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2-19 00:21:00 来源:浅语科技

你有数字囤积癖吗?世超有。症状是这样的: 只要在互联网上刷到了感兴趣的工具、影视、学习资源,我都第一时间保存。听着很正常,对吧。

可问题是,这些资源,我大概率不会点开了。要么没有时间,要么启动成本太大,压根就不想点开。但即便如此,每次看到值得收藏的资源时,世超依旧雄心万丈 3 秒,进行一个保存。

这就导致我网盘里的教程,社交媒体的收藏,越囤越多。数字囤积癖,成了。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不光是喜欢收藏,类似情况在照片、聊天记录、App 都有上演。世超的微信聊天记录占了快 80 G 了,很多对话压根没回顾过一次,但一直没删。哪怕在换机时,还要再把它们完全迁移过来。

相册 App 里有上万张照片和 1000 个视频,尽管很多照片都是相似的,有些拍得也是一坨屎,但我总舍不得删。手机里也下了 400 多款软件,很多我都不记得它是干嘛的,但就是不删。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当然,数字囤积癖并不是世超才有,类似 “ 患者 ” 互联网上很常见。有人说自己很多东西收藏了 3 年从未点开,最终整理完 500 多个笔记后发现:似乎啥都不需要。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有人在相册里存了四千多张照片,她说即便一样的东西拍了好几张照,照片里都是生活中小事,但仍舍不得删。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几千张照片已经算好的了,两万多,六万多的晚期选手评论区大有人在。。。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不过最夸张的还是手机 App 囤积。世超自认为 400 多个 App 已经算多了,结果有网友手机下了 1000 多 App 。

哥们是想开个应用商城吗?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中国青年报社之前对 1001 人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其中 82% 都有数字囤积癖。大伙儿都在囤啥呢?囤照片的有 59.0% ,囤聊天记录有 49.3% ,音视频有 46.1% ,自我提升类资源 44.0% ,公众号文章 37.1% ,影视剧 36.0% ,工作文件 32.1% 。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看到这你有没有好奇,怎么人人都有数字囤积症了?其实不同情况,原因不同。大伙儿在网络上喜欢囤积资源、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大环境原因: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

互联网上每天都有无数的内容产出,这些内容在一次次上滑下滑中,不断涌入我们的眼睛。因为算法推荐,我们注定会不断刷到那些你觉得会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

但问题是,在习惯了满世界的短平快内容后,这些课程和资源,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浏览口味了。它们没有密集的笑点,没有开口就高潮,张口即金句。所以那些内容对我们来说是枯燥的,是不属于舒适区的。

自然我们就有巨大的启动成本,一而再再而三拖延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咱们永远在 “ 先马再看 ” ,可最后 “ 再也不看 ” 。

而囤积照片、视频、聊天记录这些,原因就更好推测了。因为它们是我们记录生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生活的阴晴圆缺,个人关系的起承转合,都能在一张张照片和一条条对话里重新呈现。

当我们删掉这些时,真的会导致很多细节我们再也想不起来了。所以大伙儿都不愿意清理它们。

当然刚才说的两点还都只是表层原因,数字囤积的出现,其实还有个共同本质: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错失恐惧症。FOMO 一词是 2004 年提出的。大概意思就是当一个人不在场时,就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从而产生持续性焦虑,不安。

比如疫情期间,世超看到大家都在抢购食物和药品,焦虑得也去抢购了,就是一种 FOMO 。

在互联网上, FOMO 也依然存在。试想下,如果你刷到一个爆款帖子,它分享了某个成功人士结合自己 50 年经验编写的 99 条成功秘诀,帖子收藏数十几万,此时的你一定也想收藏。

假设帖子找不到了,你还会非常焦虑。感觉自己和成功之间,真就差了这么一本书,太可惜了。尤其在当前越来越卷的大环境中, FOMO 产生的焦虑会愈发严重,所以每个人看到啥,都得要保存一份先。

与其说数字囤积的人越来越多,不如说现代人更容易 FOMO 了。世超原本认为患上数字囤积症,没啥大影响。

但其实很多人会陷入恶性循环,看着越来越多的资料没有消化,焦虑就会不断加重。为了减轻烦恼,他们还会尝试自救。像豆瓣上就有一个 “ 收藏夹不吃灰 ” 小组。这里聚集着 5 万网友,时不时互相分享、打卡清理自己收藏过的内容。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每当有人清理完自己收藏已久的健身视频、播客、照片时,都会发帖子来记录。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除了豆瓣自救小组,互联网上也经常能刷到别人教你如何分类收藏夹,如何借助工具,来解决数字囤积的。

为啥你拼命存的资源 最后又不想点开了

但世超认为要解决数字囤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整理,去消化。

而是在源头上解决 FOMO ,解决焦虑。要世超说,照片、视频、手机 App 这些囤积就囤积呗。它们不会有啥副作用,顶多就是费点空间罢了,真有用的时候别提多有用了。

至于网络上收藏资源这些,作为过来人,我想说句狠话:其实我们收藏的大部分都是标题党。那些《 XX 成功人士必读 》,《学会这 99 条就没有失败人生 》很少有实质内容,都是车轱辘话。

世超敢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被骗了很多次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几十亿条内容生产出,但真正有用的连 1% 都不到。

那些动不动号称 “ 改变人生 ” , “ 开启外挂 ” , “ 最牛逼 xx ” 的分享,相信我,大部分都是 bullshit 。

每个人资源不一样,今日也不同往时,一个人的成功没那么容易被复制,一本书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彻底改变某个人的生活。把它们从你的信息流忽略,从你的收藏夹里删掉,对你的生活没任何影响。

当然如果差友们想进步的话,我觉得大家不妨试试,先读完一本书看看~

责任编辑:随心

文章内容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媒体:内存已满舍不得删,你没准得了“电子囤物症”
...时光”,更多的是场景动作重复的照片、躺着吃灰的电影资源和课程链接。但想清理时,却很难下决心把它们挪进回收站,“万一到时候能用上呢”。林妍觉得,自己仿佛成为了一只“数字仓鼠”,
2022-12-15 08:40
...随着悠哈妈妈的坚持海投、陆续接单,悠哈逐渐有了更多资源和渠道,2024年8月悠哈因为参演的一部短剧意外爆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短剧小演员,接到的短剧拍摄邀约越来越多。去年她拍摄
2025-02-25 08:41:00
为开发者赋能,共建融云数字生活——天翼云盘开放平台诚邀开发者加入
...的特色。天翼云盘开放平台,依托中国电信高速网络及云资源优势,面向个人和组织开发者提供能力接入、开发升级、发布推广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选择天翼云盘开放平台,即可获得中国电信天翼在
2023-05-17 12:00:00
掌阅科技·掌阅精选荣2024年度全国优秀图书馆数字内容供应商
...应商”称号!所获奖项一直以来,掌阅精选充分利用海量资源和技术优势,专注为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提供高质量数智化的阅读平台及相关软件服务,配合
2025-01-15 18:30:00
...转自:海南日报5G同步课堂、数字化规范招生、共享教育资源……我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教育插上“智慧翅膀”■ 本报记者 张琬茜10月11日上午,文昌市文城镇逸夫小学,屋外
2023-10-15 06:50:00
青春红岩丨走进永川科技片场:拍片、找演员、看景一网打尽
...“云选演员”,还能联系住吃行、服化道、影视后期各种资源,拍片一站完成。“比如,我们场景中选择永川的松溉古镇,系统就会显示出该场景的实景3D照片,照片上还标注有场景的具体数据,
2024-09-10 17:09:00
应用场景广泛 我国60多个城市已初步完成实景三维建设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自然资源部昨天(10月10日)发布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264个城市正在开展城市级三维模型建设。其中,武汉、西安、株洲、贵阳等60多个城市已经初步
2023-10-11 14:31:00
...南日报为公众提供更广泛的学习与探索空间海南这些宝藏资源库你会用吗?■ 本报记者 刘晓惠穿越浩瀚的历史长河,透过一字一句、一碑一文、一诗一画,可触文脉,可知古今。这些宝贵的文化
2024-06-21 07:18:00
...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整合资源,提供优质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助力传承民族精神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应加大对数
2023-09-26 06:3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