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口日报
藕虾轮作 提升效益
琼山区红旗镇发展生态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七水洋荷花基地,农户正在收小龙虾。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2月21日早,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七水洋荷花基地,一个个地笼收上岸后,肥壮的小龙虾被倒入盆中。“这是去年11月养殖的第一批小龙虾,现在供不应求。”看着挥舞钳子的小龙虾,养殖户黄心庆满脸喜悦。
去年11月以来,红旗镇以七水洋荷花基地为试点,探索“藕虾轮作”模式,发展生态经济,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农户”方式,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赵 汶
特约记者许晶亮
春夏种莲藕秋冬养龙虾
当天,走进七水洋荷花基地,一处处荷花池与远处的稻田、蔬菜基地连成一片。一旁的沟渠内,流水清澈,农户正蹲在不同的荷花池旁空地,检查小龙虾入笼情况。
“这个地笼差不多满了,起笼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助理马源潮发现一个小龙虾较多的地笼后,立即和农户一起快速把地笼拉上岸。随后又将地笼底部绳索解开,把小龙虾倒入盆中。“这些小龙虾个头大,尾部也很干净。”马源潮抓起一只小龙虾,用手拉直虾尾,向记者展示虾腹。只见小龙虾腹部呈半透明状,内有一条清晰的青黑色虾线,“这说明七水洋水质好,产出的小龙虾不仅干净,品质也好,能卖出好价钱。”
七水洋荷花基地占地千亩,以莲藕产业为主导。因当地以黑土为主,土地肥力强,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去年以来,红旗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所地合作,依托研究所研究员王冬梅承担的海南省小龙虾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七水洋荷花基地探索开展“藕虾轮作”模式。
“春夏季节种植莲藕,到秋冬季节发展小龙虾产业,实现荷花基地全年增收。”红旗镇党委书记陈长华介绍,七水洋荷花基地小龙虾养殖产业首期规模240亩,正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农户”方式,助推当地产业振兴。
每亩净收益或超5000元
针对如何依托小龙虾养殖产业,来推动当地农户的增收问题,黄心庆指着不远处的基地告诉记者,他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向当地农户租赁了土地发展产业,当前在该基地就业的农户近20人。
除了增加就业岗位助农增收,基地还免费为当地农户传授小龙虾养殖技术,鼓励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及采取“公司+农户”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合作,带动农户增收。
“家门口打工,非常方便,收入也不错。”当天上午,墨桥村村民梁昌发说,他主要负责基地小龙虾饲养、采摘莲藕等工作,平均月收入达到6000元,且比较稳定。
“经过3个多月的试验,我们发现七水洋水质好,小龙虾成长速度快,品质也很好。这让我们对发展冬季小龙虾养殖产业充满信心。”陈长华现场算起经济账。七水洋荷花基地,小龙虾亩产250斤以上,冬季小龙虾每斤收购价格经常达50元以上,再加上夏季莲藕产业的收益,全年每亩地净收益有望达5000元以上。
“今年计划在七水洋打造一个300亩的小龙虾养殖产业示范基地。”陈长华介绍,下一步,将依托小龙虾养殖产业,推动辖区内撂荒地有效利用和“非粮化”整治,提升土地亩产效益。同时,持续扩大小龙虾养殖产业规模,“我们把小龙虾育苗基地纳入今年的发展规划,希望实现小龙虾种苗本土培育,降低养殖成本,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