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梁平区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位妇产科医生,自从医以来,他就以一种近乎执拗的“较劲”精神,投身于医疗事业,为了妇幼健康事业,克服艰难险阻,勇攀高峰,造福基层患者。
医学路虽艰辛,但他无畏前行,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就是梁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黄达元。
“我的根在基层,我的使命在基层,我希望能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心血。”黄达元说。
跟自己“较劲”
下真功,出实绩
2017年4月,黄达元偶然间观摩学习到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妇产科梁志清教授团队开展的免平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脐三孔腹腔镜手术)。他发现,经脐入路,不仅切口隐蔽(微创),腹壁美容效果更好,又因为免入路平台,可为患者节约3000元的一次性耗材费用。
“这种手术方式优势明显,肯定可以造福患者。”于是,黄达元跟自己“较上了劲”,下定决心,练就这门技术。
此时,黄达元正任职梁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坚守在妇产科临床一线的同时,还要兼顾院内的行政工作。为了能让这项技术在基层更快扎根,他自费找来了腹腔镜模拟操作设备,一有空就在家中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经过反复的高强度操作练习,2017年5月,他就成功带领梁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团队,完成了梁平区首例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施行免平台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成为重庆市继西南医院之后,第二家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医院,填补了当时重庆市基层医院妇科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空白。
跟科研“较劲”
以创新,促变革
手术操作这个词总是与“稳定”甚至“刻板”挂钩,可爱“较劲”的黄达元却认为,即使是“指南”“规范”也是相对的,同样可以不断地创新改进。
新技术是开展起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水土不服”问题也在慢慢显现。彼时,国际国内单孔腹腔镜技术发展迅猛,但适合基层医院的免平台单孔腹腔镜技术却不够成熟,使得这项技术与黄达元日常工作中产生了“不适配感”,尤其是标本取出这一项。
由于经脐三孔腹腔镜术式最大切口10mm,操作三角很小,导致标本取出困难,往往会出现取标本时间超过手术时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开展。
“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失败一次就再重来一次。”黄达元不甘心,更不愿就此放弃,为求找到这项技术在临床手术操作中的最优解。遵循“用最小的成本办最好的事情”“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规范化”的原则,黄达元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深度挖掘,查阅大量资料和专业文献,并进行多方求证与临床尝试……
终于,在2018年9月,黄达元自创的“收渔网式”取标本法应运而生,成功解决了免平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取标本困难这一瓶颈问题,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
2019年12月,喜欢“折腾”的黄达元,在免平台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上又有了另一重大突破。黄达元自主设计应用气压原理的“自制气体反压平台”成功应用于临床,代替了价格昂贵的专用辅助平台。相关创新成果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上发表。同年同月,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黄达元辞去梁平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职务,踏上了离岗创新创业之路。在此期间,他专门进行单孔腹腔镜技术研究,并在基层医院妇科推广技术争取“科研经费”以继续研发。
2020年8月,黄达元又自主创新设计了“基于无瘤技术密闭收渔网式免平台经脐单孔腹腔镜系列技术”,结束了该术式“无平台无单孔”的历史,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该方法不仅能使肿瘤与腹腔内器官完全隔离,有效避免手术时对腹腔的污染,还解决了肿瘤细胞在腹腔内播散及肿瘤种植转移的潜在风险难题,保障了无瘤技术的实施,被相继应用于输卵管切除(宫外孕)、卵巢囊肿剔除、子宫肌瘤剔除、子宫(次)全切除等妇科手术中。相关创新技术被《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定名为“黄氏单孔法”。
为了让更多基层患者受益,黄达元放弃了其他医院高薪聘用的邀约,于2021年带着成果回到了梁平区妇幼保健院,并毫不犹豫投入到妇产科临床一线的工作中去,该项技术也成了该院常规开展的特色技术之一,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术后,患者及其家属都不禁赞叹,不仅花钱少、恢复快,腹部还不留疤痕,更具人文关怀。
2018年至2024年,黄达元多次受邀在“中国妇产科医师大会”上展示单孔腹腔镜技术,受到重庆、北京、上海等大型医院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与关注。特别是2024年5月,该项技术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36届国际妇科内镜学会(ISGE)学术会议”上亮相,英国授课专家全程录像并给予了大大的赞美,也标志着这一创新技术“漂洋过海”了。同年6月,他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举办的全国单孔腹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中获一等奖。2023年,黄达元还被“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单孔腹腔镜全国科研协作组”吸纳为专家成员,参与“妇科单孔腹腔镜专家共识”的编写、审阅工作。
跟科普“较劲”
“声”虽哑,心犹甘
医者的沉淀,不只是在医术上的不断突破,还在于以一颗仁心担起为民服务的重任。
黄达元的“较劲”还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工作重心不能局限于临床,而在于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2022年“两癌”筛查及幼儿教师体检工作中,黄达元倡导科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受检人员排队等候间隙,对“两癌”筛查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宣讲,对如何预防乳腺癌、宫颈癌、生殖道感染、漏尿及盆腔脏器脱垂防治等妇科病进行健康科普宣教,做到早防、早诊、早治。他对每一个受检人员进行细致检查,并再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每一个人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了科普宣教尽量不漏掉一个人,他的嘴巴说干了、声音说哑了,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耳朵长茧了”,但他依然笑着说这很值得。
“黄达元以‘两癌’筛查、体检项目为契机,对受检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实现‘为群众治病’向‘帮群众防病’的转变,很值得学习。”梁平区妇幼保健院领导如此评价道。
“基层医院就是我干事创业的天地。”黄达元把一腔赤忱献给了医生这个职业,他的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次手术、每一次治疗、每一次科普,都是在践行他作为医者的使命和担当,是对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的有力推动,是对广大患者健康福祉的深情守护。(资讯)
(文/肖亚平)
编辑:牟小容责编:黄蔷 审核:毛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