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历史长河中,郑成功、施琅、福康安、刘铭传、唐景崧、刘永福六人名字与台湾息息相关,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福康安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刘铭传、唐景崧、刘永福保卫台湾,俱为一时之杰,功在当代,名垂后世
一、郑成功
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明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藉河南固始。值国破家亡之际,募兵举兵,雄据金厦,威震东南。及大举不克,退求自保,兴师海外,驱逐荷兰,收复台湾。以一旅存故国衣冠于海岛,经营自为立国之计,可惜大势己去,赍志以终,享年三十九。成功屯兵两岛,敢向东南,争衡半壁山河,雄心不遂,然永矢孤忠,于山穷水尽之时,创基海岛,亦一世之杰,可谓浩气千古。
二、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候,福建泉州晋江人,祖藉河南固始。早年为郑芝龙部将,后追随郑成功,因父兄为郑成功诛杀,再次投降清廷,任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怀伍员之怨,而为灭楚之谋”。率领水师收复台湾,论功第一。招抚郑氏,以德报怨,异乎伍员掘墓鞭尸。“以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要害。”其保台之论出人意表。因功封靖海将军、靖海候,享年七十六,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襄庄”。可谓“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
三、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瑶林,满州镶黄旗人。起自戚里,明亮知兵。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平叛御侮,所向有功,奉命赴台湾,平定林爽文起义,威行海外,功冠百僚。享年四十三,追赠嘉勇郡王,谥号文襄。异姓世臣,生封贝子,死赠郡王,有清一代,绝无仅无。
四、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少有大志,值天下扰攘之际,聚众结寨自保,后追随李鸿章南征北讨,功勋显著。中法战争,慷慨赴台督办军务,以弱胜强,击退法国舰队。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守台治台,自有建树”。终年六十一,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庄肃”。铭传才气无双,不为人下,故易退难进。然生有爵、死有谥,庶不负平生之志,“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
五、唐景崧
唐景崧(1842年——1903年),字维卿,广西灌阳人。进士及第,候补待缺十余年,请樱出关赴越南,招抚黑旗军。并参加中法战争。任职台湾,开山抚番有功,累迁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及《马关条约》台湾割让日本,为军民所推,出任“台湾民主国”总统,抗击日军,后因基隆失守,仓皇内渡,被朝廷勒令休致回藉,病逝于广州,终年六十一。景崧负慷慨之大志,“保持危疆,背城借一,固一世之雄”,所以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六、刘永福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广西上思人。参加农民起义,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成为黑旗军首领,为清廷唐景崧招抚,参加中法战争,因功历任南澳镇、碣石镇总兵。后赴台邦办军务,协助唐景崧坚决主张抗日,及日军攻陷基隆,巡抚唐景崧内渡,犹率领军民坚持抗战,转战台中、彰化、台南等地。后兵败众散,力竭潜回厦门,晚年支持革命,享年八十,病逝于钦州。永福遭遇国家危难之秋,弃暗投明,报效国家,号称“为越南之保障,固中华之藩蓠”,可谓“义勇奇男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9 07: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