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刘杰)佳节有好戏,团圆度中秋。10月6日下午,廊坊市御龙河公园安丽桥畔,板胡试音的“咿呀”声、镲片碰撞的“锵锵”声,吸引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炊庄高腔戏传统剧目《下河东》即将开演。

10月6日,炊庄高腔戏《下河东》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上演。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炊庄高腔戏起源于广阳区炊庄村,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素有“我国古老戏剧文化活化石”之称,也是河北省濒危剧种之一,于2007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少打关西闯定邦,董家桥前排战场……”14时30分,随着板鼓节奏响起,53岁的演员韩玉锋饰演宋太祖赵匡胤,以花脸老生扮相登场,一亮嗓,便赢得台下一片喝彩。
“这嗓子,比村里大喇叭还亮堂!”现场观众李大柳拍腿叫好,沉醉其中。台上唱腔铿锵有力,台下观众听得入迷,随锣鼓点打着节拍,轻声跟着哼唱。

10月6日,炊庄高腔戏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上演。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下河东》讲述宋太祖赵匡胤被奸臣欧阳芳蒙蔽,错杀先锋官呼延寿廷后被困河东,呼延寿廷的夫人罗凤英不计私怨,率子女挂帅出征,经“打驾”“劝驾”等波折,最终成功“救驾”的故事。
“这出剧共有10多个篇章,今天演的《金殿》《别家》《御街》虽是节选,却把故事里的家国大义唱得酣畅淋漓。”趁着演出间隙,53岁的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李书芝向记者讲起剧情。
舞台上“唇枪舌剑”“烽烟漫天”,宋太祖赵匡胤、先锋官呼延寿廷、奸臣欧阳芳等经典角色逐一登场,将北宋初年的这段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幕都扣人心弦。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右)教授观众表演技巧。河北日报记者 刘杰 摄
“令旗摆,众将到,大小儿郎,闪东列西,听我一点……”《别家》这一段,饰演罗凤英的李书芝登场,正红衣裙裹身,水袖搭臂弯,眼前似有千军万马,连眉梢都带着戏。
54岁的张现庆饰演呼延寿廷,唱完“今日饮了杯中酒,管保马到又成功”,台下掌声响成一片。 李大柳忍不住和身边人念叨:“表演古朴喧闹,又委婉抒情,听着真带劲儿!”
“一桌三椅”的舞台设计,雄浑激昂的唱腔,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炊庄高腔戏的独特魅力。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结伴而来的年轻人,都随着剧情读懂了忠肝义胆,感悟到了家国大义。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右三)等演唱《七律·长征》。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三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现场观众不愿散去,纷纷大喊“再来一段”。“那我给大伙儿唱段不一样的!”李书芝索性站在舞台边清了清嗓子,以“数板+大调”的创新形式,唱起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词句刚出口,就有观众跟着打起了拍子。几个年轻人还举起手机直播,屏幕瞬间弹出“这唱腔真有味道”“还能这么演啊”的评论。
“唱腔讲究气沉丹田,就像挑担子时喊号子,得把劲儿从腰上送出来。”一曲唱罢,李书芝现场教观众演唱技巧。她告诉观众,戏曲要传承,更要创新,才能让更多人爱听爱看。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中)教授观众表演技巧。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这份对传承和创新的执着,让炊庄高腔戏有了新活力:创新改编自河北梆子的剧目《穆柯寨》,如今已演出20余场;拍摄的40余条短视频,网上播放量近万人次,不少年轻人留言“想来现场看”。
只有看戏懂戏的观众多了,古老戏曲才能有生命力。
如今,这个30多人的炊庄高腔戏小剧团,正忙着在廊坊各地公益演出——他们将深入乡村、社区、公园等地演出100场,把戏台搭在百姓家门口,预计吸引上万人次到场观看。

10月6日,炊庄高腔戏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上演。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夕阳西下,演员们收拾着锣鼓家当,身后传来观众的喊声:“要常来演啊!”李书芝笑着挥手:“一定来,让老戏常到咱身边,‘唱’在咱身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