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出台河北省设区市关于见义勇为奖励和保障的首部地方性立法
2024年1月1日起,邯郸实行见义勇为行为分级奖励
河北新闻网12月15日讯(见习记者陈正)从今天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邯郸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河北省设区市关于见义勇为奖励和保障的首部地方性立法。
图为12月15日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陈正摄
《条例》分为总则、人员确认、奖励保障、弘扬宣传、基金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七章四十条。
“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的见义勇为行为尽管达不到见义勇为模范的标准,但他们同样弘扬了社会正气。”邯郸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郝俊峰介绍,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见义勇为活动,《条例》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措施进行了细化,明确见义勇为称号包括“见义勇为模范”和“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对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嘉奖、记功、颁发奖金等单项或多项奖励,使奖励措施更丰富、更符合实际需求。
如何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条例》明确: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治疗期间的医疗、护理、交通等相关费用,由加害人、责任人依法承担。无加害人、责任人,加害人、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未参加社会保险、相关费用不在保险支付范围、保险未足额支付或者因见义勇为负伤造成长期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通过适当减免医疗费用、城乡医疗救助以及见义勇为基金补助等方式帮助解决,不足部分从见义勇为专项资金中支付。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负伤致残的,其工作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将其辞退或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针对见义勇为人员保障工作涉及部门多、沟通不畅等问题,《条例》规定,在承担平安建设职能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对荣获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称号、嘉奖或者记功的见义勇为人员,相关部门将采取派员上门、委托告知、书面通知等方式,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通报荣誉及先进事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要求保密或者确需保密的除外。承担平安建设职能的领导机构或者见义勇为工作协会应当为见义勇为人员建立档案,做好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
弘扬社会正气,需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条例》明确:11月1日为邯郸市见义勇为主题宣传日,市、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集中开展见义勇为公益宣传活动;通过建设见义勇为主题公园、设置见义勇为公益宣传栏等方式,倡导见义勇为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6 06: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