能够实现。
旅途思平安,平安才是出行最畅通的路!驾车出行,愿大家都多守一分规则,多讲一点礼让,远离“路怒”,让路越让越宽,心也越让越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8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