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4 22:0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文化,传承至今。尤其是在唐朝刚刚兴起的时候,出现了不少的诗人,引领着唐朝的风骚,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这些人,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到处都能看到,而且还得用心的把他们的诗词都背会,我想很多人当年都发愁过,可是考试要考,死记硬背都得背下来,到了宋朝,诗词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才子才女都出现了很多,比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都是文坛史上的代表人物,而在这些人当中,苏轼大家更为熟知,他绝对是个天才人物,而且从古至今都是个大人物。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对苏轼是非常崇拜的,那么他除了那些诗词让我们难忘,更多的还是人家的文采确实厉害,就算是随便写下的一篇文章,拿出来都是一篇千古佳作,令人佩服不已。就在北宋的时候,苏轼因为上书批评了一下新法的改革,所以被那些改革的人倒打一耙,于是他就主动请求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为官,于是就前往杭州,当时在去的路上,刚好路过来了镇江金山寺,要说到这金山寺,我想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白娘子,毕竟有个”水漫金山“的情节让我们难忘。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就在那个时候《白蛇传》的故事传开,到了清朝才被更多的人熟知,慢慢的发展到我们如今的很多电视剧当中,因此苏轼当时去到金山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寺庙联想到和《白蛇传》有什么关系,他只是自己一个人去站在金山寺上面,感受下面长江的泛滥,和浪的波涛,于是在这美好的景色当中,写下了一首诗《题金山寺》,全文如下: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其实这首诗苏轼并没有十分用心地去写,因此也没什么复杂的地方,很好理解,要是去挨个挨个翻译的话,倒是把这篇文章翻译的俗气了,所以在这里咱们就不多做解释,在这首诗当中很明确描绘出了金山寺周围美景的特点,山水相接还有云桥漫步,在加上那一点点的渔火在远处闪耀着,读者光是读一下就能感受到作者所写出来的那种美景,因此可以说是把整个长江和金山寺都描绘得很出色,绝对比得上任何形容金山寺的诗词了。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但是,要是你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你就会发现,这个诗词好像反过来读也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想很少有人会去这么做,但是恰恰也有人发现了这么奥秘之处,我们把反过来的内容给大家看一下,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是不是你会发现,不管正着读也好,还是反着读,意境都是一样的美,而且更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物早晚变化的,一个是早到晚,一个是晚到早。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而且这两首诗,用不同的视觉去让人欣赏金山寺的美,虽然说并没有把感情明确地展现在文章当中,可是却一点一滴当中流露对祖国美景的涩爱,因为这首词所写的时间,刚好是当时宋朝改革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因此也有人就会把这首诗和斗争联系到一起。不过呢不管是作者写的什么意思,我们就光理解为对金山寺景色的描述,已经足以让人惊叹了,无需去做过多的猜想。

哪首诗顺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唱

这首诗用的就是回文的手法,让人来回读都能感受到意境的美,也能体会的出来苏轼到底有多么大的才华,简直就是千古佳作,描绘过金山寺的诗人也很多,可是谁能有苏轼这首写得好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00: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最牛的一首诗,正着读反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一般!那么号称苏东坡最牛的一首诗是啥呢?它就是《题金山寺》,这首诗的背景就是苏东坡被朝中奸臣污蔑,使得苏东坡觉得生活在官场中,就是尔虞我诈,故此,苏东坡自己请求外放,其在路过
2023-04-23 11:39:00
聊聊苏轼最神奇的一首诗
...宋诗》卷348记录了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这首诗名为《题金山寺》,它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回文诗: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
2024-02-10 10:51:00
...说到唐诗中最特别的一首,那么首推的这首诗必然是《题金山寺》。说到这首诗,我们得先来聊这首诗的作者——徐夤(寅)。看到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亲们并不知道他是谁。没关系,因为亲们如果
2022-12-13 15:53
苏轼与佛印:千古名篇背后的禅意与智慧
...学士,外派杭州担任知府。上任途中,苏轼路过润州,到金山寺去拜见老友佛印禅师。二人一番畅谈后,苏轼就写下了一首诗。全诗有一半的句子,都是抄自唐代诗人罗隐的名作《蜂》。借着三则典
2024-03-03 13:57:00
...之外还有一件事也是十分的有趣,一天东坡闲来无事便去金山寺拜访佛印禅师,不曾料到佛印并不在寺中,而是一个小沙弥来开的门,苏轼为呈口舌之快,便傲声对寺中大喊:“秃驴何在!”,小沙
2023-10-13 15:20:00
苏轼进寺庙为何大喊一声“秃驴何在”,小和尚如何回答
...寺庙,收百姓香火钱的草包罢了,也正是当时,在瓜州的金山寺中,有一位名气极大,法号为佛印的和尚。苏轼一听急眼了,觉得一个草包和尚还能有多大能耐,于是好胜的他只身前往金山寺,想要
2024-05-07 20:20:00
苏轼和佛印一次无声的互怼,产生了一个千古绝对
...结实了许多的和尚。而经常来来往往之后,苏东坡和杭州金山寺的佛印和尚关系十分的好。而这两个人都十分的有才华,可以说大家志趣相投,所以一下子就成为了知己。而这两个人也是“活宝”,
2023-01-03 16:54:00
东坡豆腐:一道美食背后的文人雅趣与智慧交锋
...越的才华,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镇江金山寺的方丈佛印和尚。佛印和尚乃一代高僧,学识渊博,与苏轼常在禅房论道,泛舟长江,吟诗作对,彼此引为至交。一日,秋高气爽,苏
2024-09-02 22:09:00
岳飞路过金山寺,禅师赠一首“保命诗”
...是无法拒绝的。在回朝的路上,因为心情烦躁,他选择在金山寺驻留一日,好减轻心中的烦躁。金山寺的保命诗金山寺的得道高僧道月禅师在得知他的遭遇后,也不停地劝阻岳飞不要回去,可岳飞不
2024-04-26 17: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