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竹笛之乡董寅聪的骨笛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30 13:30:00 来源:阿宅社会

作为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吹出了穿越9000年的远古之音。让骨笛走出博物馆、走上更大的舞台,是青年笛萧制作师董寅聪的初心。“这么好的骨笛要是失传了,非常可惜”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的古街上,坐落着董寅聪十平米见方的工作间。墙上挂了锯、锤、刀、尺,台面上有做了一半的竹笛、洞箫和两手长的木匣。匣子里是董寅聪为做骨笛专门定制的精细工具。

竹笛之乡董寅聪的骨笛

△董寅聪的工具箱和他制作的骨笛做竹笛时,董寅聪是最讲究的选材者。一根竹子要历经3年以上的阴干、日晒、截取、火烤、打通竹节、定调、画线等工序,才刚够得上“笛材”的称呼。而做骨笛时,董寅聪说,很多原材料现在已经无法获得,只能选择别的骨头代替。“制作骨笛的材料需要使用大型飞禽,如仙鹤、秃鹫或者孔雀的翅膀主骨。博物馆的骨笛就是仙鹤的尺骨制作的。”

竹笛之乡董寅聪的骨笛

△董寅聪在制作骨笛在董寅聪心中,骨笛的声音既空灵又高亢嘹亮,虽不见得特别悦耳动听,但“它会直击你的内心,有一种跟天地沟通的感觉”。骨笛声起,董寅聪说,自己听见天空、听见海洋、听见森林、听见远古,“这么好的骨笛到了失传的地步,非常可惜”。当竹笛之乡的孩子迷上了骨笛他想让穿越9000年的声音“活”得更久1986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两段穿孔骨管。这一年,董寅聪出生于浙江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这里被称为“中国竹笛之乡”。竹笛之乡的孩子会做竹笛,似乎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从小,董寅聪就跟随哥哥董雪华上山砍竹子、下来做笛子。制竹笛是老家的亿元产业,也是董家兄弟们吃饭的本领。如今,哥哥董雪华已是竹笛制作的名家。但从竹笛到骨笛,却是属于董寅聪一个人的千山万水。在董寅聪心中,骨笛是笛子的老祖宗。2020年8月,已做笛子十年的董寅聪第一次在博物馆隔着玻璃见到贾湖骨笛,他最大的想法就是拿出来吹一吹。“有一次,国家博物馆有个古代乐器展,里面所有的乐器我都接触过,唯独骨笛是我第一次看到实物,好神秘,我很好奇它是什么音色?”

竹笛之乡董寅聪的骨笛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贾湖骨笛的珍贵之处在于凝结其上的原始先民对于音律的认知。想还原一根贾湖骨笛,参数不难得到。但董寅聪有自己的目标——改制骨笛,让这个穿越9000年的声音“活”得更久。几天后,他在早年偶得的一根鹰骨上钻下了第一个孔。2020年10月15日凌晨3点多,董寅聪完成了F调骨笛的制作,那是他第一次达成了自己改制骨笛的目标,古老的乐器有了更广的音域,也有了更多为人所知的可能。将骨笛带上舞台是最好的时刻要将骨笛搬上舞台,骨笛的音程、音准关系要跟现在的乐器接近。比如,贾湖骨笛的吹孔属于平切口,很难驾驭,所以董寅聪将其改制为V字吹孔和哨口,确保其发声更稳定,音色更统一。骨笛上每开一个孔,都要先刻出小眼,再一刀刀地切磨;隔几刀,试一次音,再修正,每一刀都决定了骨笛的音高和音色。董寅聪展示自己在2020年8月做的第一根骨笛,上面是密集的孔和补上的孔。“因为料子太少了,很珍惜。”董寅聪解释道。一把骨笛的初步开孔制作要花费近半天时间,董寅聪有时会把最后一道工序交给自己7岁的女儿完成。他希望女儿以后有兴趣和他学习制笛,“这个东西就会一代代传下去。”

竹笛之乡董寅聪的骨笛

△董寅聪指导女儿用砂纸打磨笛孔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一支骨笛有曾断为三截的痕迹,其主人并未舍弃,而是精心缀合后继续使用。这份珍爱,董寅聪明白。因为“制笛”这件事,董寅聪觉得,自己和9000年前古人的影子,重叠了。“我知道做骨笛不可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对董寅聪来说,把骨笛带上舞台,就是最好的时刻。“人家鼓掌的时候,我在台下坐着,‘我做的,那是我做的!’”这一刻,哪怕只是想想,董寅聪也笑出了声。

竹笛之乡董寅聪的骨笛

△董寅聪与青年笛子演奏家谷少宁尝试骨笛、竹笛合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诗话文章赖尔传。”宋代诗人范成大曾作此诗赞美中泰竹笛。中泰有“中国竹笛之乡”美誉,该地区生产的竹笛占据了国内外市场85%以上的份额,在行业内有着“世界上吹奏的十支笛子中,产
2023-07-11 09:21:00
...界音乐史上乐调最全、吹奏最难、技巧最多的乐器之一。竹笛是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泰竹笛具有做工精细,外观精美,音响优雅
2023-11-18 16:06: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来自余杭区中泰街道的竹笛艺术家们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师生们送上了一场高质量的竹笛音乐会,收获赞誉无数。中泰街道素有“中国竹笛之乡”的美誉,辖内紫荆村每年生产销
2023-11-04 06:51:00
之江实验室的“程序媛”们 不仅动手制作中泰非遗竹笛 还能用“苦竹”吹出甜甜的歌
女科研人员动手制作竹笛。商报记者 梁孟澄 摄把竹笛“吹进”科创一线,让科研人员体验非遗魅力……昨天正值三八妇女节,一场余杭非遗进之江实验室的活动如约举行。本次活动由余杭区文化和广
2024-03-09 07:06:00
传承千年的古乐,这次获得了无损回响
...了千年绝唱,古乐之魅。 音乐才女孟晓洁作为我国首位竹笛女博士,以一支笛子演奏华夏千年文明,将华夏乐律带到了世界之巅,并将竹笛与多种风格跨界融合,使更多人看到了传统乐器的无限
2024-01-03 14:24:00
笛柄杯,奏响“酒神”天籁之音
...未发现这种竹节纹样;第三,柄上镂孔很大,口径与现代竹笛吹孔很像,并且不对称、不成行。尽管能明确它是用来饮酒的杯具,但柄部的造型特殊,异于常态,无法与其他高柄杯归并以分型定式。
2024-03-25 11:20:00
当《一笑江湖》遇上长笛+二胡,同学们直接“掀翻”了课堂
...笛类乐器已经可以完整地吹奏出七声音阶,进一步证实了竹笛源于中国本土,而这也是笛子的起源。 而重庆市川剧院民乐团首席温雅琦也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品味了二胡美妙的旋律,深入地了解二
2024-03-19 21:51:00
...团”实地走进非遗工坊体验并考察。比如,第三场“中泰竹笛:奏响共富乐章”,10组亲子家庭组成的体验团走进“中国竹笛第一村”,探访“中泰竹笛”非遗工坊,揭开“中泰竹笛”畅销全球的
2023-11-13 08:49:00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合肥12月1日电 题:做盘扣吹竹笛 “夜校”成中国“Z世代”“充电”新方式作者 储玮玮做盘扣、吹竹笛、画国画、跳爵士......眼下,以兴趣和自我成长
2023-12-01 20:0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