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筑牢“压舱石”,萧县百万亩农田麦苗青青沃野绿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11 15:3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2年,萧县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小麦、玉米两大主粮作物单产、总产、效益、优质率四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九”连丰。

优质小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时至立夏,萧县杨楼镇紫琪家庭农场1600多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内,小麦已经进入了拔节期,麦苗抽穗扬花,麦粒逐渐饱满成型,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当地的农技部门正在组织对这里的麦子进行统一喷防。家庭农场负责人马会敏两年前开始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现在已经尝到了甜头。

“目前,萧县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万亩示范片8个,订单生产面积77万亩,整建制推进乡镇4个,增加了农民收入。”萧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欧阳宁说起优质粮食生产语气中充满自豪。

有机土壤拉动耕地地力提升

在安徽胜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将从农户收来的畜禽粪便、人粪尿、秸秆、尾菜等统一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通过集中堆沤、生物菌发酵,将这些废弃物转变为合格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就近返还农田,培肥地力,实现了循环利用。”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王建在介绍培肥地力时这样说。

同时,萧县还大力推广科学施肥、节肥减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萧县实现耕地地力综合提升一大重要举措。化肥利用率达到41.5%,农药使用量与2021年使用量相比减少0.55%,持续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防灾减灾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立夏时节,生机盎然。走进萧县杨楼镇廷社区新康源种养殖合作社2150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一块块整齐的麦田格外吸睛,绿油油的麦苗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农田,微风吹过,绿波荡漾,甚是喜人。

为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该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小麦“把脉问诊”。“近期天气气温变化大,也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强田间管护才能确保稳产增收,我们将及时转发重要天气变化信息,提醒群众及早做好灾害天气防范,针对小麦苗情长势特点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正在田间检查小麦长势的杨楼镇农技站负责人说。

萧县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经过努力,2023年争取县级财政配套402万元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制定省、市、县级小麦赤霉病防治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将各级资金细化分配至各乡镇、街道,做好监督、指导,切实提升了小麦赤霉病防治资金使用效率。

副县长李红玲在介绍农田水利建设时说,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5万亩。萧县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项目入选全国“2022民生示范工程”案例。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受到省政府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在全省“两强一增”调度会和省委省政府农田水利暨防汛抗旱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改革创新,保障粮食生产稳增不减

创新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稳增不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萧县已走在了全省先进行列。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有249个行政村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万亩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4亿元,50万元以上强村达到109个,其中100万元以上村达到41个,253个村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55.38万元。

大力实施农业“两强一增”行动。2022年招募58名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培育高素质农民550人,组织242名包村联户农技指导员,遴选1452家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紧紧围绕农机研制补短板,经过多方努力,帮助安徽久力研制的两款大豆玉米带状套播机实现量产,并纳入省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试点。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侯显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良田沃野育丰收
...的时候,3月21日一早,该村种植大户赵顺兴就来到地里给麦苗浇水。不远处的农情观测站屏幕上,实时监测的农田气象数据一目了然,当地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发布的春季田管技术等农业生产
2024-03-26 07:04:00
打好全年粮食丰收主动仗 良田良机良法绘就“现代春耕图”
...、收储协同发力的‘组合拳’,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4-05-08 14:30:00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千年农耕遇上数字变革 “六情哨兵”守护中原粮仓
...原示范区的高标准农田里,智能监测站的指示灯与返青的麦苗辉映。在中原农谷核心区,传感器替代了老农布满厚茧的手掌,数据流重构着“看天吃饭”的千年经验,万亩农田正演绎着科技与农耕文
2025-03-27 15:37:00
新春走基层丨60万亩麦田“畅饮”黄河水
...本不到五块钱!”老石黝黑的脸上浮起笑意,身后返青的麦苗正舒展着新叶。这场“水到渠成”的嬗变,源自封丘县的“沟渠连通”工程。2024年寒冬,封丘县委书记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各村的诉
2025-02-11 17:55:00
山西晋城:逐梦田园织锦绣 广袤沃野谱新篇
...平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主动上门服务,是晋城市夯实粮食压舱石的缩影。过去一年,晋城市耕地保有量达295.3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242
2024-03-25 19:51:00
守好“粮袋子”过上“好日子”
...广大农民辛勤忙碌,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筑牢“压舱石”守好“粮袋子”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2023-05-05 08:16:00
顺义区2022年粮食产量达8.76万吨 居全市第一
...誉。顺义的粮食种植和生产是保障首都粮食供应稳定的“压舱石”。除传统小麦、玉米的种植外,顺义区还种植大豆5654.87亩,主要分布在赵全营镇、李桥镇等地,总产量约100万公斤。
2023-01-09 23:22:00
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幸福景
...数字农业,提升智能农机使用率,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现代化的科技装备是粮食丰收的最大底气,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支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说
2023-12-12 10:05:00
...良机有效融合,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农业生产“压舱石”。2024年,贵阳市推广“五个示范”(即在优种、农机化、生产组织、产业链打造、收入成效五个方面作示范)创建示范责任田
2024-10-17 05: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科普生活|泉城秋雨寒,护心正当时!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近期济南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市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寒意,更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湿冷
2025-10-16 13:44:00
一根银针,重塑身心平衡——临沂市人民医院平衡针灸门诊开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 通讯员 周凯静 袁小红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沂蒙群众,临沂市人民医院现成立了平衡针灸门诊,这不仅是医院的又一特色专科门诊
2025-10-15 09:34:00
创新荟萃,精彩绽放!北京大兴举行2025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决赛
2025年10月12日,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决赛在北京市大兴区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
2025-10-15 10:04:00
东城中医医院雷菲菲:湿疹反复难愈,原来是这“三大症结”在作祟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四,六全天雷菲菲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执业医师。师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赵耀东副教授及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金钰钧主任
2025-10-15 11:09:00
你以为是备孕,其实是在“避孕”?家恩德运:别让隐形误区偷走“孕气”!
对渴望宝宝的夫妻而言,“备孕”满是期待,但家恩德运医院生殖专家在门诊中发现,不少人因陷入误区,悄悄将“备孕”变成“避孕”
2025-10-15 11:18:00
孟祥姣教授:矢志耕耘育桃李 躬行垂范守初心
“为医者,德为术之首;为师者,德为教之魂”。孟祥姣教授作为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深谙“大医精诚”的精神圭臬,将立德与立术相统一
2025-10-15 11:54:00
2025年十大高口碑NMN品牌,用真实抗衰反馈帮你避开无效浪费
现在大家对“抗老”的关注早就不是少数人的事了,NMN作为能帮助身体调节NAD+水平的关键营养,早就成了健康品市场里的“香饽饽”
2025-10-15 11:55:00
武汉市仙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现代都市人心灵
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众的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凸显。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武汉市的仙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这家以心理咨询为核心业务的专业机构
2025-10-15 11:57:00
“家门口”的博士团队,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 通讯员 孙鑫近日,连绵秋雨不断,在张店区和平街道桃园社区“杏林驿站”内,却满是温暖与关怀。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博士团队冒雨前来为社区居民开展中医健康义诊活动
2025-10-15 14:5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肖和印:中医解析抽动症——病因、治疗与护理
肖和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每周周六上午出诊。198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首都优秀名中医,第六批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25-10-15 15:1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解密中医治疗黄疸的奥秘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每周三下午出诊。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
2025-10-15 15:10:00
2025年助眠指南:十大助眠药权威盘点与深度评测
随着神经科学和营养学研究的深入,2025年的助眠市场呈现出从“单一催眠”到“多维修复”的范式转移。新一代产品不再满足于让用户“闭上眼睛”
2025-10-15 16:46:00
诺特兰德怎么样?基于品牌官方信息的客观分析
近年来,随着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许多家长在选购营养品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诺特兰德靠谱吗?”本文结合品牌公开手册内容
2025-10-15 16:46:00
小叶医探 | 16颗熟板栗约等于1碗米饭热量 专家提醒:每天别超过这个数
大皖新闻讯 炒板栗、板栗烧鸡、板栗酥、板栗蛋糕……一入秋,板栗爱好者就闻到了满满的板栗香,开始“狂炫”板栗。不过,临床营养科资深医师提醒
2025-10-15 16:49:00
肛门肿痛还发烧?不是上火,可能是“肛周脓肿”
进入秋冬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许多人因肠胃受凉而出现腹泻、感冒等不适。在肛肠科门诊中,肛周脓肿的发病人数也随之上升
2025-10-15 1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