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内分泌科接收了一名由急诊科转入的37岁年轻男性糖尿病患者,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但长期不重视病情,胰岛素和降糖药的应用不规律。最近一周,由于口腔溃疡导致食欲不振,为了唤醒食欲,患者不顾自身有糖尿病,仍然饮用大量碳酸饮料,后出现口干、多尿、多饮、气促、乏力,短短一周内体重减轻了约10公斤,并出现了明显的精神不佳、呼吸急促、恶心呕吐,伴明显脱水征象。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急诊室,医生经查体发现患者急性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四肢凉爽、情绪低落、口干、皮肤弹性差。在使用普通血糖仪检测血糖时,血糖仪显示“high”,提示血糖无法检测,俗称“爆表”。经过检验科检测静脉血糖,发现患者血糖高达93.60mmol/L。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范围为3.9-6.1mmol/L,非空腹血糖应小于7.8mmol/L。”该院内分泌科简丽副主任医师表示,综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相关检查结果,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威胁生命。”简丽立即为患者进行大量液体补充,同时用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通过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在病情得到改善后,考虑到患者存在高血糖毒性,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经过一周多的耐心调整,患者的血糖逐渐趋于正常水平。患者血糖稳定后,在出院前,简丽医生结合患者的超重情况调整了降糖策略,制定了长期的降糖治疗计划,包括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治疗,以管理血糖水平和帮助减轻体重,并嘱咐患者随访和定期体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提醒,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尤其需要注意日常生活起居和饮食,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自我血糖监测,包括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以及夜间血糖。监测频率将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通常血糖波动越大,病情越不稳定,监测频率越高。
2.科学平衡膳食,限制过多葡萄糖摄入,避免碳酸和含糖饮料,优化饮食三大营养素和维生素矿物质组合,合理管控体重。
3.进行生活方式改变,从静态生活方式过渡到结合运动和休息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运动量应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等因素而定,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
4.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同时密切关注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一旦发现不适,尽快就医。
5.长期随访,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普通的全身和针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体检(包括眼底检查)。
(通讯员 简丽 吴绮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