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报记者 柴雅欣
玉门关外,东风航天城又变得热闹起来。
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一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作为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每到此时,这里都会迎来新的航天员乘组、参研参试人员、中外媒体记者、观礼游客,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热闹之余,这里多数时间是安静的。
抵达嘉峪关机场后,记者乘车在巴丹吉林沙漠穿行近4个小时才抵达东风航天城的入口。与一般城市相比,这座小城交通难言便利,条件不算优越,却是许多航天人扎根一生的地方。
这里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精神的发祥地,承载着数不尽的光荣与梦想。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的将士们开赴大漠戈壁,组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也就是后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距发射场数公里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自其组建以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700余名先烈。每次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前,航天员、各试验队的科技人员都会先到这里缅怀先烈、回望初心。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东风指控中心92号测控区能最早对神舟飞船实施测控,被称为“载人航天测控第一棒”。今年25岁的刘韵一从小在东风航天城长大,父母曾都是这里的科技人员。大学毕业后,她“接棒”成为东风航天测控人,在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将与同事一起搭建测控链路,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有的跟随祖辈扎根大漠,有的陪伴爱人安家戈壁,有的追随梦想奔赴东风……像刘韵一这样的年轻人在东风航天城里还有很多,他们正在书写新时代中国航天故事。
鸣沙山麓,盈盈若舞的伎乐天将中国人的“飞天梦”印刻在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弱水河畔,中华民族“九天摘星”的夙愿在东风航天城的发射塔架上冉冉升腾。54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这里飞向太空,《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寰宇;如今,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静待升空,谱写中国航天的崭新乐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