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乌什地震安置点商户自发免费做饭
商户:自己买的食材还没用完安置点又发了粮食和肉
1月23日凌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震后,有商户自带物资赶赴灾区,为受灾群众免费做饭。
自带物资赶赴震区
地震发生时,在阿克苏的农庄老板李洪荣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我想着天气这么冷,受灾的群众能吃上一碗热饭就好了。”于是,23日早晨6点多,李洪荣就联系了店里的6名工作人员,大家一拍即合,9点半天亮后分头采购物资。当天下午2点半,设备、物资、人员以及车辆备齐,一行人开车自驾120多公里赶赴乌什县震区。
在乌什县开餐吧的迪力木拉提地震后和家人在车里度过了一夜。作为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想着如何为受灾的老乡出份力,最后决定到现场给大家做饭吃。23日中午,迪力木拉提一行人抵达了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喀拉苏村安置点,在安置好厨具和食材后,他们马上支起直径1.5米的一口大锅做手抓饭。下午2点多,安置点的村民就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手抓饭。“我们给村民提供午餐和晚餐,会变着花样做手抓饭或者手抓羊肉等,这些食物做出来比较快,也符合我们本地人的口味儿。”做完午饭后,经过简单休整,下午3点多,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晚餐的筹备中。
三天做了6锅手抓饭
25日下午,李洪荣告诉北青报记者,经过两天的磨合,安置点的各项配套措施都很齐全,分餐流程都逐渐流畅起来。“24日,我们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25日凌晨2点才收工,在这期间,只能抽空解决我们自己的吃饭问题。大家都是有什么吃什么,累了就轮流休息。”即使是这样近乎连轴转的工作节奏,6名员工也从未有过怨言。李洪荣自豪地说,“我们特别团结,做饭的工作虽然多,但每人都各司其职。”
李洪荣经营的农庄除了具备常规的餐食服务外,也提供专门用于户外烹饪的移动餐车,一台餐车能够供应千人份餐食。也正是具备这样的条件,李洪荣的团队承包了村民们的一日三餐。
迪力木拉提和李洪荣一样,就希望大家能吃饱、吃好,截至25日,他和员工已经为村民做了6锅手抓饭。“一锅饭要用4袋25公斤的大米和4只80公斤的羊,足够五六百人吃。”
从不担心物资短缺
李洪荣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对灾区的付出并不是单方面的。“第一天来的时候,政府派专人给我们带路,随后发电、取暖、照明等配套设施,各部门很快都安排到位了。每次做饭,都会有十几个村民自发前来帮忙洗菜、切菜,吃完饭,大家也会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把餐盒送到回收点。”正是有这样的政府和村民,李洪荣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大家做饭。
同时,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也在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安置点。李洪荣在出发前采购的6万余元食材还没用完,安置点发放的粮食和肉都来了,从来不用担心物资短缺。目前,他只需要自费购买葱姜蒜和一次性餐具就能应付得过来。
年关将至,对于何时能回家过年,李洪荣和迪力木拉提并未考虑,他们都想着如果安置点的群众有需要,一直在这里做饭也没问题。“在这里过年也没问题,团队的员工大都是本地人,家在外地的厨师和我的想法也一致,我们都会坚持下去。”李洪荣说。文/实习生 张珂欣
本报记者 戴幼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05: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