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当大学生遇上大模型:人工智能会成为“偷懒神器”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4 07:37:00 来源:缘之心

本报记者 闫伊乔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 第 15 版)

资料来源:教育部

开栏的话

新世纪出生的青年一代陆续走进大学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这一代的成长折射出时代的光芒,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望。即日起,人民日报教育版推出“校园观察@大学生”专栏,聚焦校园热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倾听所思所想,回答青春之问,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青春故事。

“我使用了广度优先算法在二叉树中搜索特定节点并删除它,请看看我的代码错在哪里?”“智能审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在二叉树中的基本操作和删除节点的步骤……”

新学期第一周,北京邮电大学“‘码上’——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教育应用平台”的论坛,恢复了热闹的一问一答。2023年9月在北邮上线至今,“码上”累计用户约1.5万,提问帖数量超11万,AI回答次数突破22万次……有学生亲切地称它“码老师”。

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此生成的AI助教、虚拟实验室、语言工具等纷纷落户大学,在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中不断迭代。当大学生遇上大模型,一场教与学的变革已然向我们走来。

从“子曰”“师云”,再到如今的“人机共生”,如何将AI技术科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怎样助力青年大学生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记者走进多所高校,探访AI浪潮下的大学校园。

怎么充分用好——

提升学习效率的“助教”,开拓新知的“伙伴”

“这个if语句中,如果b不等于15,就会进入第二个if语句。大家可以按照平台的建议再试一次。”走进教室,北邮计算机学院教师杨亚正带领学生通过“码上”平台进行编程学习。

输入不完全正确的编程代码,向大模型提问,平台便迅速做出解答,学生的电脑屏幕上飞快显现出AI实时生成的辅导内容。

相较于传统的讲解—练习—讲解模式,杨亚在学生提交代码后,利用“码上”的代码纠错、代码解读、问题答疑3项功能,与学生共同研究大模型给出的题目分析、关键点拨等多轮提示,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自行发现错误,独立解决问题。

“后台数据显示,30%的同学都在这里出错了,说明这部分内容还要加深讲解。”杨亚表示,在“码上”平台,任课教师可实时观察每位同学的学习和改正记录,还能对AI给出的答案进行补充,这极大减轻了教师课后答疑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人机互动的社交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很难想象,最初研发出这款平台的核心成员,都是来自北邮的在校本科生。

高德润是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本科生,两年前,当他意识到学习编程面临一对一辅导的需求痛点时,就与杨中天、邱天泽等同学一拍即合,决心设计出一款应用。在学校和老师支持下,“码上”在北邮教学云平台上线,辅助日常编程教学。

一次教学实验结果,引发了专业教师的讨论:同一门课,使用“码上”辅助学习的班级,平均分、分数中位数均高于未使用的班级,班内得满分的同学比例也比未使用班级高出一倍。“码上”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让项目指导教师徐童喜出望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教师与课程“登陆”平台。

如今,“码上”已在北邮累计开设210门实验课程、300余名教师加入教学实验群;入驻相关企业的智慧教学平台,被500余所院校接入试用。徐童告诉记者,随着大模型不断演进,“码上”回答准确率明显提升,每个大版本准确率提升约5%—10%。

一段时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也逐渐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与法学,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带着满满的好奇,上学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陈佳依走进“法律数据分析基础”选修课的课堂。

“请大家用我刚才所讲的‘爬虫’技术获取法律数据的方法,下载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中的相关法律条文。”陈佳依低头翻阅笔记,教室里响起噼里啪啦的键盘声。

经过一个学期,这群原先对编程语言陌生的人文社科类学生,学会了用相关技术对法律判决书案号分析整理,增进了对当前社会司法实践的思考。人大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周骁认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面对人工智能对金融、公共管理等行业带来的影响,人大各学院和专业主动布局,开设80余门“X+人工智能”课程。在通识核心课中,设置实证与推理、科学与技术模块,开设“新文科人工智能跨学科思维与应用”“数智化社会”等22门课程,超12500人次修读……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第二批32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其中不少涉及教育教学。“AI走进校园,成为老师传道授业的得力助手,为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机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所副所长曹培杰说。

怎么理性看待——

学习是否会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课堂将发生什么变化?

“请使用AI写作助手,尝试不同语言风格、参考文字生成文章,对比评估生成效果与区别,总结更有效、更合适的提示生成方案。”为了完成老师在“人工智能素养”课上布置的实践作业,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学生彭毓杭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文风是不是要温柔一些,才符合原作者的风格?”“我们把序言上传上去,故事会不会更饱满?”……

选定作家及其文本→选定要使用的大模型→输入AI文本内容,命令AI学习文本风格和写作技巧→发送大纲,规定AI生成范围→生成内容……

一番操作后大家发现,“投喂”给大模型的内容越丰富,生成的文章质量就越高,作者的风格也逐渐清晰。“这项作业既需要我们文科背景的文字敏感性,同时要求我们运用逻辑思维修正AI的缺漏。”彭毓杭说。

2024年秋季学期,川大面向文史哲拔尖班大一新生开设“人工智能素养”课,以讲座、实践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了解、使用AI。

“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术背景,在理论导入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教学实践方面采用零代码和低代码的教学设计,降低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川大计算机学院教授赵启军道出了学校对人工智能通识教学的考量。

根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24年在国内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会经常使用生成式AI工具,主要用于信息搜索和辅助自学。学生普遍认为,生成式AI能帮助自己更快地完成任务、提升学业表现。

“学习汉语言文学,很难将每位作家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生平的起落都串联起来。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散落在史书典籍里的只言片语集结起来,为我们进行学术探究提供了帮助。”彭毓杭坦言,学习并熟练使用人工智能是如今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针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不少受访教师已经开始思考:备课、讲课、获取资源……人工智能能替代教师完成很多教学任务,未来该如何授课、培养学生?人工智能会成为学习的“偷懒神器”吗?使用大模型生成的内容,算不算是一种抄袭行为?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不断提升学术能力和教学理念,同时加深对学生的关心、启发和鼓励。”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张羽看来,尽管AI在许多领域可以提供即时的反馈和知识支持,只有那些不断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才能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高校发现,部分本科毕业生使用AI工具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对此,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特色和考核方式,对本科生使用这类工具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做出明确规定。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对所用AI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情况提供文字说明,以备查验。

怎么拥抱未来——

掌握新技能,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成果走出校园

去年12月,北邮“码上”团队迎来又一高光时刻。在英国伦敦举办的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亮相,“码上”成为大会重点展示的8个教育数字化前沿成果之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大模型的应用和中国大学智慧教学的探索。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码上”走出舒适圈的第一步——

扬帆出海,去年4月,研发团队推出面向全球学习者的“码上”海外版——MashOn,分享体验账号给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所学校试用;

公益培训,在北邮帮扶的贵州长顺县启动大模型数字素养培训实训活动,帮助欠发达地区师生学习、使用和探索大模型技术,缩小城乡及东西部教育数字鸿沟;

拓宽学段,与多地中学对接,根据各校情况提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大模型技术培训……

“期待更多人享受到人工智能+教育的成果。”高德润说,持续探索新功能、新技术,在快速上线、快速试错、快速迭代中不断优化,让平台建起来更要用得好,这是团队师生一致的目标。

当前,高校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策源地,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研发的成果走出校园,助力传统行业突破应用瓶颈,成为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双向奔赴”的缩影。

“在道路行业,传统检测设备费用高昂、检测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前不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菁与课题组成员设计了轻量化的路面检测设备。利用成本较低的相机,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快速准确识别道路受损的位置和类型,为道路设施管理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

得益于同济在教学中对人工智能的引入,硕士期间,陈菁就在“交通数据分析与应用”课上学到了有关交通数据检测、数据处理分析、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实操技能。“对我现在的科研工作有很大作用。”陈菁说。

比如,传统的车辆驾驶决策与控制方法,依赖于全面的交通知识、完善的驾驶规则。而在应用人工智能以后,可在自动驾驶决策控制中考虑更加复杂的驾驶环境。“加入其他车辆轨迹、道路设施、乘客反馈等信息,帮助自动驾驶车辆更好地理解驾驶环境,并做出合理的驾驶决策。”陈菁举例。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让教育迎来一个个性化、跨学科、‘千人千面’的终身学习时代。”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志军表示,教育的主体依然是人,要让人与人工智能更好地和谐共生,需要建立更加规范、更加包容并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OpenAI开发ChatGPT「反作弊神器」,99.9%超高命中率!但没发布
...业,教师们却头疼于无法杜绝学生用ChatGPT作弊的行为。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一个提示,在几秒钟内免费创建整篇论文或研究论文。教师和教授表示,他们迫切需要帮助来打击滥用行为。《每
2024-08-06 09:28:00
赋能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技术平权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岭南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广东湛江岭南师范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
2024-07-12 09:46:00
人工智能技术(简称AI)的迭代升级和加速应用,促使教育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从数字人助教到答疑大模型,从课堂大数据分析系统到智慧学习平台,从智能翻译到数字体育教练……“AI+教育”应
2024-04-29 14:34:00
代码“神器”Cursor爆火,程序员和开发者如何适应AI时代?
...用VS Code Cursor和Sonnet 3.5后,OpenAI创始团队成员、前特斯拉人工智能总监卡帕西(Andrej Karpathy)近期表示
2024-09-14 09:56:00
微软GenAI开发被曝遭遇瓶颈,转攻AI安全推出「抗幻觉神器」
...解到的微软组织变革表明:微软在自主开发和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上遇到了瓶颈。而同期微软推出的AI相关的新工具,也佐证了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上的战略转向。 前途未卜的合成数据与
2024-10-12 09:51:00
...积淀,在就业市场产生了涟漪效应。“大模型研究员”“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员”“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这些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企业展位前。与此同时,“AI+”的岗位需求正在增多。事实上,
2025-03-27 12:07:00
...掀起热潮。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完成作业和论文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何善亮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AI冲击了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
2025-02-11 20:42:00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等众多物品中精准握住橙子,拿起并递给李彦宏。目前,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探索正如火如荼。深圳人工智能协会部长曾桂斌对笔者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深圳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技
2024-04-19 09:39:00
ChatGPT开始被“疯狂吐槽”了
...里、腾讯、字节、百度之后,京东表示,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将整合过往产业实践和技术积累,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并公布了落地应用路线图“125”计划
2023-02-13 11: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维护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积极推动辖区反洗钱义务机构开展受益所有人信息备案工作
2025-11-03 16:17:00
《周易》思想与温州经史传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周易学会2025年会在温州大学成功举办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和文化强国建设之际,2025年11月1日-11月2日,“《周易》思想与温州经史传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周易学会2025年会”在温州大学召开
2025-11-03 16:17:00
全球华侨华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中心落地福州闽清
赓续中华文脉,凝聚四海侨心。10月31日,全球华侨华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中心在福州闽清揭牌,致力打造集“研习、传播、产业转化”为一体的全球华侨华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平台
2025-11-03 16:17: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11月2日,由教育部、中宣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在上海开幕
2025-11-03 16:22:00
中新经纬11月3日电 “中国消费者协会”微信号3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理性购买保健食品
2025-11-03 16:25:00
纺都柯桥再出发,2025第八届世界布商大会将为全球纺织搭建“共赢桥”
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连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网络、每年超4000亿元成交额的市场体量——这就是绍兴柯桥
2025-11-03 16:26:00
11月2日晚9时许,姚村社区辖区供销社小区,两辆私家车因错车互不相让引发争执,现场秩序一度混乱,社区网格员仅用5分种巧妙化解矛盾
2025-11-03 16:47:00
居民到代收点取快递,拆开发现拿错了。他与另一名收件人,同样的姓氏,就连手机后4位也一样。各快递企业推行隐私面单后,这样的尴尬场景经常出现
2025-11-03 16:47:00
轿车擦到老人 格格拍照报警
轿车行驶中擦倒老人,竟直接驶离现场,路过的网格员迅速拿起手机拍下肇事车车牌,随后对老人进行帮助。因为格格及时援手,肇事车司机很快被找到
2025-11-03 16:47:00
七大博物馆馆长带学生看文物 西工大探路美育新路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11月2日,深秋时节的汉阳陵百亩银杏林尽染金黄,坐落于此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迎来了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馆长带你看文物”美育通识课的师生
2025-11-03 16:52:00
结婚怕打扰邻居 电梯留言放喜糖
(图为新人在电梯里张贴的喜报)担心接亲的人多占用电梯,11月3日,我市一对新人在电梯张贴提示表达歉意,并放置喜糖供邻居取用
2025-11-03 16:47:00
密码盒快件 骗局新花样
(图为居民收到诈骗快递)陌生快递寄来一个带密码锁的铁皮盒,扫描盒身二维码可开锁。扫码却让输入个人信息,居民怀疑收到了诈骗快递
2025-11-03 16:47:00
8bb5e728a3c6a396def6920623004d0c东南网11月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黄智超 郭晓凯)福建省文联推出“闽派”文艺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
2025-11-03 16:05:00
楼道台阶破损 紧急协调修复
一栋居民楼内的楼道台阶出现破损裂缝,有安全隐患。社区网格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和物业协调抢修,消除安全隐患。11月1日
2025-11-03 16:47:00
“星光・澜湄号”:亮点彰显品质 微调可期更优
by 杨永全2025年9月30日至10月6日,我应邀登上我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开启从昆明到老挝的 7 日旅程
2025-11-03 11:02:00